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

阅读,犹如打开一个平行时空;阅读,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毛姆说“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放下书本,烦恼与问题依旧汹涌而来,但能让我们重新审视自身与这个世界,更清醒更勇敢去面对现实生活。

战争是我喜欢的题材,于是这本《麦克阿瑟的间谍战》就看起来啰。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1)

二战期间,在日本和美国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曾经不可一世,雄心勃勃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最终赢得反攻的胜利,得益于他尽力推行的间谍战。

麦克阿瑟创建了秘密战争情报机构——盟军情报局(AIB:Allied Intelligence Bureau),把众多抵抗组织统一起来,密切监视着日军的一举一动。他们有矿工、生意人、种植园主、传教士、报务员等等,有些还是双重间谍,在马尼拉的日军眼皮底下活动,与日本皇军及菲律宾傀儡政府打交道。

在澳洲和菲律宾之间,麦克阿瑟希望有数百名间谍活跃在日本所占领的领土和敌人后方的其他一些地方;同时还要有大批出类拔萃的突击队,通过实施“打了就跑”的突然袭击,使敌军长期处于一种高度恐慌中,从而打乱其阵脚。通过对这些人员进行暗杀和搞阴谋破坏活动的训练,他们就可炸毁工厂、船只、机场、电站,兵工厂、仓库及相关人员——只要是对日本有用的人或物,都将成为袭击目标。与此同时,作为现代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得有一个分布广泛的宣传机构与那些行动机构相配合,这将使得那些长期受日本人束缚压制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而且还可打击敌军士气。

这本书通过采访二战的亲身经历者以及查阅尚未公开的珍贵档案资料,呈现二战西南太平洋战争背后的故事。相比谍战小说的紧张刺激,这本书平实得略显沉闷。

想想也是,屏幕中各种“酷炫炸”场面,现实是很难看到的。绑架菲律宾总统、引爆新加坡港、破坏马尼拉伪币流通、击毙日本海军司令……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动人细节。

真实战争不是为了谱写传奇、塑造英雄,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赢取胜利。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2)

《太平洋战争》投资 2.23亿美元,剧组使用的舰艇、飞机、坦克、武器、军装都力求真实。

不像间谍的间谍

广义来说,间谍是指从事秘密侦探工作的人员,从敌方或竞争对手那里刺探机密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以此使其效力方得益。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日本间谍。

相井鹿是一个日本移民,定居在马尼拉,开一家摄影工作室。

相井善于交际,待人亲切。他与菲律宾杰出的企业领导人和高级军官交往甚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邀请他到他们家里讨论社会事务。实际上,相井是日本皇军的一个聪明间谍。他能够成功地侦探到敌情,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的言行举止都不像一个职业间谍。在早些年,相井就已经被安插到了马尼拉,为太平洋决战和侵略菲律宾做准备。

日本为了进攻菲律宾,提前安插很多“日本移民”过去。这些移民都有照相机,每天沿着海岸线漫步,拍摄数不清的照片,这些有可能成为入侵的海滩照片源源不断发送到日本首都。

这些新来到菲律宾的移民都很辛劳、勤勉。他们不久就成为商店老板,街头摄影师,自行车销售商,家庭仆人,生意人等等。再到后来,菲律宾总统曼纽尔•奎松说:“我发现我的花匠是一位日本少佐,我的按摩师是一位日本陆军大佐。”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3)

1941年12月7日:亚利桑那号战列舰的烟雾。这次袭击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骨干,次日早晨国会对日宣战。

接下来看一个美国间谍。

榊田作为第一批日裔美国人入选美国秘密间谍。他最初奉命监控日本无线电广播和报纸,翻译那些对美国军队有用的消息。

到了1941年4月,他来到马尼拉,身份是憎恨美国、逃避兵役的平民水手。他放出风声,让日本人知道他是激烈的反美者,是日本皇军的崇拜者。

1941年7月,罗斯福总统冻结了日本人在美国及其领土,包括菲律宾在内的资产,要求日本公民报告所有银行账户和其他资产。榊田热心帮助日本客人填写表格,故意问他们的服役情况,收集他们的军衔、服役单位和派往何地等情报。

1942年,榊田被捕,涉嫌为美军刺探军情,遭受无数次严刑拷打,还有一名日军指证他是美军中士,他坚持说自己只是一介平民,只是为了逃避兵役来到马尼拉,强烈要求日军核实他的美国公民身份。

后来,他确认是美国籍,日本撤销了他的叛国罪。西原大佐要他给日军干活,晚上还要去他家做家仆。聪明机智的榊田还策划了一次大规模的监狱暴动,把囚禁在孟廷卢帕监狱的500名囚犯解放出来。

西原开始大发雷霆,榊田尽力克制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大佐下令马上展开调查。几周下来,宪兵队和旁听班发了疯似地想查找出并逮捕那位越狱密谋的幕后策划者。可他们连做梦也没想到,那位幕后策划者每天都在向西原大佐报告关于此项调查的最新详情。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4)

1942年8月3日,被日机攻击后的莫尔兹比港。

奸细?不,是间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后猛烈攻击菲律宾。12月22日,日军登陆马尼拉。

日军涌入马尼拉后,潘里里奥记者投靠日军,为日军唱赞歌。她已经在地方报纸做了几年,很快得到日军的认同,继续做宣传工作。她是大家不齿的“奸细”,其实她是一名间谍。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了,潘里里奥总是顺从地在日本广播宣传上发出她的声音。确信潘里里奥是日本的忠实者之后,日军逐步放弃了对她的稿件的监督。因此,这个年轻的菲律宾人开始带进一些早就商量好了的信号词,向麦克阿瑟手下负责监听她广播的情报小组人员,提供关于日本军队在马尼拉的重要动向。

班森原来是菲律宾巴丹半岛的少尉,成了战俘。关了几个月后,被日本人“成功洗脑”,加入日本人控制的警局,担任警长职务。他很快获得日本上司的赞赏,被认为是最勤奋和具有献身精神的人。大家鄙视他,他过得很孤独。

其实他是AIB最有贡献的间谍之一,他利用日本上司对他的信任收集情报。日本人去抓游击队总是慢一步,他们怀疑有知情人透露了日军计划,但没有人对这个开明勤奋的警长起疑心。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5)

1942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

传教士也是间谍

传教士也可能是间谍,德克勒克神父就是其中一个。他曾问过主教,遇到日本人可以开枪吗?主教给了他肯定的回答:那是自卫。他在瓜岛协助美军,还参与地下游击战。

他穿着卡其布的短裤和短褂,后面系着代表神职的白色领子;他的装备是一只45毫米口径的柯尔特手枪。就这样,他带人一伙又一伙当地人大胆地袭击孤立的日军据点。很快,恼羞成怒的敌军就急于想抓他了。但是,尽管几经努力,敌人一直没能追上这位游离不定的持枪牧师。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6)

1944年7月,在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上,美军刚炸毁了日军散兵坑。

“高耸的袋子”

日本军官经常出没的津波木俱乐部,主人是35岁的弗恩特丝,她是生于意大利的菲律宾公民。她每晚穿着低胸礼服和日本人调情,乐队和艳舞表演总是掀起高潮。

事实上,弗恩特丝不是意大利人,她是地道的美国人。她在战争爆发之前就来到菲律宾,利用这家大受欢迎的俱乐部从日本人那里收集情报。

弗恩特丝的代号是“高耸的袋子”,因她把秘密情报资料和个人的贵重物品藏在她的胸罩里而得名。

一次,弗恩特丝接到任务,要调查停泊在港口已经三天的“红十字”船上装的是什么。她用药把来到俱乐部消遣的船长灌醉,派两个男孩偷偷上商船检查货物,证实货物是弹药。毫无疑问,美国潜艇将在途中伏击这艘挂“红十字”、实则给日本军队补给弹药的“慈善大船”。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7)

二战期间,美军指挥官合照。

娃娃脸建筑设计师

一个长着娃娃脸的年轻建筑设计师,在市里最漂亮的办公楼租了工作室,和日本宪兵队同是租户。他表现活跃,经过哨兵总会聊几句,和哨兵交上朋友。不久,他从哨兵那里得知尼古拉斯机场正在兴建地下弹药和燃料的临时堆放处。

几天后,一个看起来十几岁的男孩申请得到一份为工程送水的差事。没人留意,这个送水的男孩和建筑设计师是同一个人。他画出了详细的弹药堆放处的图纸,图纸很长,他不得不卷起来。他拿着几卷图纸,像平常一样和门卫简单聊聊,再往前走。就这样,他把珍贵的图纸带给了AIB的官员们。

十天后,美军轰炸马尼拉,日本人难以理解,对机场上进行伪装的绝密地下弹药堆放处,轰炸机怎么精准定位的?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8)

1943年1月,B-24轰炸机飞过新几内亚的今梨山上空。

年老的港务官员

有个菲律宾港务官员,年纪很大、样子很温和,他负责协调船只的到港和离港,给船只分配泊位。他和日本人解释,要提前通知他每艘船的吨位和货物,不然他没法高效工作。他每天早上都能得到一些详细数据,而且他喜欢和船员聊天,他把搜集的信息传给一个菲律宾无线电广播员。

这个无线电广播员总是以一句听似赞美日本人的简单句子结束每个节目,其实这个简单句子是一个预先确定的代码,通过这个代码把24小时内进出马尼拉湾的船只的大致吨位和其中一些船的目的地告诉给AIB的监听员。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9)

日军在菲律宾吕宋岛多处登陆,对马尼拉实行钳形攻势。

身边人可能是间谍

间谍无处不在,他们总与神秘、机智、谋略、勇气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可能身边平平无奇的那个人就是间谍。

马尼拉的调车场定期向AIB报告进出的列车,尤其是军列。

年轻的菲律宾女子在火车站闲逛,和日本士兵聊天,打听他们的番号和目的地,这些情报也会传给AIB。

当日军军官下榻豪华宾馆,经理和职员很快把消息传给AIB。这些宾馆的行政人员、接待员、电梯操作员等,巧妙地从军官和政治要人那里得到各种信息。

日本人带妻子和情人来也是常有的事,这些女士经常光顾美容院,那里的发型师与客人亲切交谈,给AIB提供情报。

马尼拉有大批麦克阿瑟的间谍出没,其中大部分是菲律宾人。这些不得报酬、不为公众所知的密探来自各个阶层。在从事他们“合法”的日常工作的同时,他们收集无数条关于这些日本占领者和他们的军事机器的信息。尽管背景各不相同,有的富裕,有的贫穷,但这些业余间谍有一个共同特点:每个人都随时受到被宪兵队逮捕和斩首的威胁。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10)

日军在占领区耀武扬威列队行进。

“麻风病人”立功

麦克阿瑟的部队逼近马尼拉了,马尼拉谍报网的人前不久给美军送去一份详尽的地图,标明前往首都的无雷区。但日军已经在这个地区密集布雷,他们修改了地图,如何将地图安全穿过日军防线送到美军手里呢?

自愿承担送地图任务的是一个身体单薄的是乔伊。她从小父母双亡,1941年患有麻风,脸变得肿胀和满是疤痕。乔伊最初的任务是监视马尼拉码头,她把纸条藏在带来的水果篮子下面、绑辫子的发带里面……她凭借自信和勇气,躲过日军一次次的侦查。

乔伊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脚肿起来,全身的伤疤开始发红。她背负送地图的重任,碰到日军要搜查,她大叫“麻风!麻风!”,日军往往吓得后退。经过两天两夜的徒步,她忍受严重头痛和肿胀双脚的折磨,终于把地图送达目的地。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11)

1944年麦克阿瑟打回菲律宾,登上莱特岛。

马尼拉港的战俘们

1943年夏天,马尼拉成了南太平洋最忙乱的港口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日本船只在这里的码头装货、卸货。将近两年来,大批美国战俘在美国海军少校乔治•哈里森的带领下,充当着这里的装卸工。他们自称为“G.G四百盗”。看守他们的日本警卫对这些战俘太熟悉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会去注意这些美国人的活动——此外,这些战俘还都是忠实的劳动者。但是,当这些警卫在阴凉处一边喝酒聊天,一边溜达的时候,装卸工们几乎对每一艘敌船——装满运送给西南太平洋日本士兵的战争装备和食品——都进行了破坏。

他们给船只装货时,就做好了让这些船在风雨中倾覆的准备。他们还想出一个办法,在船体钻出一些小孔,把小孔隐藏起来,等船出海时,巨大的海涌会让小孔变大,船就回不来了。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12)

1942年5月,美军战俘在菲律宾的柯里基多岛上。

“行星”行动

间谍总有隐藏身份,为了符合这个身份,他们要进行严格的训练。

1942年12月,AIB寻找指挥官,执行代号“行星”的行动,重返敌人心脏。

维拉莫首要任务是在澳洲招募人员。他挑选了六人进行严格训练:学习柔道和搏斗、驾驶小艇、阅读和绘制地图、密码课程等。教练官还要队员们学习伐木和耕田,让他们磨破指甲、双脚起茧,穿破旧的衣服、穿不合脚的鞋子,看上去符合扮演的身份:淳朴的农民。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队员出发了。其中三名队员带着一船的蔬菜瓜果,前往吕宋岛,目的是马尼拉。

船上散落着玉米、可可豆、土豆、豌豆、菠萝等,但是这些果蔬都被切开过,里面填满了成百上千个细小的无线电部件。把电台设备偷偷运进警卫森严的马尼拉,这个巧妙计划是维拉莫构想出来的。

他们到达吕宋岛,把货物装进三辆小推车,向马尼拉行进。他们途中遇到几次日本士兵检查,他们“愤慨抗议”:“这些果蔬是送给日本帝国皇军长官食堂的。如果我们没有及时送达,你们要负责任的!”这句话犹如尚方宝剑,日本士兵放行这几个衣衫褴褛的“农民”了。

他们赶往马尼拉的中心地带,接应人员负责组装无线电装置,这个秘密电台很快运转起来。而在这条街尾就有一个日本宪兵队的哨所,他们就在敌人眼皮底下工作。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13)

1944年11月,美军坦克正在攻击日军碉堡。

击毙日本海军司令

从事间谍工作,不仅需要勇气、技能,还需要一些运气。

1943年4月,美国监听并破译了日本的海军密码:59岁的山本五十六将飞往所罗门群岛的卡西里机场进行视察。美国决定展开复仇计划,击落山本五十六的飞机。

4月18日早上,助手到最后一刻还在劝说山本五十六放弃这个计划,但这个海军总司令坚持行程。本来安排20架零式战斗机护航,山本五十六说6架就足够了。

美军喜出望外,他们派出16架“闪电”战斗机,其中一架击中了目标。坐着山本五十六的飞机坠入丛林发生爆炸,机上全部人顷刻身亡。整个空中大战仅持续了五分钟,日军没预料会遭到空中伏击,想营救也来不及了。

为了不让日本人怀疑美军破译了他们的密码,美军隐瞒了这个行动,继续监听。4月24日,东京电台报道说,山本五十六在前线与敌军激战,壮烈殉国,美军因此确认了山本五十六被击毙。

麦克阿瑟的一生之敌(麦克阿瑟的间谍战)(14)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协议,麦克阿瑟代表盟国接受日本投降。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总觉得战争很遥远。事实上,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太平过,战争一直在不同的地方发生着。

和平来之不易,落后就要挨打。有战争就有间谍,有间谍就有反间谍……文明不断摧残与重生,事物总是曲折发展……

战争扭曲了人性,各种暴行、虐杀、屠杀等匪夷所思的行为都可能发生。然而人性不会改变,利益永远在争夺,因此,战争也不会消失。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