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应用(當下亅與能量亅)

能量的应用(當下亅與能量亅)(1)

人們經常說要「珍惜當下亅。

但在日常重複平淡的生活中,要真正「珍借當下亅很多時是非常困難的。當我們要錨定時間中的「當下亅,便同時要介定「過去亅及「未來亅,而在不知不覺間意識實際是落於「過去亅及「未來亅上,而非真正的「當下亅。像我們必須先看見黑影周邊的光,才可識別出黑影一樣。

我們直觀覺得「當下亅的定義是時間性的。時間本身就是連續流動,我們感知的亦是流變中的「事件亅,所以不容易獨立分辨出存在時間上的「當下亅。

相比於「時間亅,「空間」的概念是「永恆不變亅。「時代」會過去,但「時代廣場亅是不會過去的(只少時代廣場的空間不會)。

但跟據狹義相對論,「時間亅跟「空間亅是相等互換的。那為何一個是常變,一個是永恆不變?

這其實跟人類的意識有直接關係。我們所感受的線性時間其實是人類意識的演繹而己:人類意識透過「聚焦亅而「觀察亅到身邊的「事件亅以「逐格亅的形式呈現。所以「時間亅只是意識聚焦下的產物。

因此尋找時間上的「當下亅有如刻舟求劍,但「空間」上的當下卻可永恆長存。

「當下亅可以是空間性嗎?

我們之所以感受到時間的流逝,是因為五感(眼,耳,鼻,舌,身)的意識是處於空間軸上,從固定位置逐格地觀察週圍。但如上述提出時間跟空間本質上是一樣,那基本上如將意識由空間軸轉至時間軸上,從固定的時間逐格觀察空間,感受的「空間亅則成為流變,「時間亅才是永恆。從空間軸看時間流變(左腦區)著重於觀察個別事件發生的性線 邏輯;從時間軸看空間流變(右腦區)側重從不同事件在同一時間中的關聯及互動,著重想像力而非線性邏輯。

在時間流變的世界中,任何發生的「當下亅都會因時間的消逝而變成記憶中的明日黃花。但如「當下亅是一個空間的話,它卻真的可實實在在地永遠長存,因為空間與空間之間是獨立地存在,所以一個空間是永遠不會像「時間亅般不斷成為另一個空間的。

「當下亅,成為永久保存在特定時空「倉庫亅中的獨立實體。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透過由「現在經歷亅變成「過去記憶」中感受時間的流逝。但其實所謂「現在經歷亅跟「過去記憶」的感知,都不過是大腦神經元特觸中對外在訊息的激發,本質上並無分別。分別只在於我們意識己介定了現在的經歷才是真實,所以才有了時間的流逝。因此,如果我們腦中可以保存對某個事件訊息的特定激發態並可隨時從啟,其實相當於每個「當下亅可獨立地永久保存,那「時間亅還必需是線性單向嗎?

「當下亅除了 牽涉時間的流動外,還有時間的框架:「當下亅有多長?

通常人們說的「當下亅是指正在經歷的一刻(moment of now)。由於意識中時間不斷流動,下一刻己經不再是「當下亅。舉例說,當想起「必須珍惜美好當下亅,便自然會先想「當下何時結束,下一刻何時會來亅,然後是對未來來臨的焦慮,焦點便不自覺地被轉移至下一刻。另一舉例,當集中在跑步中的每一刻,我們著重的都不是當下一刻,而是下一刻該跑到那個位置,要什麽時候到達終點。所以當我們處身時間流動的框架下,其實很難真正感受「當下亅。

但「當下亅的框架是可調整的。「一刻亅是多長?一秒?一分鐘?一小時?一日?一年?沒有外在客觀介定,只是由(集體)意識聚焦下所形成。關鍵是,當「一刻亅的框架被介定後,在「一刻亅內所發生的事便再沒有時間性。而當時間性消失,負面感受如壓力情緒亦會漸漸消失,因感受情緒都是由時間流動下的差別所洐生(對未來的恐懼或過去的不捨)。所以意識框架就是一顆可永久保存「當下亅的時間 囊。只有被轉化到時空囊中的「當下亅才可以實實在在地被意識直接感受

再以跑步為例,當意識框架投放在每一剎那跟放在整段過程,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及能量產生。一般人跑步都將「當下亅意識投放在每一剎那,不斷跟未來狀態作出比較 及攀附,以計時秒錶去量度紀錄當中差距,在「當下亅不斷形成壓力(亦被理解成推動力)。反過來若將「當下亅框架擴展至由起點至終點的整段過程,當中對每刻路上的風光及感受便成為 組成「當下亅的個別組件。因果調換,若由起點至終點的所有過程在當下一刻已經完成,而當中所經歷的每個片段只成為早已完成結局在意識觀察下的侷部再呈現。又有如在早以建成的一幢居所中窺視當中每個房間(位置)一般,各房間之間沒有因果次序的需要。在這圖像之中,各個房間代表了現實中個別的運動或事件,各房間可能組合的大小變化已經不可改變整個居所早已成形的「終極實相亅;如其中一些房間變少了,剩餘的房間就必需放大填補空缺。各房間潛在變化就有如在連結兩點間的不同路徑,當中蘊藏不同的微分導數(derivatives),但最終必合成而達成同一以定的終點。在無數可能的路徑中,物理法則必選擇抵達終點的最小作用路徑( the least action route)。能量( energy) 是潛藏的不同可能性( potential) ,透過選取最小路徑釋放為物質層面上的作用力(applied force) 。在調整意識框架下,消除線性時間下產生了當中的多重可能性,而透過最小作用路徑產生能量的釋放去完成早己完成的「目標亅。

上述意識框架中出現的整個房子,從高位控制了各個房間的各種組合變化,整座房子跟各房間就像中國哲學中的「意」(意識) 與「氣亅(物理力)間的主客關係。當中潛藏的不同可能性更可能可開啟真空中零點埸能量( zero point energy) 的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