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计算机科学导论笔记)

为什么使用位模式?因为电子设备对位模式的实现简单(通电或不通电,高电压和低电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计算机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计算机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计算机科学导论笔记)

计算机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计算机组成部分
  • 三大组成部分:硬件,数据和软件
计算机组成部分-数据
  • 冯诺依曼模型将计算机定义为一台数据处理机,他接受输入数据,处理数据,最后输出数据
  • 存储数据: 计算机是一台电子设备,最好的数据存储方式应该是电子信号,以电子信号的出现和消失(位模式)来存储数据,即以两种状态之一来存储数据。但是日常生活中的数据(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不是以位模式存储的,不能直接存储到计算机中,除非把这类数据转换为位模式。

为什么使用位模式?因为电子设备对位模式的实现简单(通电或不通电,高电压和低电压)

  • 组织数据 : 在数据存储到计算机之前,需要合理有序的组织成不同的格式。将数据从计算机中输出也需要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 位模式: 0 1
计算机组成部分-软件算法
  • 程序按一系列的指令执行使得编程成为可能,程序员通过指令集中的指令组合完成特定的运算任务,按照有序的指令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算法
语言
  • 机器语言: 程序员编写位模式(0 和1 组合)的指令来完成任务
  • 符号语言: 随着任务的复杂性越来越高,科学家研究使用符合来表示位模式命令,这样计算机编程语言就诞生了
软件工程
  • 软件工程指结构化程序的设计和编写,为高效的程序开发而诞生的一门理论体系。
计算机简史机械计算机阶段(1930年前)
  • 与现代计算机的概念基本没有相同之处
  • 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加布莱尔帕斯卡发明Pascsline(一种用来加减运算的计算机)
  • 17世纪后,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菜布尼兹发明菜布尼兹之轮(能做乘除和加减 更复杂的计算器)
  • 19世纪初,约瑟夫玛丽雅卡尔发明雅卡尔提花织机(第一台利用存储和编程概念的机器,利用穿孔卡来控制织布机过程中经线的提升)
  • 1823年,查尔斯巴比奇发明了一种差分引擎机器(数学运算,解多项方程式)
  • 1890年,赫尔曼和格里斯设计并制造出具有编程能力的机器(可以自动阅读,计算和排列存储在穿孔卡上的数据)
早期计算机诞生(1930-1950)
  • 随着电子工业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 早期电子计算机(并不是将程序存储在存储器中,都是在外部编程)
  • 约翰阿塔纳索夫发明ABC计算机(第一台用来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机,通过将信息进行电子编码来实现功能,主要用于实现解决线性方程系统)
  • 同一时期,德国数学家康拉德朱斯设计出通用计算机命名为(Z1)
  • 20世纪30年代,霍华德文肯发明Mark I 巨型计算机(使用了电子邮件,也使用了机械部件)
  • 在英国,阿兰图灵发明巨人计算机(为破解德国Enigma密码设计)
  • 1946年,约翰莫奇勒和普雷斯波艾克特发明ENIAC电子数字集成器和计算机(第一台通用的,完全电子计算机)
基于冯诺依曼模型的计算机

-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的诞生(1950至今)

差不多都是基于冯诺依曼模型原理,体积更小,运行更快,成本更低

  • 第一代计算机,大约1950-1959(商用计算机的出现,体积庞大,使用真空管作为开关)
  • 第二代计算机,大约1959-1965(使用晶体管代替真空管,体积更小,成本更低)
  • 第三代计算机,大约1965-1975(使用集成电路(晶体管,导线以及其他部件做在同片单芯片上)体积进一步减小,成本降低,小型计算机出现在市场上)
  • 第四代计算机,大约1975-1985(出现微型计算机,这一时代还出现计算机网络)
  • 第五代计算机,1985至今(掌上计算机,台式计算机诞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