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精神始终在人们心中生长(记者手记在张謇)

新华社“张謇”号7月27日电记者手记:在“张謇”号上再读《海底两万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张謇精神始终在人们心中生长?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张謇精神始终在人们心中生长(记者手记在张謇)

张謇精神始终在人们心中生长

新华社“张謇”号7月27日电记者手记:在“张謇”号上再读《海底两万里》

新华社记者张建松

绯红的晚霞铺满了大半个天空,朵朵白云染上了祥瑞的金黄。在藏青色绸缎般的海面上,白色的“张謇”号发出有节奏的轰鸣,日夜兼程奔赴南太平洋。

自7月23日从深圳起航开展首航的第二个航段,“张謇”号一直得到好天气的眷顾。26日黄昏时分,“张謇”号以11节航速顺利穿过连接南海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巴林塘海峡,驶入西北太平洋。

航渡期间再读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重温书中主人公海洋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等人乘坐“鹦鹉螺”号潜艇,跟随着神秘勇敢的尼摩艇长进行的长达两万里的海底奇幻旅行。

147年前,凡尔纳穷尽所知的海洋生物、机械、气象、地理、考古等科学知识,与“海上乌托邦”探险文学叙事形式相结合,向读者展示了海底森林、太平洋黑流、墨西哥湾暖流等神奇的海洋世界,其中一些科学预测竟十分准确。

1959年,美国一艘“鹦鹉螺”号同名潜艇,曾沿着《海底两万里》描述的“鹦鹉螺”号航行轨迹,在北冰洋海底做了一次冒险航行,发现海洋中许多细节竟与书中所写惊人相似。

不过,随着科学探索的深入,人们发现,深海中还有许多奇妙现象是凡尔纳无法想象的。例如,在暗无天日的“亚历山大”深海极端环境中,竟还有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生命绿洲”——热液、冷泉和深部生物圈。

在书中,凡尔纳描写的海底森林是“垂直线的王国”。所有植物的枝叶都是垂直向上生长,直冲洋面,这是作家当年基于“万物生长靠太阳”的合理想象。

1977年,科学家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却在幽深的海底亲见一个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黑暗食物链”。海底喷出含硫化物的热液,冷却后形成座座耸立在海底的“黑烟囱”。那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密度,简直可以和陆地的热带雨林媲美。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更是“生命的故乡”。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陆地只占29%。地球上生存的100多万种生物种类中,却有近90%生活在海洋,且无论从门类或种类上看,海洋中的生物都远比陆地上的丰富。

海洋平均水深为3680米,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达11034米。无论是浅海沙滩,还是6000米以下的深渊带,海洋中各种深度均有生物生存。海洋为生物所提供的生存空间,是陆地和淡水所提供的生存空间300倍左右。

然而,由于隔着巨厚的水层,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还赶不上对月球表面的了解,甚至不如对火星的了解!

迄今为止,有400多人进入过太空,12人登上月球,但仅有3人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960年,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和瑞士工程师雅克·皮卡德驾驶“的里亚斯特”号,第一次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16米处;2012年,世界著名导演卡梅隆单人驾驶“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08米处。

目前,中国正在研制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项目,计划搭建世界上第一个万米级“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为中外海洋科学家持续系统开展深渊科学研究搭建公共平台。

由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国家支持+民间投入”以及“科学家+企业家”的创新模式,共同搭建的“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由科考母船“张謇”号和一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一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三台万米级着陆器组成。

根据设想,未来每到一个新海区,无人潜水器将充当“探路先锋”,首先对海区进行大面积搜索,确定研究海域,摸清海洋环境的基本参数。然后,三台全海深着陆器带着诱饵,“潜伏”在相应海域,执行深海拍摄和抓捕海洋生物等任务。最后,科学家才驾着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下到海底,完成“手术刀”式精细定点作业。

这个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正被逐步实施。此刻,“张謇”号正乘风破浪,赶往南太平洋8000多米深的新不列颠海沟。在那里,一台“彩虹鱼”万米级着陆器将投入实际应用。

“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从法国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到美国的“的里雅斯特”号,从卡梅隆的“深海挑战者”号到如今研制中的“彩虹鱼”号,人类探索深海奥秘,正是在不断地追梦和圆梦中成长与进步!(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