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力打低杆(三步半打手在实战中的特殊作用)


如何发力打低杆(三步半打手在实战中的特殊作用)(1)

三步半打手在实战中的特殊作用

李新方

一、从武术实战训练的最高起点开始

在打手这个太极拳实战训练体系中,推手练的主要是“没学打人,先学不挨”;缠手练的主要是“既能不挨,还要打人”;粘手练的主要是“挨哪哪打,化打一体”,粘散不二,用各家武术的通用术语来讲,也就是“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三步半打手就是直接从粘手起步的,是一步到位的太极拳实战训练的顿悟法门。

如果以整个武术的技击方法作为参考系,可以划分为以着(招)打人,以法打人,以意打人,以神打人四种不同境界(详参《技击的四种境界》),三步半打手就是从以意打人起步的。当然,意是不可能离开形而孤立存在的,意必兼法,法必兼着,但三步半打手的基本方式方法,都是为以意打人服务的,最简单而又最高妙。

在学习阶段是形决定意,故初学时当然要从形入手,务求动作和方式方法正确,并达到熟练;而在提高阶段是意决定形,在基本动作熟练以后,则不受基本方式方法的限制,重在得机得势。

二、兼容一切武术的实战技法

各家武术的不同打法,都是从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故各家武术又无不注重学习和研究其他武术的打法,“以各家拳法兼而习之”(《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但处于以着打人境界的拳家,往往只注重着,也就是有形的东西,而忽视意,把自己的拳法发展成了综合拳,则未免产生了引喻失义、主次不分的弊端,当然前人已经注意了这个问题,故武林中又有“学拳容易改拳难”之说,有的老师干脆不收跟别的老师学过的人,称为“二杈子徒弟,没法教”。

武式太极拳和所采取的三步半打手,其高妙之处就在于以意为主,重意不重形,可以把各家武术中一切对实战有用的打法,都化为意,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讲的信息,贮存在自己的拳架和打手架程序中,而基本动作外形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且贮存空间是无限的。

许多太极拳前辈在学太极拳之前,就已经是其他拳派的高手,师父在教拳时并不是让弟子从零开始,而是因材施教,在弟子已有功底的基础上,根据太极拳理和技击心法、内功心法加以改建,使弟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太极高手,据《北平时报》民国二十三年(1934)夏刋发的《王矫宇访问记》,当年王宗岳先师传蒋发时就是这样教的,霍梦魁师祖等武林前辈也常讲,“谁的徒弟我都一样教”。

三、自动过滤不符合技击规律的信息

各家武术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弊,三步半打手重在得机得势,以意打人,对于习练者来说,不论是原来所习拳法,还是后来新学的其他拳法,由于三步半所要求的方式方法,凡是符合技击规律的信息自动贮存于自动化程序之中,而不符合技击规律的信息自动滤除,实战功夫自能与日俱增。

如具有铁砂掌、隔山打牛等功底之人,在与较技时,往往容易出手伤人,而遇到有功夫的人又往往用不上,原因就在于手上的功夫再厉害,也只有在得机得势的条件下,才管用,才能掌握分寸,三步半打手要求“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武禹襄《十三势说略》),经过三步半打手的训练,能够以意打人了,还需要用硬功吗?但什么时候需要用,就什么时候有,而且能有效地掌握分寸,恰到好处。

有关隔山打牛,很多人误解为隔空打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一位武术名人来锦州办班,凭他的名气,直接招生,学员肯定少不了,可他偏偏要先表演什么隔山打牛来烘场子,第一场表演观众爆满,他站在台上手一挥,站在几米外的人应声倒地,表演很成功,不过还是被观众看出了破绽,第二场表演就观众席上空无一人了,当然也没招来一个学员,据组织者称,这位名人临走时说了一句话:“没想到锦州这个小地方,人还真难对付”。实际上,隔山打牛只是一个比喻,或隐语,手还是要挨上才能打的,只不过皮肉絲毫无损,只造成内伤,据我所知,至今太极拳习练者中,擅此功夫者仍大有人在。

如何发力打低杆(三步半打手在实战中的特殊作用)(2)

四、适合同任何武术和不同拳手实战而独具优势

武术的不同门派虽多,而其实战技法不外踢打摔跌拿等,大多各有侧重或专习某种技法,其实战研究之参考系亦因其所习技法而有所不同,同时每个拳手又有惯用着术和打法之不同,以及左撇子、右撇子的不同打法,故很多拳派要花费很大精力,去研究如何适应不同拳派和不同拳手之打法的问题。如[美]佛劳德·帕特逊《拳击秘诀》一书,就有《左撇子》、《怎样打左撇子》的专论。张文广《散手拳法》,也专门讨论了《与不同对手格斗时的特点。《李小龙技击法》更是用了主要篇幅,重点研究遇到各种不同情况时的打法。

然而其法愈繁,学者愈惑,愈不得要领。三步半打手法,则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各拳派和拳手的不同打法,都转化为信息而贮存于打手的自动化程序之中,并使之高度有序化,用意无微不到,一切拳派和拳手的不同打法皆在毂中矣。具体练法非常简单实用,以懒扎衣为基本拳法,两人顶步(顶架)而立,进步先进前腿,进步必跟;退步先退后腿,退步必随;进退之间,手臂沾连粘随,腿脚也沾连粘随,上下相随,务求得机得势;初学时舍己以从人,熟练后从人而由己,练精后机由己发,力从人借,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怎么打都赢。

五、走架是否正确的验证机和矫正器

为什么许多人觉得拳架中的着势在打手(或推手)中用不上?这首先是思想观念问题,他们认为走架与打手是两个不同方面的事情。按照三步半打手的技击观念,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打手是知人功夫”,“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李亦畬《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打手的主要作用在于验证走架是否正确,并根据从打手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纠正走架中的缺点错误。

同时,打手的具体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推手只是打手的初级阶段,而拳架中的着势是用于实战的,在推手中用不上完全正常的,如采用三步半打手法,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久之自能进入知人而不为人知之境界。

六、实现舍己从人这一科学原理的工艺流程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王宗岳《太极拳论》),学太极拳的人都知道这句话,许多人天天讲舍己从人,可是一搭手就支黄瓜架,推手练了多少年,还是“双重之病未悟耳”(同上),原因就在于只知道舍己从人的基本原理还不行,还要有实现这一基本原理的工艺流程,三步半打手,正是实现这一基本原理的工艺流程。按照三步半打手的步法要求站立,谁只要一双重,就被对方打出去了,想支黄瓜架也支不成,日久自能练得舍己从人之功夫。

在许多人中,流传着“接点不接面,接面两不便”之秘诀,“不接”就不是舍己从人,就免不了顶抗,就免不了支黄瓜架或互相压胳膊玩,功夫很难有所提高。三步半打手讲的是“给点给面在人,便与不便由己”,只有敢给,能给,会给,才能舍己从人,自己的功夫才会不断提高。与太极拳以外的其他拳派实战更是如此,三步半打手练到较高水平时,是“要啥给啥,吃啥吐啥”,故能机由己发,力从人借,不仅能赢人,而且赢得轻松。

七、技击全自动化的启动装置

技击的全自动化,也就是本文开头提到的技击的四种境界之最高境界一一以神打人。有关以神打人,武禹襄《太极拳解》有具体论述:“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是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这段话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技击的全自动化,而实现技击的全自动化,离不开练功生活化。

相传陈长兴每天练拳30遍,今人还有一本太极拳专著,作者说他自己每天练拳120遍,且不说是否真的是这样,至少对现代人是不适用的,试问有几人能吃得了这个苦?就算能吃得了这个苦,练那么多遍能保证质量吗?三步半打手和相应的走架,都重质量,不重数量,强调必须练对了,如果练借了还不如不练。

初学时是“人练太极”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训练,体内的能量信息逐渐达到高度有序化,就启动了自动化程序,由部分自动化逐渐达到全自动化,进入“太极炼人”阶段,不练拳时也处于练拳练功之境界,叫做“行往坐卧,不离这个”,工作效率和创造力成倍提高,遇到突发情况时“临敌自应不用想”(葛显斋《八方捶秘诀》),身体会自动作出正确反应把对方击败,或有效地避免意外事故伤害,每天用一点点时间走架打手,只是在为自动化程序加速,即使有较长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忙,没有练拳,实际上功夫仍在提高,只是比每天都练时慢了点,只要有时间再练,就又加速了。

如何发力打低杆(三步半打手在实战中的特殊作用)(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