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

丨一座江边的城市,味道是它最大的财富

- 风物君语 -

吃不完的江鲜味

长江带给靖江人的礼物

物资匮乏的年代

江里的鱼虾蟹带给了这里财富和生活方式

如今

它早就融进了当地人的生活

更多的是以“吃”的方式

靖江谚语里说,“春风吹来暖洋洋,要捉刀鱼下南洋。初夏时候下长江,捕捉鲥鱼日夜忙。秋天一到捉江鳗,夫妻二人驾渔船。冬季螃蟹最值钱,条条线网下江洋。”

“长江三鲜”常与“靖江”绑在一起出现。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

江水带来的泥沙在这里堆积,为河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来自海洋的浮游生物极大地充实了鱼类的饵料;恰当的水温,又保证了“饵料们”的持续繁衍,为鱼、蟹、虾等江鲜营造了绝佳的栖身环境。因而靖江所产各种江鲜异常鲜美,在明清时便很有名气,成为当时的宫廷贡品。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2)

当时靖江产的刀鱼、鲥鱼,出水后先运到金陵。金陵城外江岸上有个冰窖,专门负责保管靖江等地送来的江鲜。将新鲜的江鲜用银色铅匣装好,中间盛冰,再用浓油密封,装入筐中,快马加鞭,一路运到北京。

这些进贡江鲜在那时尤为珍贵,除了宫廷食用外,也会被赏赐给朝中重要大臣,称为“赐鲜”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3)

江鲜不仅饱了这儿的口福,它也是这儿的财富和生活方式

靖江江岸线蜿蜒漫长,有诸多渔港。渔港一带散布了众多的渔业生产队。二十余年前,在船上劳作能赚较多的钱,很多人家的孩子,初中一毕业,便跟着父母上了渔船讨生活。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4)

每到捕捞时节,靖江的渔民们驾渔船出江,张网捕鱼,然后入市贩卖。渔民打渔抛网,既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儿。拉网时,渔民们要一起喊号子,号子由一人领头,其他人附和:“往上扯呀。哼里个哟哇。你看那鱼呀。嘿里古吼啊。头靠头啊。嘿里古吼啊。尾靠尾啊呀。哟里个喂呀。尖尖嘴呀。哟里个佐哇。”

在长年劳动中,靖江渔民根据鱼的习性总结出了诸多捕捞经验,“鲥鱼当缩不缩,刀鱼当进不进,河鱼涨气,火眼鱼气的眼睛红”。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5)

鲥鱼头小身子大,碰到网后如果身子一缩,就可以走脱。但鲥鱼珍惜鱼鳞,怕被网拌掉,触网后头往网上一靠,一动不动,这就是“当缩不缩”。刀鱼腮边上有两个刺,遇到鱼网,忙着后退,同时将两刺横出,刺到鱼网上,进退不得,这就是所谓的“当进不进”。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6)

▲刚捕上来的刀鱼 摄影 / 贾亦真

河豚一遇到外敌,就将腹部鼓涨起来,满身的刺竖起来,以吓唬外敌。渔民们用锋利的滚钩——一种钢丝制成的钩子,去钩河豚。河豚涨气的绝招遇到了滚钩,却没了任何效果。火眼鱼碰到鱼网就着急,眼睛就发红,便什么也看不清了,越是挣扎,网缠得越紧。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7)

生活在江边,哪怕不是渔业生产队的职业渔民,很多人都有一手捞鱼抓蟹的绝活儿。作为土生土长的靖江人,我老同学的父亲,也有手独门捕鱼绝活:用比牙签还小的毛竹卡子,在闸潭里卡鲤鱼——就是在靠近水闸的小片水潭里捉鱼。

将毛竹削成两头尖、中间薄的形状,然后弯成弓形,在毛竹卡子的尖头处套上晒过的大概三毫米长的芦苇筒,卡子的中间再塞上一片蚕豆瓣作为饵料。鱼吞食时,将芦苇筒咬破,竹卡便会弹开,卡住它的口腮,这样猎物就捉住了。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8)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拉平板车,一年也就能赚个二三百元钱;但卡鲤鱼,一个夏天就可以赚五六百元。当时的鲤鱼二毛钱一斤,他就是靠着毛竹卡子养活了一家人。

2

江鲜的靖江烹调

到了21世纪,由于没有节制的捕捞与上游工业的污染,长江中的鱼越发稀少,每年都严格规定了捕捞期与禁捕期,单靠捕鱼过日子,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滋润。很多渔业队的下一代,开始转移到陆上谋生。

而江鲜的花式吃法,成了本地人继续与江鲜保持联系的方式。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9)

在靖江,每道江鲜都带着特定时节的味道:刀鱼带着桃花的味道鲥鱼带着蔷薇的味道河豚带着柳絮的味道……靖江人深谙每种江鲜的特性,用最恰当的方法捕捉、烹饪,放大其本身的美味——清蒸刀鱼的细腻,红烧河豚的肥美,长江杂鱼的野性,籽虾的饱满,每一道都刺激着人们的味蕾。

靖江江鲜菜浓郁的乡土气息,从日常生活而来,保持着江鲜的原味,又有诸多独创。一般以长江江鲜为主,采用看似简单,实则十分讲究火候的煮、蒸、烧、煎等手法,辅以葱、姜、酱油、料酒等调料,烹制出食材的原汁原味,如清蒸刀鱼、清蒸鲥鱼、春笋烧鮰鱼、河豚烧青菜等。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0)

▲ 如果你不想被河豚皮外面的“刺”扎到,得把皮卷起来吃。摄影/龙马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1)

▲ 蟹腿肉做成的丸子 摄影/龙马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2)

▲ 清蒸白丝鱼 摄影/龙马

靖江人做刀鱼时,几乎不添加任何其他汤汁,认为这样才能体味到刀鱼本身的鲜美。

因为刀鱼是一种洄游鱼类,每年立春时节,生活在海中的刀鱼都会溯长江而上,进入湖泊、支流或长江干流中产卵、繁殖,然后再返回海中为下一次洄游育肥。

靖江离海不远,洄游到这里时,刀鱼为产卵、繁殖积蓄的能量消耗不多,身体中的盐分基本被江水淡化,脂肪与盐分的比例恰到好处,故而体态丰腴,肉质细腻,味道最美。

人们根据洄游地点的不同对“江刀”——长江刀鱼进行了细分,如靖江“本地刀”“江阴刀”“崇明刀”“南通刀”等。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真正的野生长江刀鱼连年减少,价格不菲。如今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刀鱼有近海中还未洄游的“海刀”,溯江进入湖泊产卵后就地安家的“湖刀”,洄游钱塘江的“塘刀”等等。

靖江本地常见的刀鱼做法有清汤煮、清蒸、红烧、油炸等,农家之中最流行的是清汤煮。先在锅中放些许菜油,等汤煮好后将刀鱼入锅,再配以小葱、料酒,这样做出来的刀鱼混着小葱的清香以及料酒的醇甜,味道最是纯正

等到桃花将落,蔷薇开得正盛时,鲥鱼便成群结队地溯江而上,游到淡水江河里产卵繁殖。如清代曹寅在《鲥鱼》诗注中曾介绍的:“鲥初至者名头膘,次名樱桃红”,靖江所产鲥鱼便是头膘。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3)

▲70年代的鲥鱼加工厂 摄影 / 风物君

在洄游过程中,鲥鱼很少进食,因而越往上游,肥厚鲜美越不如前。游至长江靖江段时,因为刚刚入江,体内脂肪仍极为肥厚,肉味鲜美。烹饪鲥鱼,本地人首选的做法还是清蒸。

清蒸时,最忌加水,因水一多,鱼味便淡,鲥鱼独有的肥质也因此而改变,风味便相差甚远了。蒸鲥鱼时,多会加入南腿、猪油一同清炖,这样会使鱼的口感更加肥美。

在做鲥鱼的过程中,靖江人还有一道特殊的工序。正所谓“鲥鱼吃鳞,甲鱼吃裙”,不同于烹煮其他的鱼时去鳞,鲥鱼的鳞,靖江人是不会扔掉的,因鱼鳞正是鲥鱼的精华所在。

长江鲥鱼口感出众,富含蛋白质、核黄素、钙、磷、铁等多种成分,营养价值极高。再加上鲥鱼极为娇嫩,对水温要求较高,往往一离水面很快就死亡,从古至今都极为难得。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4)

▲刀鱼,其实蛮贵的 摄影/贾亦真

早在明代时,鲥鱼就与黄河鲤鱼、松江鲈鱼、太湖银鱼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鱼”,备受世人追捧。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过度的捕捞与污染的加剧,长江中的鲥鱼已难觅踪迹,1988年时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后又被收录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现在靖江售卖的鲥鱼大多是人工养殖或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进口的,虽然都是鲥鱼,但在本地人看来还是过去长江中的鲥鱼味道最好。

至于“靖江三鲜”的最后一鲜——河豚,其鲜美的名声早已传遍各地,但因为其本身强大的毒性,坊间一直流传着“拼死吃河豚”的说法。在靖江,人们常将“拼死吃河豚”,说成“拼洗吃河豚”。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5)

▲河豚 摄影 / 酱子

靖江的河豚大多是人工淡水养殖,接触不到有毒的饵料,加上由于长期生活在淡水中,食用到毒素的情况也极少。只要处理好河豚自身毒素主要集中的三个地方——“籽、血、睛”便可放心大胆地吃。

靖江人煮河豚时一定会放菜油,因菜油性凉,可祛除热性。煮时,定要焖煮至极熟极烂,以免带生仍留有毒素。

我的祖母特别擅长烹制河豚。小的时候河豚多,祖母常用大锅烹制青菜烧河豚。烧出来的河豚如红烧肉一般色调,既油腻顺口,又鲜嫩甜美。而更绝的是,作为配料的青菜,将河豚的鲜美吸收。这常让我舍去河豚,而抱着装满青菜的一大海碗饭,大口吞食。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6)

▲河豚鼓起来像个球其实是它自卫的方式。河豚正常的形态是这样的↑ 摄影 / 酱子

今日在靖江,各种名贵江鲜众多,但不论什么人家摆酒席,一般压轴的大菜都是河豚。就像靖江俗语说的:“吃过河豚无美味,贩过私盐无厚利。”

除了刀鱼、鲥鱼、河豚等名贵江鲜之外,靖江还有很多不起眼但美味异常的江鲜。比如小杂鱼。

小杂鱼品类繁多,多是不值钱的小鱼。将长江小杂鱼处理洗净后,一锅炖起来,鲜美的滋味,不输给刀鱼、鲥鱼这些名贵江鲜。有的人嫌弃小杂鱼味道太野,品种太杂,但这却是地道的长江野味。

如今靖江的各个渔港,每年春天,渔船云集,岸上挤满了前来采购江鲜的各地老饕。

浙江鲥鱼(刀鱼鲥鱼河豚)(17)

镇里开小饭店的本地老阿姨们端上的大盆乳白色的昂赤鱼、鲫鱼烧豆腐汤,浓郁鲜美得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曾经本地人用以裹腹、卖钱补贴家用的江鲜,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靖江人,小到佐餐小菜,大到筵席宴请,各式江鲜已融入了本地人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因而在这片备受长江青睐的土地上,无论是名声在外的“长江三鲜”,还是不起眼的小鱼小虾,在靖江人手中总是可以被烹制成精致的美食。

它们成为整个靖江最为大众所知的标签,也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江鲜之乡”。

文丨袁灿兴

本文取自《风物中国志·靖江》

本文略有删减

未标注图片摄影为黄彬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