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

珠江西岸的中山,以著名侨乡、伟人故里而闻名于世,千百年来许多船只从这里扬帆起航,追逐梦想;

乌蒙山区腹地的昭通,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是云南连接长江经济带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通道,古老马帮经这里联通西南,行脚经商。

按照部署,自2016年起,中山市派员组建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进驻云南昭通,中山市与昭通市大关、盐津、永善、绥江4县正式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按照“昭通所需,中山所能”,中山市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帮扶工作,携手数十万昭通贫困群众砥砺奋进,决胜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有期限,东西部协作无止境。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山与昭通协作关系发生调整,但这份历久弥新的情谊仍在继续。今后,两市将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双方协作向持久纵深迈进,书写全新友好合作“双城记”。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1)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2)

做事敢担当,创业有劲头。

483名干部和技能人才,超过350个扶贫项目,累计拨付财政援助资金8.2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5万余名。这是5年来中山开展东西部协作的投入和成效。

他们是“开拓者”。“上山的路下滚石了,进不来了。”去年7月16日凌晨,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成员,绥江县委常委、副县长谢力生接到绥江县南岸镇互助村委打来的电话,得知上山的路已被堵。此刻,已是深夜零时。他和中山驻绥江扶贫协作工作组干部曾广东、肉兔收购商中山市禾晟公司副总经理杨旭赶往大山中的互助村,准备对接一批即将运往中山和四川的滞销肉兔。第二天早上9时,上山道路被基本清理完毕。在山脚等待一夜的运输货车陆续上山,将基地的肉兔陆续转载上车。经过协调,互助村肉兔养殖基地的6000多只滞销商品兔全部发出,加工成各种产品销往各地。

他们是“守护神”。仅以昭通永善县为例,近年来中山共选派支医人才超过60人到该县开展支医活动,新开展开颅等近30项新手术,并协作建设永善120院前急诊急救系统。此外,中山还选派经济、农科等其他领域脱贫紧缺人才近20人到永善县开展交流,永善县也派出多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中山跟岗学习,形成了双向的交流效果。

再高的山,只要肯攀登,就能逾越;再远的路,只要愿跋涉,就能抵达。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3)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4)

机器响深山,村镇展新貌。

清晨,天色微亮。陈光美吃过早饭便早早出门,前往数公里外的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溪洛渡镇新拉村蓝莓基地上班。50多公里外,位于永善县工业区细沙片区内的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灯火通明,运输货车进出厂区,工人们回到厂区,生产线陆续开动。

这样繁忙的景象,成为中山与永善县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一线的独特风景。发展产业,为当地“造血”是中山开展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工作的重点。

在云南昭通,扶贫队伍尤其注重在产业合作上精准发力。例如,引导企业投资兴业,引进43个产业项目落户,援建产业园区6个,建设扶贫车间31个,实际完成投资26.84亿元;在中山举办展销会、设立昭通农特产品体验馆等,累计采购和销售昭通农特产品6.19亿元;注重合作共建工业园区,在昭通合作共建3个工业园区,还建设1万多亩蓝莓产业基地、花卉苗木示范基地等。

在昭通,按照“当前和长远结合、输血与造血并举”的工作理念,中山市紧紧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受援地资金、人员、物力的支持,不断提高当地经济发展能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增加造血能力。据统计,“十三五”时期,各类对口支援、对口合作项目多个,项目包含城乡居民住房、农牧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生态环境建设、交往交流交融、基层组织及政权建设等多个方面。

因地制宜,产业才有生命力;取长补短,经济才有更长足的前景。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5)

山货闯湾区,收入有看头。

去年中,秦义洪顶着烈日从昭通盐津来到中山市东区竹苑市场旁的“食出鲜风”超市,与店长热络攀谈,询问店内罗汉笋近期的销售情况。当时,他从家乡带来的“盐水笋”第一次登上这家生鲜连锁超市的货架。

一段时间过去,笋子越来越受市民欢迎,不断引来回头客。

以消费扶贫为载体,是拓宽致富路的重要渠道。中山市制定了《2020年消费扶贫工作方案》,细化任务清单,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值得注意的是,中山市通过创新消费扶贫模式,让“深山货”闯大湾区有了新空间。比如,设立中山市对口帮扶地区农副产品集市,对进驻企业减免相关费用,鼓励生产、销售扶贫产品的企业进驻集市,扩大对口帮扶优质农副产品在中山市场占有率。目前,已有广东果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有意向进驻集市。

扶贫盒子(专柜)计划,也在全面推进。根据计划,中山市将支持扶贫盒子营运企业设立100个扶贫盒子服务网点(专柜)作为专柜销售扶贫产品。

多年来,中山积极拓展消费扶贫助攻作用。比如通过举办“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10·17”全国扶贫日活动等产销对接活动,在中山市农产品交易中心设立扶贫农产品集市,推广“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模式,设立“消费扶贫专区、专馆、专柜”,让优质农副产品走出大山。据统计,中山已累计采购和销售昭通农特产品6.19亿元。

敢于尝试,便有无限可能;善于开拓,便有广阔空间。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6)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7)

稳岗就业忙,日子有盼头。

10月深秋,中山–昭通秋季专场招聘会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举行。此前,中山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精心挑选了格兰仕、奥马冰箱、长虹电器、中国石化等31家优质的中山企业前来现场招聘,另有23家企业提供了委托招聘信息。

招聘会现场下着蒙蒙细雨,但前来了解招聘信息的居民却并不少。刚从湖南长沙务工回到鲁甸县的李金表示,鲁甸企业较少,虽然外出务工有些不便,但在他看来,“出去才有更多的机会。”

李燕是昭通市永善县人,不久前,她们一家从深山里搬迁至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于她而言,外出务工并不陌生,此前,为了增加家里收入,她曾到浙江打工。得知今天中山来昭通举办招聘会,她特地前来了解情况。“想当然想出去,但是家里有老人小孩,如果要出去,希望把家人也一起带过去。”她对中山的工作充满期待。

发展当地产业,为贫困地区、受援地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为在持续增收上精准发力,中山市在开展东西部协作过程中,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自2016年中山市与昭通市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以来,中山在劳务协作方面不断创新,先后建立了东西部劳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县镇对接”劳务协作机制、中昭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和中昭两地信息互通等劳务协作机制。5年来,中山与昭通成功转移超过5000人次劳动力到中山就业,目前,稳定在中就业昭通籍人员约3000人;此外,中山招录了约150名昭通学子到中山技师学院就读,帮助昭通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超过4万人次。

在山的那边,有乡亲的期盼;海的这端,有博爱之城的努力与担当。

当前,中山结对帮扶的昭通市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当帮扶队伍和当地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地奋斗,致富路也将越走越宽,最终在共同富裕的小康目标上,山海交汇,同心筑梦!

昭通城中心(再见昭通)(8)

2021年,国家对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安排。南方 记者从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获悉,5月8日下午广东中山·云南昭通东西部协作工作交接会将在昭通市举行,会上中山与昭通两市将签署一份交接备忘录,围绕东西部扶贫协作主要事项和工作内容,双方对历年来帮扶的项目、资金、资产和档案资料等进行梳理,并逐项明确交接的基本原则和处理意见,确保交接工作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随着结对关系的调整安排,如何避免扶贫协作出现“急刹车”?

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数年的结对协作,昭通与中山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尽管协作关系进行了调整,但两地的合作仍然会继续,帮扶不会出现“断崖式断档”,中山工作组将做好后续交接工作。

具体而言,在产业帮扶方面,中山与昭通双方明确结对关系调整后,原有引导的企业投资、引进的产业项目、兴办的扶贫车间继续留在昭通;两地政府立足各自职责,落实稳企措施,积极协调解决企业投资兴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相应的政策安排鼓励企业发展壮大,确保项目持续发挥作用;针对已经落地的扶贫车间和签署的投资协议,昭通也承诺继续兑现各项奖补及约定。

在消费扶贫方面,将维持现有的扶贫产品消费协作方式——中山市根据自身市场情况,统筹做好扶贫产品消费协作,依托已与昭通市建立的采购销售渠道和搭建的线上线下展销展示平台,继续发挥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优势,支持对昭通扶贫产品的采购、销售。

“除了延续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的帮扶,下一步,中山市将和昭通将结成友好城市,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非常珍视扶贫协作过程中建立的良好关系和深厚友谊,未来两地将继续加强交流合作和经贸往来,保持在劳务协作、产业协作和消费协作等方面建立的有效沟通机制,为推动昭通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新贡献。

【采写】伍杰

【摄影】叶志文

【通讯员】汪小峰

【作者】 伍杰;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