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

1.基督教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作为基督教的三大流派,基督教的发展与罗马帝国息息相关。

传说,基督教是由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

基督教衍生于犹太教,因为存有差异,后来逐渐与犹太教相分离,成为独立的宗教

基督教突破了民族狭隘性,主张不分民族与阶级的人人平等,反对阶级压迫,早期在罗马帝国境内的底层贫民和奴隶中,得到迅速传播。

当时罗马帝国的国教是信奉以朱庇特、玛尔斯和奎里纳斯三神为主的多神教

基督教拒绝膜拜罗马的神邸,连皇帝也不例外,因此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敌视。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2)

尼禄

公元64年,东汉永平七年,罗马帝国第五位皇帝尼禄当政时期,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烧了六天七夜,罗马城被烧成一片焦土。

尼禄是罗马史上出名的暴君,有人怀疑是他为了扩建宫殿,派人故意纵火,这些流言传到尼禄耳中,为了不使流言扩大,同时为了处理基督教,他宣称纵火案的主谋是基督教教徒。

于是尼禄以此为由,派人大规模逮捕基督教教徒,焚毁教堂,大批教徒殉教献身,当时的罗马社会甚至掀起了一股反基督教的浪潮

基督教自诞生以来,面临第一次生存浩劫,教徒被迫转入地下从事宗教活动。

四年后,罗马帝国治下的高卢、西班牙等行省爆发叛乱,阿拉伯半岛上的巴勒斯坦地区,爆发了犹太人反罗马的起义。

面对内忧外患,以及尼禄长期的暴政,元老院宣判尼禄为人民公敌,承认西班牙总督加尔巴为新任皇帝,尼禄在逃亡途中被迫自杀

加尔巴称帝后,未能稳定罗马内外混乱的局面,反而推行了一系列不得人心的政策,仅仅在位七个月就遇刺身亡,他死后这年,内乱加剧,罗马帝国陆续出现了四位皇帝。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3)

韦帕芗

最后,担任征讨犹太起义的罗马军团统帅韦帕芗,在这场权位争斗中成为赢家,韦帕芗一举平定内乱,上台为皇马帝国第九位皇帝。

他的儿子提图斯在他上台的第二年率军攻入耶路撒冷城,平息了犹太人的起义。

大批犹太人被杀,七万余人沦为奴隶,犹太人的第二圣殿被洗劫摧毁。

韦帕芗逝世后,由他的两个儿子提图斯图密善先后继任,到了次子‬图密善在位时期,与尼禄一样,图‬密‬善也是个‬出了名的暴君,他对基督教实施的敌视‬政策‬更为残酷‬。

由《圣经》中关于对图密善的记载,可见基督徒对其是多么‬的憎恨与厌恶。

公元96年,东汉永元八年,图密善遇刺身亡,元老院推选涅尔瓦为罗马帝国第十二位皇帝,涅尔瓦推行仁政,自他开始,罗马帝国进入为期近百年的五贤帝时代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4)

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版图

在这一时代,罗马社会安定,阶级矛盾减弱,基督教也因此得到喘息的机会,传教活动又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越来越多的罗马上层阶级开始信奉基督教

正所谓,凡事总有两面性。

因为上层阶级的加入,罗马统治者不能再如以往肆无忌惮地对基督教进行迫害,而这些上层阶级利用权力与财力,不断加深自身在教内的影响,从而达到操控教会的目的

基督教原本的阶级斗争思想被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对统治阶级的忍受和顺从。

五贤帝时代过后,从公元235到284年这段时期,罗马帝国进入了行省军团争权的三世纪危机时代,全境内战不断。

基督教在这一时期,加大了向罗马底层人民传教的力度,教徒数量日益增多。

到了公元300年的时候,罗马全境内的基督教教徒数量,已发展为近六百万人。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5)

四帝共治时期

公元284年,西晋太康五年,行伍出身的戴克里先结束了三世纪危机,登基为帝,为了改善内忧外患的状况,戴克里先将罗马帝国划分为东西两部分,由四位皇帝共同治理

到了戴克里先统治晚期,为了神化君权,他颁布了首个迫害基督教的法令,基督教会财产被没收充公,书籍教典被焚毁。

基督徒要么放弃信仰,要么被处死。

这场最后且最大的一次对基督徒的逼害行动,持续了整整十年。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6)

君士坦丁一世

公元313年,西晋永嘉七年,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为争取广大基督徒的支持,颁布《米兰敕令》,宣布境内人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始于尼禄,终于戴克里先,基督教经历了十次大的迫害,殉道者用鲜血换来宗教的不断成长,米兰敕令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段岁月中,基督教随着信徒的壮大,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教会组织体系,为日后基督教成功跻身于政治舞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年后,君士坦丁一世重新统一罗马帝国,不久签署法令,大力推行基督教,承认教会拥有财产自主权,并带头向教会捐赠,拉开了权贵向教会捐赠财物的序幕。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7)

君士坦丁堡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一世迁都拜占庭,更名为新罗马,但更多地被称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成为罗马帝国的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从此,罗马帝国逐渐地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西部以罗马为中心。

其实很早以来,由于政治区域、语言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罗马帝国虽然在政治上完成了统一,但在文化传统上一直未能如愿

罗马帝国全境实际上一直分为以希腊语言和文化为主的东部地区,以及以拉丁语和文化为主的西部地区,东西两部分差异日益明显。

基督教合法化之后,教徒数量日益剧增,到了公元350年,发展到三千多万人,超过罗马总人口的一半,基督教的发展潮流已势不可挡。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8)

狄奥多西一世

公元393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基督教正式定为国教,要求境内罗马人民必须信奉基督教,使基督教成为帝国后期乃至中世纪欧洲享有绝对优势的宗教。

由于统治阶级的扶持,基督教在蓬勃发展中,不乏有争权好利之人渗入,这也是大势所趋。

权力是把双刃剑,在让信仰闪烁光芒的同时,也让其蒙上了世俗的尘埃。

2.东西罗马分治

公元395年,东晋太元二十年。

狄奥多西一世逝世,他在临终前以亚得里亚海为界,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继承,长子得东,幼子得西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9)

东西罗马分治

东边的叫东罗马帝国(还有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即拜占庭帝国),以希腊语为官方语言,首都是君士坦丁堡;西边的是西罗马帝国,以拉丁语为官方语言,首都在罗马

罗马帝国就此分裂,此后再也没有统一。

而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东、西两部教会,西部地区教会认为罗马教会的主教是彼得的传承人,罗马教会获得西部教会的首席地位,从而发展出教宗(教皇)制度

西部地区各地教会的主教都由教皇任免,但这种教宗制度没有得到东部教会的认可。

东部教会不执行教宗制,而是建立以不同的民族、地域为背景,各自相对独立的牧首制

其中君士坦丁堡牧首在东部地区各教会中享有荣誉上的首席地位,东西两派教会为争夺基督教会首席地位而进行着长期的争斗,不过当时双方的关系还没有到决裂的地步

公元451年,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皇帝马西安卡尔西顿公会议上,宣布君士坦丁堡牧首与罗马主教在教务上具有同等权力,对此,罗马教皇利奥一世拒不承认。

卡尔西顿公会议为东西两派日后的巨大矛盾,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0)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西罗马帝国自分治起,就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泥潭,在蛮族入侵和人民起义的冲击下,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末代皇帝罗慕路斯二世西罗马帝国宣告覆灭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奴隶制度在西欧的崩溃,西方进入了中世纪封建时代

昔日西罗马帝国的土地,被日耳曼人的几个分支——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第族群大卸八块,在这里建立起许多个封建王国。

这些日耳曼人在击败罗马人之后,不甘于满足现状,彼此之间为了争夺土地,又相互攻伐了起来,一时间整个西欧大地战火四起,社会秩序一片混乱,百姓民不聊生

西罗马帝国的文明被夷为一片废墟,基督教唯一的被继承了下来。

西部教会则利用这个权力真空时期,运用自身日趋成熟的教宗体制,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西部各地的天主教会在罗马教会的主导下,广施恩德,接济难民。

同时对入侵者进行道德规劝,引导其信奉基督教,诸多新兴的封建王国,逐渐被基督教化

当时‬的‬欧洲‬‬,由于蛮族入侵、饥荒和‬贫穷等原因,大多数‬人‬无法‬摆脱残酷‬‬的‬现状‬,纷纷‬选择‬寄希望‬于‬‬救世主‬,这‬是‬基督教‬发展‬的‬关键‬。

公元486年,南北朝时期,日耳曼民族一支的法兰克人征服了整个塞纳河流域。

建立起独立的法兰克王国法兰克和东罗马主导的中世纪时代自此拉开序幕‬

此时的东罗马帝国,继续传承着罗马帝国的余晖,疆土囊括了今土耳其、巴尔干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一带。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1)

五世纪末的欧洲

东面是发展正盛的波斯萨珊王朝,西面是新兴的东哥特王国,南面是当时比较隔绝的阿拉伯地区,北面是诸多斯拉夫部落

公元610年,隋大业六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希拉克略一世夺得帝位,也是在他称帝这一年,阿拉伯半岛上的麦加城出现一位先知,自称为真主安拉的使者开始在‬半岛‬上‬传教。

这个先知名叫穆罕默德,所传的宗教叫伊斯兰教,从此伊斯兰在世界迅速蔓延。

【科普向:一文读懂伊斯兰教的溯源,逊尼派与什叶派为何争斗千年

笔者前面写过一篇关于伊斯兰教的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蓝字标题跳转阅读!

公元726年,东罗马帝国掀起了为期百余年的圣像破坏运动,大量教会圣像被破坏,遭到罗马教皇的坚决反对,教皇与东罗马皇帝决裂,转而支持法兰克人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2)

矮子丕平

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罗马教皇圣匝加派大主教到巴黎为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冰与火之歌小恶魔的原型)加冕,开创了君权神授的先河

矮子丕平称帝后,为了酬谢罗马教会的支持,他两次出兵意大利,将意大利中部拉文纳到罗马的大部分土地献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历史上称之为“丕平献土”

大大小小‬的‬教会遍布于整个欧洲,无论是再小的王国也有教会,而且等级‬严密,下级服从上级,一层一层到最‬上级‬的‬罗马教皇。

世俗政权需要经过教会的批准,教会把君主的废立玩弄于股掌之间,教权高于君权并可制约君权,为后来神权与君权的冲突埋下了隐患。

相比之下,教权高于君权这一现象,在东罗马帝国与东部教会之间是不存在的。

3.东西教会分裂

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皇帝和东部教会主教制定出统一教会,取得首席地位的计划。

为此,公元482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颁布了《赫诺肯提谕》,指出尊重卡尔西顿公会议的决议,遭到西部教会的强烈反对。

罗马教皇对《赫诺肯提谕》的起草者,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阿卡西乌发起控诉,指控他为异端,对其予以绝罚,开除教籍。

同时宣布断绝与东方教会的联系

对此,有东罗马皇帝撑腰的阿卡西乌当然坚决拒绝,从而也造成了东西教会在此后三十六年间几乎断绝了任何往来,被称为东西教会史上的第一次分裂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3)

圣父圣子圣灵关系

基督教神学对三位一体的阐述,有两种说法,一说圣灵只来自圣父,一说圣灵只来自圣子

西部教会单方面在两派共同确认的《尼西亚信经》中圣灵“从父出来”这句话后面,插入“和子”一词,变为“从父和子出来”。

东部教会指责西部教会违反共同遵守的信条,认为圣灵来自圣父而只是经过圣子。

双方为此争论不休,关系几度破裂。

“和子句”纠纷,加深了东西部教会的裂痕,为之后的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年仅两岁的东罗马皇帝米海尔三世继位,他的母亲狄奥多拉摄政,米海尔三世十五岁时,把自己的母亲和姐姐放逐到修道院,重新执掌政权。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4)

佛提乌

十六年后,米海尔三世废黜了其母任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依纳爵一世,任命佛提乌为新任牧首,为了确立佛提乌作为牧首的合法性,米海尔三世邀请罗马教皇尼古拉一世遣使到君士坦丁堡参加宗教会议,尼古拉一世以东罗马归还西西里等教区作为承认佛提乌的条件。

然后,东罗马帝国并未允诺其提出的条件,尼古拉一世一气之下于公元863年,唐咸通四年,召开罗马宗教会议,宣布将佛提乌开除教籍,承认前牧首依纳爵一世的合法地位。

被开除的牧首佛提乌针锋相对,他认为牧首的地位不在教皇之下,于是在米海尔三世的支持下,佛提乌以牙还牙,也将尼古拉一世开除教籍,东西两派关系彻底破裂。

也是在这一年,东西两派在对斯拉夫地区的传教活动中,发生冲突,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

斯拉夫地区的摩拉维亚国皇帝罗斯蒂斯拉夫,为抵御德意志的入侵,希望得到东罗马帝国的支持,向东部教会请求派遣传教士前来传教。

东部教会的传教士在希腊语的基础上,创造了斯拉夫字母,将教典译为斯拉夫文,在摩拉维亚国的传教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对斯拉夫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好景不长,七年后,德意志在摩拉维亚国策动政变,推翻了亲东罗马的原有政权,将东部教会的传教士关押驱逐,西部教会顺势控制摩拉维亚教区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5)

9-11世纪的东罗马帝国

这场争斗以西派胜利告终,随后双方为争夺保加利亚国又展开了激烈地冲突。

保加利亚国皇帝鲍里斯一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在罗马与君士坦丁堡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公元868年,唐咸通九年,牧首佛提乌被新任东罗马皇帝巴塞尔一世撤职,重新任命依纳爵一世为牧首。

罗马教皇约翰八世以撤职为要挟,要求依纳爵一世将保加利亚教区划归罗马教会,依纳爵一世仗着巴塞尔一世的支持,断然拒绝。

东西两派对保加利亚教区的争夺‬,以东派胜利告终。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6)

神圣罗马帝国

公元962年,宋建隆二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

奥托一世从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此举引起了东罗马的不满。

东罗马一直以正统的罗马帝国自居,罗马教皇却为篡夺罗马帝国名号的日耳曼人加冕。

公元1050年,北宋皇祐二年,诺曼人在罗马教会的支持下,征服意大利南部,罗马教皇为了挤掉东部教会在该地的势力,任命己方教会的教士担任西西里岛主教,并怂恿诺曼人废止已渗入意大利南部东部教会的希腊礼仪。

君士坦丁堡牧首针锋相对,下令东罗马境内所有行使拉丁礼仪的教会,一律采用希腊礼仪,双方互不妥协,彼此指控,矛盾日益激化

东西两派长期以往的新仇旧怨,终于一步步迎来了两派教会的大分裂。

公元1054年,罗马教皇利奥九世派使节到东罗马,就君士坦丁堡教会存在异端等问题进行谈判,遭到牧首色路拉里乌斯拒绝。

教皇使节将革除牧首教职的“教皇训谕”放在索菲娅大教堂的圣坛上以示决裂。

色路拉里乌斯展开反击,召开宗教会议,谴责罗马教皇及其使节是渎神的人,宣布将教皇利奥九世开除教籍,自称为东部教会之首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7)

公元1054年东西两派分裂

至此,基督教东西两派断绝往来,正式彻底分裂为东正教和天主教。

东部教会认为西部教会自西罗马灭亡后,已受异族沾污,因为强调自己的正统性,称为正教,“东”代表东部的基督教与教会体系,所以称为东正教。

西部教会则强调自己的普世性,因为其宗教核心在罗马,所以称为罗马公教(简称公教),公教传入中国后,被译为天主教。

公元1453年,明景泰四年,君士坦丁堡被信仰伊斯兰教土耳其人攻陷,存在一千多年的东罗马帝国也倒下了,君士坦丁堡教会失去了世俗靠山,被土耳其人控制。

早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刚入侵的时候,为了获得罗马教皇的援助,君士坦丁堡牧首宣布承认罗马教宗在教会中的首脑地位。

这个消息遭到了北方莫斯科大公国的否决,宣布同君士坦丁堡教会断绝关系。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8)

索菲娅与伊凡三世

东罗马灭亡后,末代皇帝的弟弟带着女儿索菲娅,逃往罗马天主教教廷避难。

罗马教皇西斯克特四世为了抵御土耳其人的继续西进,打算通过联谊的方式,希望获得莫斯科大公国的援助,在北方向土耳其人宣战,以减缓西欧面临的威胁。

所以,莫斯科大公国的伊凡三世以索菲娅所生子女,不得继承莫斯科大公之位为条件,迎娶了这位东罗马的末代公主索菲娅,当然他还打着其他的如意算盘。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19)

东罗马帝国双头鹰纹章

索菲娅嫁入莫斯科大公国之后,伊凡三世名正言顺地自称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他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国徽,从此双头鹰也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象征,并自称为“第三罗马”。

东正教的宗教中心逐渐向莫斯科教会转移,俄罗斯教区逐渐取代了君士坦丁堡教区的位置,成为东正教的宗教中心。

4.新教

随着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支柱的罗马教廷开始衰落。

文艺复兴运动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新兴的资产阶级将矛头指向教会。

教会内部因为长期的争权夺利,神职人员腐化严重,教权分裂。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20)

文艺复兴后三杰

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人文主义运动向中世纪宗教权威发出挑战。

欧洲各国陆续加强中央集权,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他们通过控制教会神职的任命来削弱教会的竞争力,以及限制钱财流入罗马,教廷的财政收入因此锐减。

为维系教廷的庞大开支,教皇只得加重对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剥削,这样封建割据严重的德国,就成了教廷主要剥削和压迫的对象。

德国当时只是个政治不统一的松散联邦,工业落后,所以仍被教皇控制。

但随着人文主义开始在德国传播,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对教廷进行揭露和抨击,德国社会上下陆续产生对教廷的不满情绪。

而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促进了《圣经》的普及,更多的人可以直接阅读《圣经》。

因此‬,打破了教会对《圣经》的垄断,动摇了教皇的权威地位。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21)

利奥十世

公元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教皇利奥十世为了敛财,以修缮圣彼得大教堂为名,派人到德国发售赎罪券,这一举措令德国的一些先进人士感到厌恶。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22)

马丁·路德

有个叫马丁·路德的人,在威登堡教堂大门前贴出反对销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

自此,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被‬拉开了序幕。

马丁·路德提出《圣经》的权威在罗马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人只能靠信心,通过与上帝的直接交流而得救,神权和教会有形组织的地位被大大降低。

当时德国出现三方势力,保守派支持罗马教廷,反对宗教改革;温和派支持宗教改革,但反对暴力,主张没收教会财产,取消教会特权;激进改革派则主张变革整个社会制度。

公元1529年,明嘉靖八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在斯拜耶召开会议,重申《沃尔姆斯敕令》。

企图根绝宗教改革运动,恢复天主教势力

支持马丁·路德改革的一派联合向会议决定提出抗议,他们被称为“抗议者”,德国北部、中部和南部的新派诸侯组成了施马加登联盟,而支持天主教的诸侯则结成了纽伦堡联盟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23)

马丁·路德于沃尔姆斯会议演说

公元1552年,路德派诸侯在法国的支持下,击败了查理五世,三年后双方缔结《奥格斯堡和约》,路德宗的合法地位正式得以确立

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各国引起了连锁反应,欧洲各国相继爆发了针对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

在资产阶级势力占优的国家,宗教改革比较彻底,在封建势力占主导的国家,国王取代教皇成为教会首脑,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国家教会。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中,衍生出许多脱离罗马教廷的新教派,如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等,他们被统称为新教

随着宗教改革运动的蓬勃发展,新教势力在欧洲日益壮大。

公元1564年,罗马教皇庇护四世公布了《特兰托会议信纲》,指出教皇是教会的最高权威,将新教视为异端,命全体主教一体遵照,但只得到少部分国家的支持。

新教和天主教最大区别(一文读懂天主教)(24)

欧洲三十年战争

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最终导致了在1618年爆发了欧洲三十年战争,欧洲各国代表着天主教和新教的两派势力,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争权夺利

因为这场战争,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受到巨大的冲击,罗马教廷不再是欧洲的主要政治力量,新教逐渐发展成与天主教、东正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

5.三者区别

国际上称天主教为基督宗教,称宗教改革新兴的教派为新教。

在中国,基督教一般专指新教,又称为福音教或耶稣教,不包括东正教和天主教。

天主教信奉天主圣父、圣子、圣灵,并敬礼圣母玛利亚,主张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

天主教拥有一套严格的教阶体制,自称是全世界教会的领袖,罗马教皇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认为人必须通过教会经神职人员才可以与神沟通,因此规定神职人员不得结婚

东正教主张圣灵只来自圣父,重视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不接受罗马教皇的管辖,只承认其作为罗马的主教和“西部教会牧首”的职位。

东正教拥有一套自己的教阶体制,实行牧首制,除主教外,一般神职人员可以婚娶。

新教是由天主教脱离而出,主张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权威

新教也不承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不接受罗马教廷的管辖,反对天主教复杂的教阶制度,主张教会制度多样化,认为信徒无须以教会作中介,个人可以直接与上帝相通

新教废除了禁止神职人员婚娶的规定,简化了宗教仪式和圣礼。

最后,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差异,既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也有对基督信仰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三者都奉耶稣为救世主,信奉独一无二的上帝耶和华,同属基督教。

【题外话:写这篇文章花费的时间比较久,定稿有八千字,如有不足之处,希望包涵,也欢迎大家评论指正,感谢您的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