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任城历史(古郡任城的四德桥)

古任城历史(古郡任城的四德桥)(1)

  “孔子说礼,曾子行孝,任子讲德,孟子论民生”,已成为当今世人的口头禅。就任子祠旁“四德桥”及“两德街”的命名而言,既是据任子高足蒯子宣扬任子讲德之果,又是“四德桥”、“两德街”之名而不离“德”字之因。任子祠由唐起建,其后产生了“四德桥”、“两德街”及楷树和传承了任子“大德思想”有史可查,此不赘述。随明末祠堂及古迹荒芜,又经清初渐入日新,先贤随圣复出,虽祠堂重起,不如旧貌规模,“四德桥”与“两德街”也因年湮代远,逐渐失传而被淡忘不在。今将往日亲见亲闻所记忆中的“四德桥”、“两德街”之名及位置复述一下,再经承传不断,以德教化永远。

  一是顺德桥:在原祠堂西南千余步东西道上,时称“小南桥子。”此桥为单孔石桥,桥面石早已没了其棱角而被往来之车轧成车轮沟。所建年代刻于碑,早随淡忘而失其去向,是城里人往来祠堂祭祀的唯一之路。该桥于1976年市公共汽车公司初建时被拆除。当时我因感到稀奇在围观之中,见一石刻有“顺德桥”三字。当时,推土机随之推至低洼处而不见。如今位置应是公交公司西北角于建设路的门市下。

  二是政德桥:此石刻见于祠西,是村中雨水流向吴家坑小石板桥下为壁石,桥名石显得模糊古朴,原在入牌坊的正道上。随泗水府河立于南堤,又因路面不断升高,水道与桥自然废除。如今位置在古楷路东西道上。

  三是建德桥:此桥在“正德桥”东边、“大德里大街”南头,桥下流有泗河之水。古泗水不象近百年规矩而支流甚多。此桥的如今位置在古楷路东西道上、路北小区中。

  四是广德桥:此桥在祠后汶泗合流处东,原是木架桥,后经刘发绩成督堂后独资更为石桥,此桥也早已不复存在。如今位置在现声远舞台西、靠建设路。至晚明时期,济宁通兖州二里铺东的古道上又建木桥更为石桥时,借原“广德桥”之名刻为“广德桥”。原桥西有碑记铭及民国“重修桥碑记”,于1975年冬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平洼造田时拆除。如今位置在现妇女儿童乐园南头、刘庄路北。

  古郡任城刘庄还有因“任子讲德”的“两德街”。当时刘庄有知名的“两大庙”:即任子祠与土地庙。任子祠与土地庙始建于唐而兴于唐续之后。据传,初唐帝遇某次战争,得土地神庇佑而未绝,此帝誓言得帝后建庙布天下而敬之,尔后果真如此建土地庙。任子祠要晚土地庙几年,祠在唐开元七年封任子为“任城伯”时兴起,两庙位居最高点,祠在庙前,一南一北。唐代以后修一次小一次,庙逐渐而小。刘发绩后居祠后庙东“大德里”南北大街,东为任子后裔居住,后称“任府”。该“府”曾在1977年盖民房时被掘出旧房基为证,此街正是当时很有特别意义的“两德街”之一“大德里”街。

  还有一条大街是“两庙”西的一条南北大街,当时称为“承德胡同”。西是仲家大院,东为祠堂,此街笔直。“承德胡同”如今的位置在陶然楼、金宝迪大楼往南至古楷路。“大德里”如今的位置应在通往古楷树胡同东19米南北处的小区内。

古任城历史(古郡任城的四德桥)(2)

  以上说的古郡任城“四德桥”及“两德街”与任子祠一样,现只在为数不多的年长者的美好记忆之中,因倍受后人敬崇的先贤任子儒家“大德”思想的见证遗物而早已无踪无影,但做为先贤任子讲德的历史佐证,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碑上。目前,唯有现古楷园中任子祠堂遗址的千年古楷树仍枝繁叶茂,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向来者诉说着与任子祠的过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更有海内外任氏后裔来此省亲祭祖者络绎不绝,追念旧貌,凭吊怀想。

  作者简介:

  李恒法,民间文化学者、书法家,济宁市儒学与始祖文化研发指导中心副主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