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陋室铭作品赏析(古文观止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堪称千古雄文。雄文一般指志得意满之作,比如魏武挥鞭《观沧海》之遗篇,但本文,虽苦闷郁结、如泣如诉,亦堪称雄文。这是司马迁一生悲愤情怀的直白表达,因其拥具博大的历史观,所以旁征博引、纵横开阖,犹如山顶巨人的一声声呐喊,早已穿越古今、蜚声天地。

古文观止陋室铭作品赏析(古文观止报任安书)(1)

《报任安书》原文(1)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

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

锄扬轩白话译文

做牛做马供人驱使、替人奔走像奴仆一样的司马迁,我谦号自己太史公,向您拜首致敬,并把我想说的话回信告您如下。

少卿足下:

前一段时间,您不吝赐教写信给我,教导我要谨言慎行认认真真做好接人待物的事情,(这就是我的本职工作和工作的性质),尤其劝导我要把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作为主要任务,言谈恳切,情谊绵绵,令人感动。但您好像又埋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教诲,而是追随了世俗之人的意见。我是不敢这样做的。

《报任安书》原文(2)

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锄扬轩白话译文

我虽然平庸无能,像一匹疲惫不堪的老马,但也经常耳读目染,甚至偷偷学习过德高望重的前辈们流传下来的烈烈古风哦。然而,我又经常自顾自省自怜,感觉自己身体遭受摧残,又生活在经常遭人白眼、污浊不堪的社会环境里,每每想做点事便会受到冷嘲热讽,如果还想进一步提供点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做些锦上添花的事情,结果却反而更会使自己遭到戏弄甚至谩骂,因此,我经常只能茕茕孑立,忧愁郁闷惆怅,却不能向任何人诉说。

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好像听说高山流水间的钟子期死后,音乐大家俞伯牙便一辈子没有再弹琴。这是为什么呢?有才有德有胆有识的人们愿意为欣赏自己的人去建功立业,花容月貌倾国倾城的女子愿意为喜爱自己的人去梳妆打扮。

《报任安书》原文(3)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锄扬轩白话译文

然而,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遭到残忍迫害,即使才能像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珍奇稀有,品行像许由、伯夷那样高尚卓越,终究仍不能引以为荣,反而会徒增笑料,空留任人鄙夷的身影,而自取其辱罢了。

您的来信,我本应该及时答复。然而,近来我伺候咱皇上(汉武大帝)泰山封禅,又去海边巡察调研,车马劳顿东巡回来后,又为朝廷繁琐的事情牵住手脚,想跟您见个面的时间变得很少很少。每天身心交瘁,很累啊,真的是没有片刻时间来接受您的赐教和所托之事。

《报任安书》原文(4)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雍,恐卒然不可为讳,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锄扬轩白话译文

您现在蒙受着意料之外的祸端,再过一月,就临近十二月了,我随从伺候咱皇上到雍县去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这会使我一辈子不能写下心中的愤慨、胸中的愤懑,以便让天下人都知道,那样子的话,我与世诀别的灵魂,将会留下永远的遗憾和无穷的苦恨。

现在,请允许我大略简约、言简意赅地向您表达一些孤陋寡闻的看法。隔了这么长的时间,才给您回信,万望海涵。

《报任安书》原文(5)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锄扬轩白话译文

我经常听人这样说,一个人如何修身养性,是判断其智慧境界的标准;一个人是否乐善好施,是评判其仁爱友善的基础;一个人是否取舍得当,是衡量其铁肩道义的标尺;一个人如何面对耻辱成败,是判断其是否勇敢担当的特征;一个人如何看待荣誉得失,是观察其品行德望的最高标准。任何一个人,如果拥有这五种品德,就可以在这个世界上立足了,就可以被称为有德有才有胆有识了,就可以列入传记、载入史册了。

所以,没有什么灾难祸端是比贪图私利更惨的,没有什么悲苦怨气是比心灵创伤更可悲的,没有什么可耻行为是比使先人受辱更让人抬不起头来的,没有什么奇耻大辱是比遭受宫刑更加极端严重的。遭受过宫刑,劫后余生、幸免于难的人,社会地位之低,是无法跟任何人相比较的。并不是现在社会是这样子,这种情况可以说由来已久,可以上溯到很久很久了。

《报任安书》原文(6)

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袁丝变色。自古而耻之!夫以中材之人,事有关于宦竖,莫不伤气,而况于慷慨之士乎!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之豪俊哉!

锄扬轩白话译文

从前,卫灵公与宦官雍渠同坐一辆车子,孔子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便离开卫国到陈国去了。商鞅通过投靠一个姓景的太监而得到秦孝公的召见,当时的贤士赵良听说后忧心忡忡。我们大汉文帝朝时,太监赵谈陪坐在汉文帝的龙辇上,袁盎看到后,脸色为之大变。自古以来,人们对阉割过的人都是十分鄙视的。一般而言,对中等才智的人,一旦事情关系到宦官这样子的人,都会感到比较屈辱,更何况气节高尚、慷慨激昂的人呢?如今的朝廷,即使缺乏人才,但怎么也不会让一个受过刀锯摧残之刑的人,来推荐天下的英雄豪杰吧?!

《报任安书》原文(7)

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岩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积日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

锄扬轩白话译文

我依靠着先父遗留下来的事业,才能够在皇城根下任职,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常常这样想:对上,我不能对皇上进纳忠言,献出经国济世、经天纬地之策,获得能谋善断的称誉,从而得到皇上的信任倚重;其次,我不能给皇上拾遗补缺,堵塞漏洞,招纳贤才,举荐能人,从而使得隐居在市井和村野中贤士能人不被埋没;对外,我不能参军备战,攻城略地,抗击匈奴,建立斩将夺旗、封狼居胥那样的功劳;最次,我不能通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赚取点老资格,谋取尊贵的官职和优厚的俸禄,为祖宗社稷争光,在邻里朋友前有些面子。这四个方面,我在哪一方面都没有做出成绩,只能对皇上曲意逢迎、察言观色,来保全自己。我并没有丝毫些微的成绩和建树,这是显而易见的。

以前,我也曾混迹在下大夫的行列里,跟在外朝(汉武帝时期,朝廷开始分内外朝)官员的后面发表一些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议论。但当时,我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殚精竭虑去申张纲纪,对国家大政方针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现在,我已经身体残废,几乎已成为打扫污秽的奴隶,处在了地位最卑贱的人的行列当中,难道还想昂首挺胸,扬眉进言,是非曲直,评论清楚,这难道不是目无朝廷、羞辱当世的君子们吗?唉!唉!像我这样的人,还能说什么呢?你还能让我说什么呢?

《报任安书》约2800余字,本节选取开头约800字。这篇文章也可以作为司马迁太史公的自传来看,虽古风凛然,通假字也甚多,但并非不可读,但也并不易读。目前网络上有各种译本,但读后感觉并不尽然,遂自作主张翻译之。并后续接力为之。不当之处,多包涵!

原文,“舒愤懑以晓左右”,可以看出,司马迁写这篇长信,表面上是写给任安的,实际上是一封公开或者半公开的信,目的就是,要让自己遭受宫刑苦闷愤慨的情况让天下人都知道。

原文,“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是千古名句,原文为“用”,后世改为“死”,更达意。

原文中有很多典故和人名,如钟子期、俞伯牙、汉武帝、许由、伯夷、商鞅、袁盎等,有的我们熟悉,有的不熟悉。文中的袁丝,即袁盎,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敢于直言的谏臣、诤臣。

本节选部分,叙述了司马迁在接到任安的求援信后,为什么迟迟没回信的原因,重点回答了对任安所托之事无法去办的原因。其间,夹杂着太多的苦闷愤慨了,“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况且,身坚智全之时,尚且未能为民呼号,“今已亏形为扫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如今身残智忽,你让我举贤纳士?还让我为你请命?岂不让全天下人笑话吗?奇呼怪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