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

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中国人有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出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于《后汉书.班超传》。东汉时,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他带领三十六人到了鄯善国,不久,匈奴也派使臣去了。鄯善国王不知如何是好,对班超冷淡起来,班超就召集三十六人共商对策。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当天夜里,班超就带领三十六人,顺风放火,鸣鼓进攻,把一百多匈奴使者烧杀尽死。第二天,班超拿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王。鄯善王大为震惊,表示愿意归顺汉朝。

浅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过艰苦的斗争,就不能取得胜利和成功。毛主席借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成语,形象地说明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