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结婚习俗(福建闽南人订婚习俗-初探)

闽南泉州的婚嫁,不仅礼节繁多,而且每种习俗都富有地方色彩。当男女情投意合,不管对象是自由恋爱的也好,媒人介绍的也好,如果想结婚,无不例外的都要先来个“定婚”手续。

所谓的“定婚”就是男方由其长辈或族亲长辈择个吉日,带上金银首饰、礼(聘)金、喜糖、香烟等礼品到女方家“压定”,或称订盟,宣告婚事已定。

闽南人是很注重订婚的,因为它是结婚前的必经手续,被看作是没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

闽南地区结婚习俗(福建闽南人订婚习俗-初探)(1)


闽南地区结婚习俗(福建闽南人订婚习俗-初探)(2)


闽南地区结婚习俗(福建闽南人订婚习俗-初探)(3)


闽南地区结婚习俗(福建闽南人订婚习俗-初探)(4)


闽南地区结婚习俗(福建闽南人订婚习俗-初探)(5)


年轻女子在定婚后就视对方为未来的终生伴侣,对外亦不必再羞答答、扭扭捏捏。更有甚者,让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经地义,不必担心他人有什么闲言碎语,流言蜚语了。

定婚的金银首饰起早就该准备好了,一般是“从头到脚”都要有,包括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上下珠光宝器,金光闪闪的。数量多少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为。

除此之外,礼(聘)金是不可没有的。按照以前的说法,这聘金是男家给女家的“养钱”(养育姑娘的钱)。女家先出个价,男家则视自家的经济情况来还价,再由媒人从中说和。

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会把聘金留一部分贴补家用。如今这样做就显得太过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为嫁妆费用,还得再加一些,以免显得小气,姑娘嫁过去面子上也好看些。

依现在一般情形,这礼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之间,最少的依据是够上买一部摩托车或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来做嫁妆,最多就没封顶了。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礼(聘)金较少,有的地方还把这聘金以最大的面额一张张镶在玻璃框里,让人看得见,更多的是一种炫耀。现在不同了,谁也不愿那么麻烦,或者说不愿“冒富”,简单的只要带上一张银行卡就行了。此外,喜糖也是定婚必不可少的,它是给女方用来分发亲戚朋友,遍告亲友家中的闺女已许了人家,即将出阁了。喜糖的数量多少,就要看女家的需要了,一般三两百斤就够了。

准备好这些东西后,男方可择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宾主落座之后,姑娘端来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后由媒人对男家来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了介绍。

应该说媒人在整个订婚的过程中起的是主持的作用,其地位不得而知。一些男女自由恋爱而喜结良缘的,也会赶紧拉一个做媒人,这样觉得自然些。当然媒人倒不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媒人男女双方不拘礼节的不会计较,反而觉得亲切些。

媒人介绍完了, 姑娘过来收回茶杯。仪式的高潮是戴定婚戒指,姑娘由家中的长辈妇女陪同,在祭祀祖宗的正厅,脸向外坐在凳子上,两只脚搁在小凳子上,媒人上前说几句吉祥话语,诸如:“坐得正,才会得人疼”“坐得歪,以后才会乖” 等。

接着由小伙子拉上姑娘的手,小心翼翼地为心中的伊人戴上订婚戒指,从此缘定三生,白头偕老。其他聘礼交给姑娘家人即可。同时媒人还应告诉姑娘的父母,男方已择某月某日吉时将来迎娶姑娘,婚前的7天、5天或3天,将送给女家“轿前盘”,需要什么物品,需要多少也在这个时候定好。

女家收下的礼物要供奉祖先,意思可这般理解:敬告祖先,你的子孙某某已经完成与某某订婚的礼仪了。完成了仪式。有的女家还置办酒席来招待男家的客人,并由女家的伯叔长辈陪席,席间彼此谈笑风生,融洽了气氛,增进了了解。这样以后,订婚的仪式就算结束了。

婚期前的“轿前盘”俗称“花包”,除了猪肉、鸡、羊之外,就是“花包”了。一般“花包”每个重一斤左右。像一个直径六寸的圆盘,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面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馅。面皮的正中,要盖上圆的双喜字。花包的多与少,依女方的需要,一般要100个,多则200个,分成若干盛(农村中的一种盛具),装成若干担,每盘上面要还要放上一个大红的双喜字。除此之外,还要准备一担 “礼担”,连同“轿前盘”一起送往女方家。“礼担”装有猪蹄、猪肉、面线、鸡蛋、鸡、酒等,专门来孝敬女方父母养育之恩。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闽南泉州婚嫁中的“定婚”风俗也逐渐趋于简单、淡化,如“轿前盘”、“礼担”除了在偏僻的农村还有外,城镇几乎没有了,但“定婚”的仪式仍然存在,只是礼节不再那么繁琐而已

八卦米筛:米筛是闽南婚俗中的一种重要物品,如迎娶新娘到家门口时,需要一个画有八卦图案的米筛将新娘的头部罩住,然后才能把新娘迎进男方家中,寓意平安吉祥。当地称之为“八卦米筛”。

说起“八卦米筛”,还有一段来历。相传唐朝以前,闽南一带一片荒凉,当地土匪常常叛乱乱,加上高山峻岭,土匪经常骚扰百姓。当时常有发生迎娶的花轿被抢或新娘被乱箭射中负伤之事,百姓常为此担心吊胆。

唐军来漳州开发后,百姓就将此事报呈驻军请示保护,因土匪出入出常,众人想无良策,此事传到京城,开国功臣程咬金就想出一条妙计来:可命军士用一面战斗用的盾牌挂在花轿前,如有乱箭射来,新娘就用盾牌来挡,可保安全无恙。此举一行果然奏效。众乡亲就把盾牌当成新娘的保护伞和护身符来广为使用。随著唐军与当地百姓的共同开发,漳州一带已逐渐太平昌盛,土匪也没那麽明目张胆了,已没再发生新娘被乱箭射伤的事了,因不存在危险,加上盾牌笨重不便携带,百姓就改用跟盾牌相似的农家用的米筛来代替使用。

为了与一般米筛有所区别,就在米筛的上面画上八卦吉祥图案,似如盾牌一样的避邪护身作用。这种传说至今流传最为广泛。

另一种传说,古时候,闽南,常有发生天狗来抢美貌姑娘的事,此事呈报朝廷,唐朝元老大臣程咬金就画了一个八卦米筛放在新娘的花轿前来避邪,因传说中天狗惧怕八卦图,所以就相安无事了。

现在为了便於携带,婚娶时改用一支八卦开头的花雨伞来代替八卦米筛的使用,一来图吉祥,二可遮阳挡雨。可是,在乡村婚礼中,备上一只“八卦米筛”来罩住新娘和放在床上来图吉利的习俗,还是必不可少的,成为一种闽南独特的婚俗习惯,在乡村民间中代代相传著。

崇尚红与甜:闽南人,以红为尊、为大、为喜、为吉。早年至今,办婚事,大喜日子,更是全家红艳艳。大厅、房门、大门要张贴新婚对联。新娘要穿红衫红裙,盖红头巾,穿绣鸳鸯的红鞋。新娘入门后,要特意给婆婆或女长辈插红绸春花,表示亲热和尊敬,向公婆敬茶要用红枣甜茶;大厅上要挂贴双喜的红绸喜帐。

甘蔗:在婚场中,摆放两捆有根有叶有头有尾的甘蔗,每捆甘蔗四或五株,用红绸扎着,体现婚姻成双成对,婚后夫妻恩爱,如甘蔗节节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