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教你学唱歌技巧(不是你不会唱歌)

歌唱时的站立姿势

可可托海教你学唱歌技巧(不是你不会唱歌)(1)

歌唱时的站立姿势,是一个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问题。一些同学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坏毛病,如低头、仰脸、哈腰、弯腿、鼓肚子、伸脖子、手势动作僵硬、身体机械不协调等。这些姿势首先来说不雅观,直接影响舞台形象,更重要的是对正确歌唱方法的发挥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产生了诸如声音通道不畅、气息控制失调、喉咙挤卡等不良发声状态。如果强行去改这些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基本唱不出声音。可见,正确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唱对、唱好的基础。

在练习中,应该保持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由此也想到,面部表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不好的习惯,给人以视觉上的不协调,必须重视起来,严格而认真地去克服。

歌唱时气息的运用

可可托海教你学唱歌技巧(不是你不会唱歌)(2)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和动力。有人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这不无道理。以实际效果来看,感觉气息应吸到后腰的双肾处(当然这只是一种意念和感觉)。这样一是吸得深,二是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端气”的毛病。在用气的时候,正确地说,应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掌握不好,达不到气息深沉、通畅的效果,关键是没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

这里面有个“因果”关系的协调统一问题。比方说,用一个充了气的圆气球,放在上下掌之间,用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了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气球本身是不会扩张的,它的扩张取决于手掌上下的压力。在这里,手掌的压力是“因”,而气球向四周的扩张是“果”。同样的道理,用气时,腰围的扩张状态取决于上下给予气息的压力。上下给气息的压力是“因”,腰围扩张的状态是“果”。只有对气息施以均匀、稳定的压力,才会产生腰围扩张状态的保持。往往我们在用气之前,首先做出腰围扩张的状态,这是主观上用肌肉撑起的一种僵硬扩张状态,“因果”不协调,不但用不上气,而且极易造成往上端气的毛病,自然达不到气息通畅的结果。

另外,在给气息向下施以压力的同时,会明显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气息的支持点,这也是气息乃至歌唱练习的协调中心。

歌唱时共鸣腔体的运用

可可托海教你学唱歌技巧(不是你不会唱歌)(3)

在传统声乐理论中,我们把歌唱的腔体分为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三大部分。当然细分还有喉腔、咽腔、鼻腔共鸣等。我们知道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可以是空气、水、金属等物质,这个介质必须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在真空中,声音就不会传播。那我们所说的明亮辉煌的头腔共鸣,真的是在头部空间发出的吗?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我们的头部是大脑、脑液,这些器官可以产生轻微共振,却没有提供更大的声音传播空间。所以我们所说的头腔共鸣是一种比喻性的描述。

歌唱时我们要求各共鸣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如此才能使声音通畅。这种腔体的打开既包括生理上的调整,又包括意识上的调整。比如口腔、咽腔,这些腔体可以通过肌肉控制充分打开,为声音形成一个良好的共鸣环境。协调方法可以用“半打哈欠”“吸气”等办法把喉头放在低位,发声前再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这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颈窝(两锁骨之间的坑)下方的深处有一个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我们感觉上发出声音的地方。头腔的打开,也有很多种提法,有人提倡闻花时后脑“吸开”的感觉,也有人提倡“面罩唱法”等,都是一种意识上的调整。这些办法是根据不同个体的调整目的而言的,适用最重要。

总体而言,在歌唱的共鸣腔体中,一种是可调节共鸣腔,如口咽腔、喉咽腔;一种是不可调节共鸣腔,如胸腔、鼻腔、头腔。但在我们歌唱主观意识上,都要把它们置于可调节的状态下,在意念上是可以调整控制的。这一点,要经过长期整体协调统一的练习才能体会到。

声音的高位置与哼鸣练习

可可托海教你学唱歌技巧(不是你不会唱歌)(4)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面罩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有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感觉比较松弛,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运用哼鸣练习,可协调获得高位置声音。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

“叹”的感觉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目的是加强气息的流动,获得松弛的声音。

“哼——吸——叹”用力的方向是协调配合的。“哼”的感觉向前,“吸”的感觉向后,“叹”的感觉向下。这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内部气息与腔体的协调统一。

“哼——吸——叹”分解开是三个动作,但要通过练习把这三个动作协调统一成同时发出的一个整体动作,发出来的声音才会有半哼半唱的感觉,明显感觉到自然的明亮、轻松、通畅。

另外,纯哼鸣时,嘴巴无论是轻轻打开,还是轻轻闭上,或是做咀嚼的动作,对发出来声音的音色、通畅与稳定应该毫无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