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那么多羽扇(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拿着羽扇)

一提到羽毛扇,大家脑子里第一个冒出来的形象就是诸葛亮,诸葛孔明轻摇羽扇,处变不惊,在隆中对中将天下三分,又在赤壁之战中力主与孙权联合,大破曹军,所以诸葛亮这个形象已经成为智慧的化身,那么诸葛亮为什么总是拿着羽扇呢?

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首先来说下羽扇的历史,羽扇用鸟类羽毛作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于江东,扇子起初是一种礼仪工具,是统治阶级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而使用的。但是扇子本是实用之物,以其轻薄而面积大,可扇风取凉。但由于扇面大,会有很多人在上面写字绘画,慢慢的就成了艺术品,而羽扇就是最早出现的具有纳凉作用的扇子,据晋王嘉《拾遗记》云,周昭王时涂休国献青凤、丹鹊,盛夏时周昭王派人用其翅、尾之羽制成“游飘”、“条翮”、“兮光”、“仄影”四把名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晋陆机《羽扇赋》云:“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尘尾而笑。“后经宋玉侃侃而辩,羽毛扇才得到诸侯们的承认,在士大夫中普及开来。

由于宋玉等人的加持,羽扇除了纳凉,渐渐成为士大夫及文人喜爱的工具,用现在的话就是用来装B的工具。

所以,其实羽扇并不是诸葛亮的专属装备,在汉三国魏晋都比较流行,而诸葛亮羽扇的形象主要来自《三国演义》,那么正史中有没有关于诸葛亮羽扇的记载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还是晋陆机《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捉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其初扇羽用十,扇柄刻木象鸟骨,东晋后羽减为八,改为长柄。

《太平御览》卷七〇二引 晋 裴启 《语林》:“ 诸葛武侯 与宣王在 渭 滨将战, 武侯 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后因以“羽扇纶巾”谓大将指挥若定潇洒从容。

《三国志》描述诸葛亮:葛巾毛扇,指挥三军。

可见,诸葛亮还是很喜欢羽扇纶巾这套行头的,可能是由于诸葛亮是儒将,由于其千古忠臣及智慧的形象,让大伙对于诸葛亮拿羽扇的的形象印象深刻。

最后,说一句,难道大家不是因为这个艺术形象才认为诸葛亮总是拿羽扇嘛?

诸葛亮为什么那么多羽扇(为什么诸葛亮总是拿着羽扇)(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