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最后是被朱元璋杀害的吗(刘伯温死在朱元璋手里)

正史记载,刘伯温是因病去世的,并非被朱元璋直接所杀。

但是,刘伯温的死,朱元璋却又有很大的嫌疑。为什么这么说呢?

刘伯温最后是被朱元璋杀害的吗(刘伯温死在朱元璋手里)(1)

(朱元璋和刘伯温)

首先,朱元璋的疑心很重。朱元璋对功勋卓著的开国功臣一直心存忌惮,尤其是对待能力卓著的刘伯温,朱元璋肯定是怀有很强的戒备心理的。

有一次,朱元璋就丞相的人选问题试探刘伯温,充分暴露了朱元璋对刘伯温的不信任。

朱元璋首先问:“我想换掉李善长,谁做丞相合适呢?”

刘伯温何许人也,一下就看穿了朱元璋的企图,把球踢给了他:“任免丞相的大事,该由陛下您亲自决定。”

朱元璋马上又提出了另外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谁更适合呢?”

刘伯温分别对三人的能力做出了公正的评价,然后一一否决。

朱元璋面露愠色:“看来只有先生能胜任相位了。”

刘伯温的回答让朱元璋坐实了对他的猜忌:“我知道自己能胜任,但我的性格不适合。”还加了一句,“目前诸人,臣诚未见其可也。”

平心而论,刘伯温说得并没有错,这几人后来都一一被朱元璋所杀。

刘伯温最后是被朱元璋杀害的吗(刘伯温死在朱元璋手里)(2)

(拘捕胡惟庸,图取其意)

其次,朱元璋的很多开国功臣都死因存疑。李文忠的死,《明史》有明确记载:“十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使淮安侯华中护医药。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

徐达的死,也情况类似:“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再看刘伯温。当时胡惟庸带了御医和补药,奉朱元璋之命前去探望。刘伯温喝完御医开的汤药后,病情加重,不久去世。

真有这么巧合吗?上述三人都是在朱元璋亲自或着人看望后迅速死去,老朱能摆脱嫌疑?

后来,在胡惟庸案中,毒杀刘伯温,就是朱元璋给胡惟庸定的一大罪状,是否有杀人灭口之嫌?而且朱元璋借此案共诛杀了数万人,“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开国功臣所剩无几。

所以,刘伯温死于朱元璋之手几乎是不争的事实。

刘伯温最后是被朱元璋杀害的吗(刘伯温死在朱元璋手里)(3)

(朱棣剧照)

那么,朱棣为何要杀掉刘伯温的儿子呢?刘伯温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

刘琏聪慧而颇具才干,忠君爱国,很受朱元璋器重。《明史》载:“试监察御史,出为江西参政,太祖常欲大用之。”但刘琏看不惯胡惟庸等人的胡作非为,和胡惟庸素有嫌隙,最后在胡惟庸的胁迫下坠井而死,时年32岁。

刘璟大有其父刘伯温的风骨,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过目不忘,素有“小刘基”之称。尤其是他的个性,和刘伯温非常像,刚直不阿,嫉恶如仇。

刘璟少时曾陪朱棣下棋,朱棣是个臭棋篓子,屡战屡败,自觉脸上挂不住,于是对刘璟说:“卿不少让耶?”刘璟怼道:“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朱棣默然而去。

在刘伯温去世多年后,朱元璋让刘璟承袭刘伯温的“诚意伯”,刘璟却让给了刘琏的儿子刘廌。刘璟的做法很合朱元璋的心意,他夸赞刘璟知书达理,封刘璟为阁门使。

朱棣后来发动“靖难之变”,朱允炆命刘璟随李景隆出兵平叛。作为李景隆的副手,他为李景隆出谋划策,制定战术,但未得到刚愎自用的李景隆的采纳。建文帝兵败后,刘璟辞官回到青田老家隐居,从此不问政事。

朱棣和刘璟有旧交,很欣赏他的才干。数次派人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但刘璟都称病拒绝。朱棣无奈,只好遣人将刘璟抓来。

令朱棣始料不及的是,刘璟上朝后拒绝称呼朱棣为“陛下”,仍称之为“殿下”,而且当着众朝臣之面,说了一句非常经典但足以致命的话:“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

朱棣忍无可忍,将刘璟捉拿下狱。最终刘璟在狱中自缢而死。

(参考资料:《明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