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白话读诗经(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客家白话读诗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客家白话读诗经(诗经里的粤方言俚语)

客家白话读诗经

《郑风·缁衣》

缁衣之宜兮,

敝予又改为兮。

(一)

“缁”取义“甾”。粤俗“甾”[ti:1]有两说:一指“甾蚤”,指植物茎叶上的圆形小虫。粤方言谓稻、菜长虫曰“有甾”。《考工记•轮人》云:“察其菑蚤不龋,则轮虽敝不匡。”《吕氏春秋•辯土》曰:“寒暑不節,稼乃多菑实。”“菑”亦“甾”也,指虫类。人说“甾”(菑)即“災”(灾),那是引申之义,指虫災(灾)。“甾”多黑色,其寄生茎叶作物也变黑,故引申指黑。二指卵状物,粤俗谓蛋黄曰“蛋甾”,又谓睾丸曰“甾”。人年纪越大,阳物色泽越深,由红变黑,故“甾”(菑)又可引申指成熟、厚重。《尔雅•释地》曰:“田一岁曰菑。”《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菑田者五辈。”“菑田”即熟田、肥田。古人尚黑(玄),缁衣可谓好衣,然亦可谓污衣。《礼记•缁衣》云:“好贤如缁衣。”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曰:“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在歌场,“缁衣”甚至可以隐喻阴私,“缁”之谓黑,“衣”指穿(套)物。

(二)

“敝”之本义指遮蔽,而人体遮蔽最为严密之处就是阴私。故“敝”一作“獘”[pei4],音通“闭”[pei4],指阳具。粤方言谓阳具曰“夺(察)头獘(闭)”。“敝”(獘)引申犹“操”或“屌”。《史记•苏秦列传》云:“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敝其后。”又,《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曰:“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獘也。”“敝后”犹操后,今语曰殿后;“相獘”犹相契(合)。“獘”不灵则斃(弊),意谓坏、败。今粤语仍谓事败曰“弊”[pei4]。《孟子•尽心上》云:“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吕氏春秋•音初》曰:“土弊则草木不长。”《史记•淮阴侯列传》曰:“印刓敝,忍不能予。”本诗之“敝”当为本义,指遮蔽、荫庇,亦可音通“畀”[pi:3],粤语指“给”。

参见篇目:《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小雅·我行其野》:“我行其野,蔽芾其樗。”

注音用宽式国际音标,声调用数码表示,近汉语拼音之四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