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绕口令的作文(绕口令的满分作文)

今年浙江的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也许有人看过了,有人没看过,没看过的可以自己去尝试着读一读。

我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没看懂的,于是我开始看第二遍,发现我仍然看不懂,然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我发现不是我看不懂,问了同事才发现大家都看不懂。

这几天各方都在热议这件事,有说这是文采好,有说这文章没有价值。个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初衷已经背弃了文学创作的本质,文学的本质其实是人类抒发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类似这篇作文一样的,炫耀。

从小我们都学过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北方的朋友们听相声,又有个经典的贯口,叫报菜名。这两个东西本身是一样的,观众可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有的菜听都没听过,但是相声演员念得快,念得好,那就是厉害。文章与表演不同,你总得表达点什么,而不是单纯的让别人看到,我有多厉害,我有多牛。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篇文章无疑是不合格的,它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达,把两句话说明白的事换成哲学名言,用生僻字来显示自己的文字积累。我这么说,针对的不是考生,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只要能拿到高分,考生做出什么样的文章都可以理解。

浙江高考阅卷组组长陈建新老师,将这篇文章拿出来,奉为瑰宝。陈建新老师自2000年起便担任浙江高考阅卷组组长,他对这篇文章的评价是“没有废话。逻辑严谨。思维深刻。”有趣的是在之前,陈建新老师提出的写作标准

趣味绕口令的作文(绕口令的满分作文)(1)

我不得不承认,文章展示了这位考生远胜普通考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量。评为高分无可厚非,但是满分我觉得稍有不妥,评为满分并且捧出来便是在告诉大众,我们喜欢这样的文章,因为评卷组代表的就是阅卷标准。

这样一篇文章,就像是八股文一样,用圣人言语写文章,虽然词藻华丽,看上去高深至极,但是终归是不在属于文学创作了,现在将这样的文章捧出来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去模仿,但是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文字积累,画虎不成反类犬大家应该都听过,为了一种本就偏离初衷的文字而去模仿,我们的应试教育已经很难了,别让它更难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