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迎客松有什么象征意义(市花市树市鸟)

黄山,简称徽或黄,安徽省地级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 ,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开化、淳安、临安县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旌德、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的石台、青阳、东至县毗邻。1987年废除徽州建制,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市。为杭州都市圈成员城市。

城市象征

●市树

黄山松:松科常绿乔木。我市海拔700米以上普遍分布,悬崖峭壁处亦能生长。黄山迎客松等奇松即系此种。适于凉润的中海拔以上山地生长。[1]

●市花

黄山迎客松有什么象征意义(市花市树市鸟)(1)

市树、市花、市鸟

黄山杜鹃:又名安徽杜鹃,杜鹃花科常绿灌木,产黄山清凉峰 、牯牛降、六股尖等海拔1400米以上地带。花粉红、白等色。[1]

●市鸟

红嘴相思鸟:小型鸣禽,雀形目画眉科,俗名红嘴玉,属安徽省一级保护动物。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栖居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的灌丛或竹林中,很少在林缘活动。属杂食性鸟。叫声响亮、悦耳、欢快,有如为神仙做仪仗先导,故本地山民称之为山乐鸟或八音鸟。[1]

民风民俗

●徽州婚嫁

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2]

●重阳庙会

重阳庙会是屯溪近郊的临溪镇传统庙会。前后举办3天,农历九月初九为正日。这天,四乡八镇的善男信女成群结队赶来朝拜周王菩萨,并带来各种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进行交易。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从日落唱到日出,通宵达旦,煞是热闹。新中国成立后,庙会成为地道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的交易会。[2]

●上九庙会

农历正月初九日为唐朝忠烈张巡和许远殉难日,徽州区岩寺镇每年于此日举行庙会纪念,俗称“上九会”。会期三天,初八日开始,初十日结束。庙会期间,举行游神、祭神活动,搭台唱戏,各地商贩亦前来赶会,摆设摊点,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和农具、日用百货应有尽有。现“上九会”已失去原来纪念张巡、许远的意义,取消了游神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物资交流会。[2]

●抛绣球

黄山迎客松有什么象征意义(市花市树市鸟)(2)

抛绣球

抛绣球是黟县西递村举办的一项民俗旅游活动。该村的清代民居“大夫第”,在临街的一面,悬空挑出一座小巧玲珑、古朴典雅的“绣楼”。这本是原房主、朝列大夫胡文照给夫人、小姐们歇凉观景用的。如今人们把它作为抛彩球的绣楼,则别有一番清代小说中的“抛彩球择婿”,而且给游客一个“喜兆”,中彩球的游客,将会幸运长驻,万事如意。[2]

●目莲戏

目莲戏为徽州一古老剧种,流传于黄山市各地及邻县,尤其盛行于祁门、石台一带。该戏剧本《目莲救母劝善戏文》,为明代祁门人郑之珍编撰而成,分上、中、下三卷(100折),故事主要写傅相之妻刘青提,亵渎神明,被打入地狱,其子傅罗卜救母心切,遍历地狱十殿,终于母子团圆。旧时每逢夏历闰月之年,徽州民间多演此戏,以求驱邪避灾。[2]

●抬阁

抬阁是流行于休宁、屯溪的一种民间游艺,又称“抬角”。抬阁共分上、中、下三层,将俊俏儿童装扮成一出出故事造型,安置在三层抬阁上,底盘由四至八名彪形大汉抬着。抬阁的四周用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灯,巡游时彩灯内点燃蜡烛,映照着服装鲜艳的儿童,远远望去,酷似天仙下凡。抬阁上的人物不唱不做,但配上鼓乐开路、锣钹断后,热闹非凡。今屯溪隆阜还经常组织抬阁队上街,近年创作了《戴震还乡》,以纪念一代宗师。[2]

●叠罗汉

叠罗汉为流行于歙县叶村的一种民间游艺。表演时演员下穿红彩裤,上身赤膊光膀,面部绘有脸谱。演员均为男性,表演浑朴粗犷。演出前举行祭台仪式,焚纸烧香、罗汉扫堂,然后从演员相继登台或在广场上表演。演员不说不唱,在大鼓敲击的简单节奏下,分别表演童子拜观音、斜角旗、仙人桥、石猴出山、六柱牌坊、凉心水阁、水帘洞、刘海戏金蟾等造型。表演时先易后难,特别是水帘洞中演员的筋斗及六柱牌坊20余位演员叠成的六层造型,最为精彩。[2]

●跳钟馗

跳钟馗是一种民间舞蹈,又称“嬉钟馗”,流行于今徽州区岩寺镇、歙县朱家村一带。据说明万历年间就有此习俗。每年端午节,这些地区都要“嬉钟馗”,以求驱邪降福,保佑村民平安。古时“嬉钟馗”是以木偶架在肩上嬉耍,后来发展到由人扮演钟馗,在村中巡游嬉耍。近年来,歙县郑村镇的堨田村,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这项活动,煞是热闹。[2]

●仗鼓舞

仗鼓舞是流行于休宁五城、榆村和屯溪黎阳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又名“得胜鼓”。传说是为了纪念唐代大将张巡、许远抗击安禄山叛军得胜,而击鼓欢庆。此舞由数十人表演,击鼓者打扮成武士,短打紧身,十字披红,颈挎仗鼓(扁圆形皮鼓),右手紧握短而粗的鼓槌,左手持健铃,随着行进步伐击鼓面或敲鼓边。另有十数人手持檀木夹板,边行进边击拍,发出清脆的响声。队列前面有一对大红灯笼,一人持纛,上书“得胜鼓”三字,后随一队蜈蚣旗幡,整个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2]

人文徽州

●徽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明嘉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3]

●徽菜

徽菜菜系又称“徽帮”、“安徽风味”,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今安徽歙县一带),原是徽州山区的地方风味。由于徽商的崛起,这种地方风味逐渐进入市肆,流传于苏、浙、赣、闽、沪、鄂以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徽菜的形成、发展与微商的兴起、发迹有着密切关系。[4]

●徽派朴学

朴学又称考据学,针对理学的空疏而言。朴学主张学问重史实依据,解经由文字人手,以音韵通训诂,以训诂通义理。黄生、姚际恒、江永、汪绂均为徽派朴学的早期学者,但他们治经不废宋儒。至戴震开始,摒弃宋儒的空疏缺陷,以汉学为研究的门径,每字必求其义,一字之义,必本六书。通贯群经后方才下结论。清代中后期著名的徽派朴学家还有歙人程瑶田、金榜、汪莱、凌廷堪、程恩泽,绩溪人胡匡衷、胡秉虔、胡培翚,黟县人俞正燮。近代经学大师吴承仕为徽派朴学的后继者,在音韵训诂和古代名物制度的考辨方面造诣很深。[5]

●徽派盆景

黄山迎客松有什么象征意义(市花市树市鸟)(3)

徽派盆景

徽派盆景是产生于古徽州地域内的盆景艺术流派,它是我国一个古老的盆景艺术流派,在历史上曾为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一(也是八大家之一),在盆坛上享誉数百年之久。以歙县卖花渔村(雄兴乡洪岭村)为代表,包括绩溪、休宁、黟县等广大地区。徽州地处新安江上游的黄山与白岳之间,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资源极为丰富。自南宋建部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徽州即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盆景艺术也为了满足富商大贾、达官显宦的需要而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6]

●徽派雕刻

1.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是明代版画声势最为雄壮的一派,十五世纪中叶兴起于徽州府,十七世纪末发展到高峰。“徽派版画”是画家和木刻艺人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是受徽派刻书业的直接影响而迅速崛起的派别,为“徽派”版画作画的著名画家主要有丁云鹏、吴廷羽、蔡冲寰、陈老莲、汪耕、黄应澄、寻庄等;以技艺冠一时的雕刻名工则更多,光虬川黄氏一家便有黄应组、黄一彬、黄晟、黄应泰等近百人。[7]

2.徽派刻书

徽派刻书,刻书流派名。明中期以后,徽州商业势力日趋增强,并逐渐进入刻书行业,依靠资本、徽籍士刊和盐商的强力支持,使“徽派刻书”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大派别。书商遍及大江南北名地,伴随书商而问世的刻工更是数不胜数。

3.徽派篆刻

徽派篆刻,篆刻流派名。开徽派者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何震是徽州第一个杰出的印学家,应是这一印派的鼻祖。一种认为程邃是“歙四家”的领袖,他的篆刻力变文、何旧体,参合钟鼎古文,出以离奇错落的手法,自成一家面目,应推程邃为徽派的祖师。实际上两说均有道理,因为徽派的改进与发展,前后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何震与程邃两人先后代表了两个时期的徽派。

4.黄氏刻工

黄氏刻工,歙县虬村黄氏一姓木刻名工的统称。歙县虬村为明清两代中国著名的木刻之乡,公元1489年黄文敬、黄文汉刻《雪峰胡先生集》为黄姓艺人刻书之始。黄氏刻工伴徽州书商、墨商和士绅的势力而起,同姓互相汲引,内部凝聚力很强,并以一姓之技倾倒大江南北,在中国明清时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5.徽州四雕

徽州四雕是具有徽派风格的砖雕、石雕、木雕、竹雕四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以歙县、黟县、婺源具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四雕”的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主要应用于民居、祠堂等类建筑物的装饰和家具、屏联、笔简等工艺品的制作。

6.墨模雕刻

墨模雕刻是指在制墨模具上进行的艺术雕刻。墨模雕刻始于唐代,步骤是先请画家绘图,然后将图分别拓在数块木制内模印版上按图刻制。宋代以来,徽州一带的制墨业日渐兴盛,墨式造型和雕制艺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至明代中叶邵格之等四大制墨名家产生,墨模艺术进入了黄金时期。

7.歙砚雕刻

歙砚雕刻是指在歙砚砚石上进行的艺术雕刻。歙砚雕刻始于唐代歙州叶姓猎人发现龙尾山砚石以后,历代砚式风格各异:唐砚多箕形,宋砚多抄手形,均以朴拙务实见长。明清两代造型变化丰富多彩,但仍保持着简洁大方的本色,主要有玉堂式和大冠式两大类别。现代以来,除传统几大砚式继续存在,自然就形式和仿古式逐渐成为中高档砚的主流形式

●徽派茶道

徽州茶道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人雅、器雅。黄山市有关部门把古代饮茶的礼规编成一套程序,进行“茶道表演”。这种表演有四个或八个姑娘进行,大致分以下几道程序:静气、烹汤、焚香、涤器、烫盏、赏茶、投茶、洗茶、注汤、敬茶、闻香、观色、品味。[8]

●徽派建筑

黄山迎客松有什么象征意义(市花市树市鸟)(4)

宏村

南宋迁都临安,大兴土木,筑宫殿,建园林,不仅刺激了徽商从事竹、木、漆经营,也培养了大批徽州工匠。徽州是“文化之邦”,徽商致富还乡,也争相在家乡建住宅、园林,修祠堂,立牌坊,兴道观、寺庙,从而开始和形成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9]

●新安理学

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该学派由徽州籍理学家为主干组成,奉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的朱熹为开山宗师,以维护继承、发扬光大朱子学为基本宗旨。新安理学从南宋到清代的演变过程,正是12世纪以后中国哲学史和学术思想史的缩影。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明清时期徽州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0]

●新安画派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活跃于安徽南部(今黄山市一带)的绘画流派。现黄山市原称徽州,秦、晋时设新安郡,新安江又是这一代的重要河流,故又常以“新安”称之。明代的丁瓒、程嘉燧、李永昌等新安画家,崇尚“米倪”之风,枯笔皴擦、简淡深厚,当为新安画派的先驱。 [11]

●徽派戏曲

黄山迎客松有什么象征意义(市花市树市鸟)(5)

徽剧表演

徽剧是一个古老、悠久、艺术遗产十分丰富的剧种。起始阶段流行于徽州及安庆、池州、太平一带,的在南方亦流传甚广,对许多剧种产生过巨大影响。它的剧目很丰富,共约有传统剧目1404个,能见到的本即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应有尽有。徽剧的音乐、唱腔优美、完整。主要可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簧、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而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12]

●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肇自北宋,盛于明清。自北清未,新安医家有540余人,其中225人撰、辑医学著作460余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日本。著名医家有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吴正伦、吴昆,清代的程正通、程林、汪昂、吴谦、郑梅涧、汪文琦、程杏轩等。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大医学之一。[13]

参考资料

1. 黄山松、黄山杜鹃、红嘴相思鸟分别为黄山市市树、市花、市鸟 [引用日期2020-01-07]

2. 民风民俗 [引用日期2020-01-07]

3. 徽商概述 [引用日期2020-01-07]

4. 徽菜的发展历史 [引用日期2020-01-07]

5. 什么是徽派朴学 [引用日期2020-01-07]

6. 徽派盆景概述 [引用日期2020-01-07]

7. 徽派雕刻简介 [引用日期2020-01-07]

8. 以茶立德——徽派茶道 [引用日期2020-01-07]

9. 徽派建筑概述 [引用日期2020-01-07]

10. 新安理学 [引用日期2020-01-07]

11. 新安画派 [引用日期2020-01-07]

12. 古徽戏 [引用日期2020-01-07]

13. 新安医学概况 [引用日期2020-01-07]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riverjin、笑给自己看00、卡西西酱酱、醋美沙朵美、功666777888参与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