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国债事件最大赢家(再现21年前惊心动魄的资本对决)

在金融市场中,资本与权力、市场与监管、风险和创新,进行着永远的博弈;这也是一座人性试炼场。此时读《无常的博弈》,重温21年前中国证券市场惊心动魄的一幕,特别是看看那些“入局者”和“出局者”的命运,很有必要。

327国债事件最大赢家(再现21年前惊心动魄的资本对决)(1)

(图为《无常的博弈:327国债期货事件始末》陆一 著上海三联书店)

与英国巴林银行丑闻同日发生

1995年2月23日,28岁的巴林银行新加坡分公司总经理兼交易员尼克·里森夫妇从新加坡豪宅神秘失踪,其违规交易造成公司8亿英镑损失,3天后,有233年历史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

同一天,也是2月23日,在太平洋边的另一座城市,上海万国证券公司“掀了桌子”。他们认定对手“多头”拿到了内幕信息,将自己逼入绝境,于是在收市前最后8分钟内违规砸出327国债期货合约天量卖单,一拳将“多头”打爆。此举交易面值2112亿元。

事发6小时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宣布,最后8分钟交易无效。

次日是周五,万国证券公司出现了“挤兑”,该公司有40万客户开户,存放保证金30多亿元,而账面亏损可能高达上百亿。到周一,“挤兑”的股民拥入万国,发现柜台里的空地上堆着一长溜、将近一米高、一捆捆整整齐齐的人民币。“挤兑”风险由此化解,背后是上海市政府和金融界等各方在周末两天付出的巨大努力。

但这只是个开始。1995年3月,还差8个月年满65岁的时任证监会主席刘鸿儒提前退休;4月,监察部会同证监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保密局等部门组成“2·23联合调查组”抵达上海;5月,国债期货市场关闭,直到18年后,也就是2013年才恢复;次年8月,上交所、深交所的行政监管权和人事任免权收归证监会。

此后还发生了“12道金牌”“世纪末行情”“最长熊市”等一连串事件,这些都成为一代股民的回忆。

太阳每天照常升起,一茬又一茬新股民涌进证券市场,“327”的印象逐渐淡去。直到有一天,也不知是哪个好事者,从互联网上找出了几名“327”出局者的命运线索,于是“327事件”又一次成为都市传说。

陆一,原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证券市场历史研究者,1988年曾获首届“上海十佳记者”称号。他穿过重重迷雾,在不断访谈各方当事人的基础上,细致考证数千份、数百万字档案资料,以场景再现、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等,还原了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全面修正了之前的各种史料缺失、遗漏与当事人的记忆差错,是迄今为止关于“327事件”最接近历史真相的纪实之作。

开局者:“我是读过《子夜》的”

1987年,人们手里缺现金,卖国库券靠摊派,买国库券被视为爱国奉献。有人急于用钱,会把摊派的国库券按票面值打折卖出,最早发现其中商机的人是杨怀定,人称“杨百万”。

“开始我并没想到要做国库券买卖。我看到《新民晚报》上一篇报道,说温州实行利率开放,利息可以高到13%。我就想钞票不存在上海了,存到温州去。到温州去的船票刚买好,上海报纸又登了消息,说上海要开放国债交易。我是读过《子夜》的,晓得这里面肯定会有‘花头’,所以4月21日开市第一天一早就去了。别人都不敢买,我买进。结果下午老百姓明白了,开始有人抢着买进。银行利率每年5.4%,国库券三年期,年利率超过15%,为啥不买?结果价格立刻上冲,冲到110元以上,我就抛掉。很快,我发现全国8个试点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差价可以大到每百元国库券超过10元,利很厚。啥地方穷,啥地方就更便宜。于是,我又开始做国库券异地买卖。可以讲,国库券异地交易是我开创的。我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我带着现金去买进,当地银行把我当救星一样。银行给我的价钱是九折,90元,到上海差价起码十几元。本钱快速膨胀。后来我进出都是上百万元了。银行开始注意我了,内部有争论。”

实事求是地说,“杨百万”没有卷入“327国债事件”,他做的是国库券现货交易,但是他启发了很多人。后来有关部门开设国债期货,就是希望把买国债从“支援国家建设”变成有利可图,这样更有助于国债发行,可以为国家筹集更多建设资金。

“杨百万”开了国债交易的局,他结交的朋友当中,有一个人叫管金生。

破局者:重押之下入险地

创办了万国证券的管金生出生于江西一个小山村,小学时母亲去世,门庭冷落。“我从世态中体会炎凉,很小便懂得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道理。好自为之、自立自强。没有人来救你,只有自己救自己。”

327国债事件最大赢家(再现21年前惊心动魄的资本对决)(2)

(图为管金生。)

管金生从小在班上考试要得第一,偶尔考了第二就耿耿于怀,高中时可以免试进入北京国际关系学院,他却一定要参加高考,结果以加分满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当了拔尖班的班长。开始同学看他这个乡下人当班干部,很有些瞧不起他,用上海话气他,管金生发奋3个月听懂上海话,同学之间便有了共同语言。他后来到欧洲,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进修,读了24门课,取得法学和商业管理两张硕士文凭。他说:“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读研究生不服输,在国外拿学位不服输,办万国证券公司不服输……”

1988年,在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的管金生受命筹建万国证券公司。一路高歌猛进,到1994年,管金生提出万国证券“要在2000年进入世界十大券商之列”,并在通往虹桥机场的高架路旁竖起了“万国证券,证券王国”的巨型广告牌。

可是战功赫赫的管金生却带着万国走入险地。当时通货膨胀严重,国家对存款和国库券均有保值贴补和贴息政策,但是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240亿元3年期国库券要不要贴息、如何贴息,却迟迟不予公布,这给了市场巨大的遐想空间。

万国内部有各种测算,表明国家很可能贴息,有利于“多头”。管金生或者听不到这些意见,或者听到了没采纳,这是机制使然;他自认为看准了就要赌,这是人性使然。于是,万国把重注押在了空头。到了1995年春节后,那240亿元国库券兑付方案出台的日子逼近,市场上出现了大量“贴息”传言,万国持有的空头合约却急剧增加。

到了2月23日之前的一周,密云不雨,“消息”遍地,多头猛攻,管金生在巨大压力下先后成立两个顾问团和一个决策小组,三次改变决策机制,自己多次改变议定的操作。

2月23日一开盘情况就不对,种种迹象显示,“消息”都是真的,万国的“盟军”也倒戈变多头,万国眼看要破产。关键时刻,管金生约见上交所领导,要求327合约停牌,不果。

管金生决定掀桌子,“327国债事件”爆发。英国那个交易员尼克·里森后来被判刑6年半,管金生“掀桌子”的时候自我判断会以渎职罪判刑3年,结果以受贿294000余元、挪用240万元,判了17年。

离局者: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一着

整本《无常的博弈》读下来,觉得最精明剔透的人物,就是当时的海通证券老总汤仁荣了。

327国债事件最大赢家(再现21年前惊心动魄的资本对决)(3)

(图为汤仁荣。)

汤仁荣也做过“空头”,是在另一个国债品种316上。1995年春节后,他发现形势有利于多头,下决心调整。此时,后来倒戈的那个万国“盟军”找上门来要求合作,汤仁荣就汤下面,答应合作,成功换仓。当对方要求汤仁荣履约,一起做空327合约时,汤仁荣说:“钱还要过一天才能到账呢。”对方立即打了5000万元过来。钱进账后,他两手一摊:“看这个形势是朝多里走的。我们商量平仓是在19、20日的时候,这两三天形势变了。”对方居然没有和他翻脸。

23日下午,“雷”马上要引爆了,那个万国“盟军”也联系不上了,他还有5000万元放在汤仁荣这里。汤指示手下:“你再发call机给他,说10分钟回电,不回电就强制平仓。”

汤仁荣把那个像大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放在面前,看着手表。

“汤总,10分钟到了,要不要平?”

“平。”

一个电话下去,平仓。5000万元输得只剩下600万元。

平掉以后,汤仁荣说:“你们快点找一个录音机,电话录音。他肯定要打电话来的。”

刚刚把录音机准备好,对方的电话就打进来了。

汤仁荣在电话里对他说:“怎么打你电话也不回?呼机你收到了吗?我们把你的327空仓平掉了。”

对方:“平了就平了吧。”

汤仁荣关照手下:“把这个录音带保管好。”他又给上交所领导打电话建议紧急停机,两分钟后,万国开始反击。

事发两天后,汤仁荣上书有关方面,建议暂停或关闭国债期货市场。3个月后,市场关闭了。

汤仁荣看来是在“327事件”中做得最好的人了。但后来他才得知,在316的平仓过程中,手下竟然忘了一个仓位没有报上来,这个被遗漏的316空单使得海通证券最后在“327事件”中亏损了将近2个亿。因为这个失误,他差一点被以渎职罪论处。1996年8月,汤仁荣黯然离开海通证券,此后转投实业界。

(记者李煦)

【编辑:张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