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战国七雄之魏国)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战国七雄之魏国)(1)

战国七雄之魏国,始祖名为毕万。毕万的先祖名叫毕公高,毕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所以毕万为姬姓。

毕万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由于跟随晋献公灭耿,霍,魏三国有功,被晋献公封于魏地,毕万的后代遂以魏为氏,所以说毕万是魏氏的始祖,而魏国则是姬姓,魏氏。

毕万之孙魏犨(音chou,第二声),跟随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一十九年,晋文公回国当上国君后,封其为大夫,承袭魏邑,是为魏氏第二任宗主。魏犨其人,身体强健,孔武有力,非常能打,所以谥号为武,故称魏武子。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战国七雄之魏国)(2)

魏武生传魏悼子,魏悼子传魏庄子。

魏庄子名绛,非常贤能,善于领兵作战,是一名出色的将领,在晋悼公时期受到重用。

魏庄子传魏献子。魏献子名舒,为庄子之孙,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及政治家。

公元前541年,在大原之战中,魏舒提出“毁车为步”的思想,创建“魏舒方阵”,大胜戎狄。魏舒方阵的出现也是我国历史上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帜。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战国七雄之魏国)(3)

公元前514年,执政晋国的韩宣子告老,魏舒接替韩宣子开始执政晋国,魏氏从此开始成为晋国的主要家族之一。

魏献子传魏简子,魏简子传魏襄子,魏襄子传魏桓子。

魏桓子名驹,魏氏传至魏桓子时,晋国公室日渐衰微,实权由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把持,史称晋六卿。晋六卿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常年互相攻打。范氏,中行氏两家最先被攻灭。公元前453年,魏桓子联合韩,赵两家,攻灭智氏,为日后韩,赵,魏,三家分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战国七雄之魏国)(4)

魏桓子传魏文侯。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魏国正式建立,魏文侯也就是魏国的开国之君。

魏文侯名斯,是春秋战国时期,为数不多的非常贤明的君主。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地处中原腹地,西有秦,东有齐,北有赵,南有韩,楚,被众多诸侯国四面包围,形势非常不利,稍有不慎,就有亡国之祸。

魏文侯于不利的局面之中主动求变,任用李悝,翟璜为相开始变法改革。魏文侯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奖罚分明,以身作则,使魏国国力得到迅速提升。

魏文侯又任用乐羊,吴起为将,训练“魏武卒“,极大提高了魏国的军事能力。魏武卒南征北战,史载: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 ,战斗力之强,令天下诸侯侧目。在阴晋之战中,五万魏武卒击败五十万秦军,从此魏武卒名动天下,成为当时各诸侯国中军队最为精锐和强悍的代表。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战国七雄之魏国)(5)

由于历史书上重点讲了秦王嬴政在短短十年之内,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给许多人造成一个印象,就是战国时期只有秦国一家独大,其余国家均弱小不堪。其实战国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最先称霸的国家不是秦国,而是魏国。

魏文侯虽然开局拿到了一手烂牌,但是最终却将烂牌打成了王炸,奠定了魏国百年霸业的基础。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

有人说如果再给魏文侯五十年时间,一统天下就没有秦国什么事了,不过历史不能假设,一切都是天数使然。

魏文侯在位五十年而薨,其子魏击继承君位,是为魏武侯。

魏武侯按照文侯既定的国策执掌魏国。武侯在军事能力方面并不亚于文侯,但是在用人方面就大大逊色。文侯时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魏国人才济济,国力盛极一时。而到了武侯时期,则是任人唯亲,任人为贵,导致大量人才流失。虽然依靠文侯留下的强大家底,短期之内,依然能够攻城略地,开疆拓土。但是也为接下来魏国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魏武侯去世后,其子魏䓨(音ying,第一声)与魏缓争夺君位,一度强盛的魏国出现了混乱。最终魏䓨争位成功,是为魏惠王。

魏惠王即位后,重用庞涓等年轻将领,继续保持魏国的强大军事实力。公元前343年,魏惠王与12诸侯会盟,并朝见周天子,魏国霸业达到了顶峰,不过这也是魏国最后的荣耀。

由于惠王在处理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中,合纵与连横政策摇摆不定,导致魏国四面树敌,连年的征战不仅没有能够开疆拓土,反而极大的消耗了国力。公元前342年,齐,魏大战与马陵,魏军大败,主将庞涓自杀,魏国盛极而衰。在之后的数十年间,魏国在秦,齐,楚夹击之下,不断惨败,以至于魏惠王感叹 “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

战国七雄魏国成第一个强国(战国七雄之魏国)(6)

魏惠王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两次拒绝起用商鞅,最终商鞅跑到秦国,受到秦孝公重用,实行变法,帮助秦国从战国七雄之中崛起,并一路领先,直至最终统一天下。如果当初惠王能启用商鞅,那后来一统天下也就没有秦国什么事了,不过还是那句话,历史不能假设,一切都是天数使然。

魏惠王传魏襄王,魏襄王传魏昭王,魏昭王传魏安釐(音xi,第三声)王,魏安釐王传魏景湣(音min,第三声)王,魏景湣王传魏王假,魏国灭亡。

魏国自惠王之后,国力持续衰弱,而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强势崛起。魏国屡次被秦军击败,不断丢城失地。虽然在魏安釐王时期,信陵君数次击败秦军,使局势得以缓和,但魏安釐王中秦军反间计,罢免了信陵君的兵权,最终信陵君郁郁而终,而魏国形势也愈发危急。

魏景湣王即位第一年,秦军就拔魏二十城,即使之后魏国联合赵,卫,楚,韩五国攻秦,依然丧城失地,魏国形势江河日下。

至魏王假即位,韩,赵已亡,魏国危在旦夕。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引黄河水灌大梁城,城内死伤无数,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按魏自晋献公之世,毕万受封,万生芒季,芒季生武子犨,犨佐晋文公称霸,犨复四传至桓子侈,灭范式,中行氏,智氏,侈生文侯斯,与韩,赵三分晋国,凡七传而至王假,国灭,共有国二百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