人生如舞台全凭演技(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听一个人的说话,观察其眼睛,就能知道这人的真假》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解读:

孟子说,

观察一个人,他是善良,邪恶,诚实,还是谎话连篇,就看他的眼睛就行了。

眼睛是没有办法掩盖他的邪恶的。

一个人胸中正气长存,诚实,善良,这人眼睛就明亮清澈;

一个人胸中有所隐藏,邪恶,不老实,躲闪,他的眼睛就恍惚,浑浊,藏匿。

听一个人说话,是不是躲躲闪闪,支支吾吾,还是诚恳,可靠,

再看他的眼睛,仔细观察,这人还能藏到哪里去呢?

仔细体会,您会发现真这样。​​​

【自己节俭,但要让跟着自己的人获利,并尊重他们。》 ​​​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解读:

孟子说,人君有两样品质,

1、恭敬。

所谓恭敬,就是对人有礼貌,敬畏,尊重,爱护,客气,善待。

一般的人,对上级,对当大官的,对富豪,见到那是一个巴结,跪舔,比恭敬做得还过分。

但是,对下级,对自己的亲属,那就横征暴敛,颐指气使,傲慢自大了,是不可能对他们恭敬的。

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在侮辱下级,时间长了,下级爆发了,也就会反侮辱,或者力量太小,就在小处使坏,最终,这样的人君会受到侮辱。

2、俭,勤俭节约,不要铺张浪费,爱人悯物。珍惜。

无论多富贵,也不乱花钱,乱用东西,乱浪费,能吃多少做多少,有节制,有度量。

而不俭的人君,则是铺张浪费,吃一个,扔一个,还讲排场,结果浪费的非常多。最终入不敷出,败家。

浪费到极致了,就要夺取别人的,不属于自己的,于是,会导致别人反抗,最终众叛亲离,离心离德。

喜欢侮辱别人,铺张浪费,侵夺别人的人君,希望所有人都顺着自己。别人一不顺着自己,就暴跳如雷。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恭敬,节俭的人呢?

恭敬人,节俭的人,不是从嘴巴以及脸色上来做表面功夫的,

是实际的功夫,您真这样做,才有这样的效果。

如果您只是表面用语言,用脸色哄人,别人就知道您实际上是个骗子,坏蛋,最终您会受到恶报。

当然,俭,是让您自己节俭,不是让您去克扣跟随者的收入。

是要让跟着您的人获得利益,而不是克扣他们,

您自己节俭,跟着您的人又能获得利益,则,他们自然愿意跟随您,恭敬您。如此您不成功都难。​​​

【救天下只能是道、仁政》 ​​​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孟子曰:“礼也。”

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

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解读:

淳于髡kūn:姓淳于,名髡。曾在齐威王、齐宣王和梁惠王的朝廷做官。

(约前386年—前310年),齐国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齐之赘zhuì婿,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淳于髡身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度出使诸侯,未尝屈辱。 其中,齐威王八年,楚发兵伐齐。齐王使淳于髡至赵国请救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国闻之退兵。

权:变通。

淳于髡这个人,显然是个有能力,有智谋,有本事的人,他去挑战孟子,早就准备好了连环坑,想要问倒孟子,要是其他人,绕两道弯就晕了,可孟子是圣人,头脑清晰,是绕不进去的,只会越辩越明白。

淳于髡问,儒家不是讲礼法吗?男女之间,不可以亲手递送东西,这是礼法吧?

授,给东西。受,接受东西。

所以,按礼法,这东西要么放地上,让另一方自取。要么就别接触了,这是对的吗?

孟子说,当然是。

淳于髡立刻给出了极端情况,嫂子溺水了,您伸手去救吗?您不是说男女授受不亲吗?这下看您怎么办?

孟子说,嫂子溺水不伸手去救,那是豺狼虎豹之人。

男女授受不亲,是礼法。嫂子溺水,伸手去救,是权变。

在极端情况下,当然顾不得这些礼法,救人要紧了。这是一个变通的思想。

淳于髡或许知道孟子可以绕过这个坑,于是继续挖下一个坑。

说,现在天下都溺在水里,您为什么知道权变救嫂子,而不知道权变一下救天下呢?

孟子说,救天下,必须用道去救,大概就是孟子说的仁政,

救嫂子,只要伸手就行了。

您难道要让我用手去救天下吗?

救天下,必须是道,必须是仁政,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放弃了道,这天下就救不了,变成了同流合污,变成了助纣为虐了。

所以,这个地方没有办法权变,变通。

【父子之间,要避免相互诋毁反诘伤害,出钱,让别的高人来教育》 ​​​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解读:

夷:伤。

公孙丑说,君子不教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

孟子说,

这是因为情势上的原因。您教儿子,就必须讲正确的道理,走正道,这就势必要修理儿子。

您一讲道理,让他正,他不听,行不通,您就得发怒,一发怒,就伤害双方的感情。

儿子会想,您一天到晚要求我正,您自己如何?自己正吗?自己都不正还来要求我?

这样的反诘,一般都会让人哑口无言。最终就是相互伤害。

父子之间相互伤害,是非常坏的一种现象。

所以,古代君子把孩子委托给别的优秀的人教育,父子之间呢,不要求对方是完美的人。

一点要求对方是完美的人,教育对方,则相互离心,最大的不祥就是因为离心开始的。

人就是这样,您要求他,他就不舒服,即便是您讲的是对的,他也不舒服,当然他也会反问您,

我当年创业的时候,带着一个兄弟,我教他正确的做法,他就经常反诘讽刺我。

我在社会上这些年,碰见的人多了,也教育过很多人,他们即便是有成就了,也会恨我,原因就是我以前教育,批评的太严厉。

一般嘴上说,您教我,我知道您对我好,不会恨您,实际上,也做不到,最后还是会产生怨恨,甚至报复。

所以,教育人其实是划不来的,最好就是修炼好自己,别人能懂,跟着学习就行,别人不懂,最好也别多说,招惹怨恨甚至报复。

父子之间,要避免相互诋毁反诘伤害,出钱,让别的高人来教育吧。

【身体健康,德行好,事业有成为守身要务》 ​​​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解读:

孟子说,

侍奉不敢违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侍奉父母。这是天下第一要事。

守护谁最重要呢?是守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健康,生命,德行,能力,最为重要。

把自己的身体,生命保护好了,德行保护好了,有自己的事业,能力,这样的人,能好好侍奉自己的父母,我听说过。

把自己的身体,生命搞砸了,德行搞亏了,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人还能侍奉自己的父母,我是从来没有听说过。

侍奉的事情,都应该做,但是侍奉自己的父母是根本。

守护的事情,都应该做,但是守护自己是根本。

当然,守护自己最重要,这本,自己都搞不好自己,当然没有余力去侍奉父母了。

由此,我们推断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守身。

自己的身体健康极为重要,搞垮了自己的身体,能力这些都没用了,事业也很难成,照顾父母更成为一纸空谈,还会让父母担忧。

然后是德行,有些人身体健康,但是德行有亏,伤天害理,这些人会受到报复,辱没门楣,甚至性命不能保住,这样的人,更是没有办法侍奉父母,反而给自己的家族带来灾难。

去做危险的事情,危及性命,这样的人更谈不上什么守身了。也更谈不上光宗耀祖了。

守身的人不让自己受伤,性命担忧,德行有亏。还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事业,给自己打下基础,以便可以侍奉父母。​​​

人生如舞台全凭演技(人生如戏全靠演技)(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