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说的一段励志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孙悟空说的一段励志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1)

【导语】86版的《西游记》作为中央电视台30余年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但因为只有25集,原著中很多情节或者细节未能得到展现。之前和大家解读了原著中如来决定把《三藏真经》传给东土,但他认为经书不能随随便便就给,得从东土找个善信的人,历经磨难把真经从西天这取回去。孙悟空是怎么看待西天取经的,是否有考虑过利用自身本领背上唐僧,翻一个筋斗直接到西天取到真经了呢,今天带大家原著中探寻答案。

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意思是如果轻而易举地得到,就会当作平常的事物看待。大家肯定想不到,这句很有内涵的话,《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说到过。

在《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中,唐僧师徒三人行过了八百黄风岭,历夏经秋,走着走着,被一条大河拦住了去路,原著中对大河的描述是“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这便是大家熟知唐僧收服沙和尚流的流沙河了。孙悟空因为水性不好,便让猪八戒进入流沙河去河中的妖精对战,但是水中毕竟是人家的地盘,人家的地盘人家做主,猪八戒能耐虽不差,但是打了两仗也未能取胜。86版《西游记》中,猪八戒在岸上,当时的水妖后来的沙和尚在水里,一个说“你上来”,另一个说:“你下来”,两者就这么僵持不下。

孙悟空说的一段励志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2)

这时候,孙悟空一看天色已晚,决定先去给唐僧化斋饭,睡一觉,明日再战。孙悟空的速度,化斋饭对他来说属于so easy。但是猪八戒之前不知道孙悟空拥有这么牛的技能啊,忍不住说“猴哥,既然你有这么牛的技能,不能浪费啊,你背师傅跳过流沙河不就得啦,何必和水里的那妖怪打来打去,多浪费时间啊?”这也和开头提到的问题相似,孙悟空为什么不背着唐僧一个筋斗到西天取经了呢?对于这个问题孙悟空是怎么想、怎么回答的呢?我们先看一下原著怎么描述的:

《西游记》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写道: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行者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觔斗方可。”行者道:“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那呆子闻言,喏喏听受。

原著中孙悟空说的比较多,带大家划一下重点内容:“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孙悟空虽然书读的少,但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那也不是没收获的。除了和周边小虫聊聊天,磨炼自身的心性外,因为闲暇时间太长,应该没事也会思考思考人生哲理。所以对于猪八戒的问题回答就很到位,并且对于西天取经本质认识深刻。孙悟空认为,唐僧是肉身凡胎无法腾云驾雾的,这和自己耳朵里塞个一万三千五百斤照样能翻筋斗云是不同的,凡人有凡人要走的路,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路必须走遍异国外邦,不能直接超脱苦海。而自己和猪八戒的使命是保护唐僧取经,而不是代替唐僧取经,就算一个筋斗翻到如来佛那,佛祖也不会承认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不会传给真经的。孙悟空把这总结为“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孙悟空对西天取经不能投机取巧,只能一步一个脚印走的本质的认识和“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的总结,说出了世间万事万物的真谛:轻易得到的就容易轻视,只有经过辛苦努力得到的才有意义,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鸭子定律和竹子定律

在今年读过的很多文章中,都看到过“鸭子定律”。什么是“鸭子定律”?

孙悟空说的一段励志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3)

大家都看到过鸭子在水中浮游的场景,没看过的看上图。不论何时,它们总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四两拨千斤般在水面上游来游去。但只要你转换一下视角,你就能看到,并且明白所有看似简单的事情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在水下,它们的鸭掌始终一刻不停地划动着,从未停歇。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就像水中的鸭子,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隐藏着你无法想象的坚持和拼搏。作家刘同曾说过: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和“鸭子定律”很像的还有“竹子定律”。什么是“竹子定律”?

孙悟空说的一段励志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4)

竹子在前四年只能长三厘米,这三厘米还都是深埋于土下,等到第四年它破土而出,就能以每天三十厘米的速度疯长,六周时间就能长到十五米。竹子破土而出后,还得躲过被采笋子的风险才能成长为一支茁壮的竹子或者一片竹林。竹子定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前期储蓄时间,慢慢积累,等待时机,后期蓄势待发。做人做事也是这样,不能有急于求成。等待的过程虽然会很长、会觉得很煎熬,但不要轻言放弃,不要担心付出的辛苦是在浪费时间,你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为了扎根,都是为了破土而出!

人生没有捷径,世界上从来有一蹴而就的成功

孙悟空说的一段励志话(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5)

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

正如孙悟空对西天取经路的认识和“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鸭子定律”、“竹子定律”蕴含的道理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和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你眼中的认为别人轻而易举获得成功的背后,往往沉淀着经年累月的积累和不为人知的汗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你眼中的别人,只不过是厚积薄发,刚好收获时被你看到了而已。

荀子《劝学》中“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李时珍用了27年,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以身试药性,最后写成了闻名中外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历时10年左右,创作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反观我们自己,安逸日子过久了,有多少人能或者肯去花这么多时间来做一件事啊!可能一边游戏人间,一边抱怨好运气永远不会降临在自己身上吧!

哈佛学霸詹青云在《奇葩说》中说过一句话:“使唐僧成为唐僧的,不是经书,而是取经的那条路。”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不经历坎坷、不付出努力,怎么可能有收获。正如在分析孙悟空为什么翻不出如来佛手掌心中提到过的:有时候,经历磨难艰辛,不见得是坏事,每一次的经历到最后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曾经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将会变成生活对你的嘉奖。如果你有未曾实现的梦想,现在去努力,一切都还不晚。

END

注: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联系作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