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能免俗那就做个俗人 免俗少不了的人情

“那些琐碎的、焦虑的、烦扰的、无奈的、落俗的中国式人情;

也是温暖的、治愈的、闪亮的、热烈的、不能免俗的人间烟火气”

这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话,赫然就在《免俗》这本书的腰封上;可是读着这本书,却时时感觉到这些描述实实在在的存在。

既然不能免俗那就做个俗人 免俗少不了的人情(1)

《免俗 上下册》(封面、封底和腰封)

《免俗》是作家李小艾在《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林九九变形记》和《我怕来不及说我爱你》之后的又一本新作,全书上下册,近40万字。小说中以85后“独一代”面临的生活为主线,展开了一幅二三线城市的世俗生活画卷。

01 故事里讲述着的你我平凡事

故事从主人公陆琛和叶赛君在国庆长假中遇到的一连串的随礼、赶场般地参加婚礼、庆生、探望亲友开始,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似乎就是在讲述着我们自己的平凡故事。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这对心地善良、幸福和睦的小夫妻因为一件家庭意外的发生,陷入了人情、道义、习俗的纠缠中,直至发展到相互猜忌、冷战离婚、“一地鸡毛”的不堪境地。好在,也是温暖的人间烟火气,帮助他们一路走来,重拾美好。

既然不能免俗那就做个俗人 免俗少不了的人情(2)

《免俗》(封面)

故事中遇到了各种问题:情感纠葛、子女上学、父母生病、职场关系、创业发展、新居暖房、微商带货、追逐梦想,当然也有栽赃陷害、坑蒙拐骗、嫉妒炫耀等等。这些故事都平平凡凡,故事中的人与事也似曾相识,因为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02 文字间氤氲着的暖暖人情味

《免俗》中写到很多“俗事”,有些事俗到令人咋舌,生活中也的确常见。但是,从书中读到的更多的是中国式人情。为人情困,为人情累,也为人情暖。

一方面,年老的一代固守着人情往来的传统,并以他们的言传身教努力地影响着下一代人,故事中以陆琛的父母亲为代表的一代人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们谨守着“人心换人心”“来而不忘非礼也”的古训,努力让生活中有个“人味儿”。他们隐忍、牺牲,带有些“固执”地坚强,生活中时时表现出无奈又无畏的意志,努力为孩子们分忧解难。

既然不能免俗那就做个俗人 免俗少不了的人情(3)

《免俗》(书脊和腰封)

另一方面,青年一代正游走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东方与西方之间。作者借用书中的另一个典型人物“海龟”时广徽的转变来进行说明。海归回来,他对身边的人情世故很不理解,常常持有抵触情绪,但是后来为了孩子的入学他还是不得不借助人情的力量,再到后来他的母亲受伤后,街坊邻里主动为他提供各种方便的行为深深地感动了他。

03 生活中流淌着的浓浓乡俗情

英语中有句谚语说”When in Rome ,do as Romans do.”字面意思为“在罗马,就像罗马人那样做事。”翻译成中文为“入乡随俗”。由此可见,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有很多“俗”是免不了的。

打开网络随便一搜“俗”的四字成语,即可发现好几十个。这些词有的褒义,有的贬义,还有的就是中性词。

既然不能免俗那就做个俗人 免俗少不了的人情(4)

带“俗”的四字成语(部分)

在谈到“讲人情”“好面子”时,作者说“这些字眼听上去好像很玄虚,其实却承载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就如一座围城,困囿着当代人,让人真的又爱又恨又离不开。”

从《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林九九变形记》、《我怕来不及说我爱你》,到《免俗》,作者的作品中总是有一种暖暖的感觉,蕴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写在最后

《红楼梦》中有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或许可以为《免俗》一书做个很好的背书。

既然不能免俗那就做个俗人 免俗少不了的人情(5)

《免俗》(勒口和封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