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名字叫神农吗(地皇神农炎帝)

神农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也称烈山氏),别号朱襄。神农炎帝也称为五榖神农大帝,也是药神。神农炎帝有《神农本草经》留存于世,它与《黄帝内经》、《伏羲八卦》被列为“上古三坟”;又与《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难经》被尊为“易百中医四大经典”。

神农炎帝大约出生于5000年前,其出生地的争议比较大,有的说是陕西宝鸡,有的说是湖北随州,有的说是山西高平,有的说是湖南株洲,有的说是河南拓城。神农炎帝葬于古之长沙,今之湖南株洲市炎陵县。株洲市下有五个县,即醴陵县(市)、株洲县、炎陵县、茶陵县、攸县。

湖南为南方,南方为火,故火神炎帝葬于湖南。株即朱木,即发红光的木,即发红光的木龙天蓬元帅,即赤龙,洲即水中陆地,即艮山之灵,即猪八戒住的福陵山。醴由“酉曲豆”组成,酉为大公鸡,即先天一炁,曲为伏羲所持的曲尺,豆为佛豆即金丹,金丹藏在山洞里,故称醴陵市。天蓬元帅举曲尺,但化身雷祖时就变成先天一炁之金丹法身。金丹法身在陵墓里发光,故有炎陵县。天蓬元帅的妻子嫦娥(白水素女)为阴木之茶神,且有艮土之灵,故有茶陵县。白水素女为百花仙子,素女的净瓶里有水,故有攸县。攸县县城古称“梅城”, 《说文解字》:“攸,行水也”, 攸就是流动的水,即白水。攸县有桃花谷、白龙洞和灵龟峰与住瑶池边种蟠桃的龙身西王母相对应。可见整个株洲市就代表天蓬元帅和嫦娥(西王母,素女),神农炎帝就是天蓬元帅与素女合一的盘古神。

号神农氏者,农的繁体字为“農”,从曲、从辰、辰为龙,曲代表曲尺,拿曲尺的龙自然是伏羲,即天蓬元帅,即九龙扶桑日官大帝。

别号朱襄,朱为红色代表火,火为牛。《周书·谥法》云:“辟地有德曰襄。”所以神农炎帝为火神和地皇,是农耕和种植之神。

株洲市下辖五区,分别为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天元即代表天蓬元帅,芦淞即象征芦苇和含雨的松树(震)合一,荷塘即莲花仙子,石峰即艮山之灵,渌口即藏有兑金灵(阴炁)的水,即白水。

神农炎帝的诞辰日为农历四月二十六,成道飞升日为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节,但是道教称其为邓元帅时以其飞升日为诞辰日。株洲有五区五县与神农炎帝五月初五日飞升相对应。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

解读:

“三羊开泰”,常羊就是常存不灭之羊,即大羊伏羲,即泰灵,即雷祖天皇大帝。神龙首,即东王公,即天蓬元帅。伏羲以东王公(天蓬元帅)的身份化身神农炎帝出生,故神农炎帝就是东王公。

从肉体而言,神农炎帝是完整的人形,并非真的为牛首,牛首只是用来象征神农炎帝有离火之灵。姜水即女羊水,即子宫水,即象征净瓶水,即天河。神农炎帝就是原本生活在天河里的天蓬元帅。

《白虎通义五行篇》(班固)云:“炎帝者(神农氏),太阳也,其神祝融。祝融者,属续也。其精朱鸟,离为鸾。”

《礼记•月令》云:“仲夏之月,日在东井,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三皇本纪》云:“神农氏,姜姓以火德王。”

《左传•昭公十七年》云:“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管子•轻重篇》云:“炎帝作钻燧生火”。

《淮南子•氾论训》云:“炎帝死而为灶”。

解读:

神农炎帝就是太阳神,也是灶神,也称朱鸟或朱雀。太阳神能发出离灵之太阳丙火,故以离为鸾。祝融代表离火之灵,为神农炎帝的一部分,因为神农炎帝不仅仅有离火之灵,还有龙身木灵,还有艮灵和兑灵。

《淮南子》记载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吕氏春秋·爱类》又言:“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不绩者,则天下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

《周书》记载:“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锄,百果藏实。”

《拾遗记》记载:“时有丹雀衔五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白虎通》则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解读:

神农炎帝尝百草而作《神农本草经》,使人们能辨别药草,又教导人们耕种五谷,其妻则教导人们纺织。牛为古代农耕之重要帮手,故农耕和五谷种植之祖神农炎帝以牛为特征,神农炎帝被后人称为五谷农神。

《周礼注疏》卷二十四,贾公彦疏曰:“祈年,祈丰年也。田祖,谓神农也,此祈年于田祖并上迎暑迎寒,并不言有祀事,既告神,当有祀事可知,但以告祭非常,故不言之耳。”

《推背图》第四十七象

谶曰:偃武修文,紫薇星明,匹夫有责,一言为君。

颂曰:王无帝定乾坤,来自田间第一人,好把旧书多读到,义言一出见英明。

解读:

紫微星下凡就是“来自田间第一人”,就是田祖,即地皇,就是神农炎帝。神农炎帝和白水素女合一就是紫微星,即北极紫微大帝。

《道法会元》卷五六:“雷部有欻火大神,姓邓名伯温。昔从黄帝战败蚩尤,封河南将军。大神见黄帝登天,遂弃位入武当山,修行百载,能随气升降。又见世人不行忠孝,杀害侵欺,以强凌弱,国王辅弼不能制御。遂日夜发大愿,欲为神雷,代天诛伐此恶逆,念念不绝,怒气冲天。忽一日,变凤觜银牙,朱发蓝身,左手持雷钻,右手持雷锤,身长百丈,两腋生翅,展开则数百里皆暗,两目放火光二道,照耀百里,手足皆龙爪。飞游太虚,吞啖精怪。斩伐妖龙,蒙上帝封为律令大神。隶属神雷。其雷于五月五日午时升入南宫火铃之宅。”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中讲述了雷霆元帅邓伯温的事迹:“发大愿灭天下不忠不孝之人,及断鬼魔侵害人物,一勿为祸妖邪,救生度死。忽功行圆满,蒙上帝诏命,召赴陛前,赐金丹一粒吞服,变成凤觜形翼,封为飚火律令大神,以金槌凿各一付之。身长一丈,赤发兰身,手足皆为凤爪。受令行事,断天下不忠不孝之人,鬼魅一切害人之类。”

《邓天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神霄玉府,歘火仙都。由元始祖劫以分真,以一炁应元而保运。冀羽化工之造,扶持道法之兴。受炼南宫,严异形而自若;发声仲春,生万物以熙然。仁本中存,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雷主中天,歘火律令,炎帝真君,太乙雷霆普化天尊。

“志心皈命礼。高上神霄玉清真王,南极长生朱陵大帝。太阳九龙皇君,南昌火府受炼真人。至真霹雳大仙,玄都九夷九嶷蓬莱沧水使者。上清三境都元帅,九天采访使应元保运妙化真君。欻火律令大神,光妙横天演真大元帅。掌行风催雨除邪破庙驱诸潭洞,总统三元八十一天雷霆都总管炎帝天君。元始祖劫一炁分真太乙雷声普化天尊。”

小说《封神演义》第三十七回:“子牙仗着胆子问曰:‘你是谁,在此兴波作浪?有甚沉冤?实实道来。’那物曰:‘游魂乃轩辕黄帝总兵官柏鉴也。因大破蚩尤,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万望法师指超福地,恩同泰山。’”

解读:

可见邓天君就是邓元帅,是元始祖炁之分身,即元始天尊之分身,就是玉清王,即南极长生大帝,即九龙扶桑日官大帝,即有九龙身的太阳神,为轩辕黄帝的兵部大元帅即神农炎帝,即掌管兵府的天蓬元帅,就是勾人魂入封神台的清福神柏鉴。神农炎帝化身为南方雷祖邓元帅,就是释放出火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

欻火律令大神就是执行上帝律法的霹雳火神,就是不断放出火的雷祖。这里的“被火器打入海中,千年未能出劫”是指神农炎帝化为弥勒菩萨再来人间取真经而轮回千年。神农炎帝再来即许仙,即末世的唐僧。“火器”即魂里面的丙火,要灭此火才能出弱水之苦海,才能入灵山成佛。

“玄都、九夷、九嶷、蓬莱、沧水使者”:居玄都时称太上老君或紫微大帝或九天雷祖玉清王,居九嶷山时称南方雷祖,居蓬莱岛时称星主,居东海为龙王时称沧水使者。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啸。因梦见赤绣衣男子,自称玄夷苍水使者,闻帝使文命于斯,故来候之,非厥岁月,将告以期,无为戏吟。故倚歌覆釜之山,东顾谓禹曰:‘欲得我山神书者,斋于黄帝岩岳之下三月,庚子登石发石,金简之书存矣。’禹退,又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之理,复返归岳。”

《吴越春秋》后文云:“禹得金简之书,然后周行天下,使伯益记之,方为《山海经》”

解读:

大禹在湘江边的南岳梦见苍水使者传话,斋戒三月后得金简玉字而明白治水之法,其实这个苍水使者就是黄帝的大元帅神农炎帝,即赤龙,这里作为穿赤绣衣的苍水使者。山神即艮山之灵,即黄帝,故要大禹“斋于黄帝岩岳之下”

《云笈七笺》云:“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

解读;

祭祀众神名为腊,正月初一为元始天尊和弥勒菩萨的诞辰日,天腊象征主要祭祀天皇。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为邓元帅的飞升日,也作为他的诞辰日,故地蜡主要祭祀地皇神农炎帝,神农炎帝为南方太阳神,故为南方楚国所重点祭祀的神。五谐音为午,午为太阳丙火,两个五即为炎,故端午节为祭祀炎帝的节日。

《犹龙传》(宋·贾善翔)云:“紫微北极玉虚大帝,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乃诸天星宿之主也。北极驱邪院是其正掌也。”

《真灵位业图》(梁·陶弘景):“第七酆都北阴大帝——炎帝大庭氏,讳庆甲,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三千年而一替。”

《真诰》(梁·陶弘景)卷一五:炎庆甲者,古之炎帝也,今为北太帝君,天下鬼神之主也。

《大戴礼记•月令》云:“炎帝号大庭氏,下为地皇,曰神农也。”

《真诰》卷十三也说:“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宫中,总主诸六天宫。是总生杀大权的鬼官。”

解读:

从以上可知,神农炎帝就是北极紫微大帝和大鬼神王北阴酆都大帝的化身。邓元帅为欻火律令大神,故为“总生杀大权的鬼官”,神农炎帝由九霄下到地狱为鬼官,同时管理地狱、群山和大地,故为地皇。

《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

《路史》就记述得更具体: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

《舆地纪胜》记载更为具体:“ 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解读:

炎帝为火神,又有沙土之灵(白鹿),其妻为茶叶仙子(阴木),故葬于古代南方长沙之茶陵。炎帝陵如今在炎陵县,因为炎陵县这个块地方在汉代属长沙郡茶陵县,史称“长沙茶乡之尾”。 炎帝陵位于炎陵县鹿原镇白鹿原,因为神农炎帝就是骑白鹿的南极仙翁,即南极长生大帝,即骑四不像(麋鹿)的姜子牙。

公元前202年,始建长沙国,株洲是长沙国领地。公元265~420年,晋代一统中国,建宁县治仍驻槠洲,属古荆州长沙郡。1949年8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县株洲区人民政府。1951年,由湘潭县析置县级株洲市,属长沙专区。1953年,改为省辖市。可见在解放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株洲市。

在《红楼梦》中称金陵十二钗,而且《红楼梦》中善于制作茶水的妙玉就象征白水素女,她从小在玄墓蟠香寺出家为尼。在《封神演义》中雷震子出生在古墓边,在《神雕侠侣》中小龙女住在古墓中,所以陵墓象征艮石之灵,故神农炎帝葬于古代茶陵和今之炎陵,象征回归极乐世界。

《道法会元》卷八十描绘邓元帅的形象是:“赤发金冠,三目,青面,凤觜,肉翅,左手执钻,右手执槌,赤体珠缠络,手足皆五爪,上带金环,绿风带,红吊(衤 敦)裙,两翼下二头,左主风,右主雨,遍体烈火,乘赤龙。”

《法海遗珠》卷二十四载邓元帅的形象是:“青面,凤觜,银牙,朱发,蓝身,长百丈,右手雷锤,左手雷钻,生两肉翅,眼放光,足龙爪,飞行三界,吞啖鬼神。”

《国语•鲁语上》 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

《礼记·祭法》云:“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注:“厉山氏,一云烈山氏,炎帝神农也”

《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一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凡帝承、临、明、直、来、衰至榆罔,也有八世。”

解读:

邓元帅有三目,“三目”为人首雷祖之特有形像,另外还有“赤发、青面、蓝身、凤觜、肉翅、左手执钻、右手执槌”等形像。其两肉翅分别代表风神巽木素女和雨神坎水九天玄女,故分别有一个头,所乘“赤龙”即有丙火的阳木震龙,其身体包含丙丁火,故“遍体烈火”,主要形像即人首、三目、烈火鸟身、乘赤龙。鸟为艮山之灵,有烈火,故神农炎帝为烈山氏(也称列山氏)。神农炎帝把东王公的阳艮山之灵和西王母的阴艮山之灵连接合一为一个“鸟”了,故称为“连山氏”,但是阳木和阴木还没有完全合一。

《启示录》15:2我看见彷佛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搀杂。又看见那些胜了兽和兽的像,并它名字数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着 神的琴。

《世本》中说:“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

解读:

神农炎帝就是天父,就是耶和华上帝,拿着神农炎帝的琴才有解脱,才有永生,因为“ 神的琴”就是艮山之灵,里面就是金丹,即圣灵。

《神农宝诰》:

志心皈命礼。掌政九农,业开百谷。力扶根本,职守田畴。承平水土,勤力佐天。司执稼苗,功参元造。恩全民命,德赞天灵。农主垂恩,救济万民。世资根本,旺灵田畴。仰望苗谷而清秀,稼穑希谋好结成。总赖田功施惠泽,全干大造攀丰盈。得农饱乐无疾苦,田禾大熟救苍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百谷祖主神农大帝,开崡演奥天尊。

炎帝名字叫神农吗(地皇神农炎帝)(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