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理论对创业至关重要)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理论对创业至关重要)(1)

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传递了关于一个企业生产一种物品的生产过程的重要信息。具体而言,它告诉了我们成本如何随着一个企业的经营规模——即大小——而变动。当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时,可以说存在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当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时,可以说存在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当长期平均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时,可以说存在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在这个例子中,福特公司在产量水平低时有规模经济,在产量处于中等水平时规模收益不变,在产量水平高时有规模不经济。

什么会引起规模经济或规模不经济呢?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较高的产量水平允许在工人中实现专业化,而专业化可以使工人更精通某一项工作。例如,如果福特公司雇佣了大量工人并生产大量汽车,它就可以用现代生产作业来降低成本。规模不经济的产生是由于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量越多,管理团队就变得越庞大,管理者在压低成本方面的效率就越低。

这种分析表明了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通常呈现为U形的原因。在生产水平低时,企业从扩大规模中获益是因为它可以利用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同时,协调问题并不尖锐。与此相反,在生产水平高时,专业化的好处已经实现了,而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协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在生产水平低时下降是由于专业化程度提高了,而在生产水平高时上升是因为协调问题增加了。

针厂的经验对我们启发很大。“样样通,样样松。”这句人所共知的俗语解释了为什么企业有时会经历规模经济。一个努力去做每一件事的人通常以什么也做不好而告终。如果一个企业想使自己工人的生产率尽可能地高,通常最好是让他们每一个都从事自己所精通的有限工作。但只有在一个企业雇佣了大量工人并生产大量产品时,这才是可能的。

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描述了他参观一个针厂的情况。斯密所看到的工人之间的专业化及其引致的规模经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

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圆头;做圆头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圆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涂白是另一项;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门手艺。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理论对创业至关重要)(2)

斯密说,由于这种专业化,针厂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几千枚针。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工厂选择独立工作,而不是作为一个团队来工作,“那他们肯定不能每人每天制造出20枚针,或许连1枚也造不出来”。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化,大针厂可以比小针厂实现更高的人均产量和每枚针更低的平均成本。

斯密在针厂中观察到的专业化在现代经济中普遍存在。例如,如果你想盖一栋房子,你可以试图自己去完成所有工作。但大多数人找建筑商,建筑商又雇佣木工、水暖工、电工、油漆工和许多其他类型的工人。这些工人专门从事某种工作,而且,这使他们比作为通用型工人时做得更好。实际上,运用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是现代社会之所以这样繁荣的原因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