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

说起世外桃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根据文中描述,桃花源村落与世隔绝,物产丰富,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形成鲜明反差。

而在现实社会,我国秦岭一带也确实存在与桃花源类似的神秘村落。在甘肃省南部的迭部县,自古就流传着关于“石匣子”的神秘传说。当地山区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很多山峰常年积雪,地势险峻,进一步增加了“石匣子”的神秘色彩。

“石匣子”村落真的存在吗?

为一探究竟,我国曾有科学考察队专门到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迭部县调查,地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秦岭山脉西侧。在迭部县县城的北面,有一条高耸的积雪山脉,称为迭山,传闻古老的“石匣子”村就隐藏在迭山的某个角落。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1)

数据显示,甘南地区总人口约为69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18人,是典型的人口稀少区。迭山一带的人口密度更低,高寒缺氧,植被稀少,山上时常有雪豹等大型猛兽出没,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怎么可能存在人类村落呢?“石匣子”真的存在吗?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2)

据迭山山脚下某村的一位村民介绍,小时候就经常听老人们说起过“石匣子”的传说,在藏语中“石匣子”是“拇指”的意思,传说是山神用拇指在崇山峻岭中摁开的一个低洼盆地。村民还透露,“石匣子”大致在县城的西北方向,途中道路崎岖,只能步行前往。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3)

按照村民的指示,考察队队员规划好路线,向县城西北方向进发,海拔逐渐攀升到4000米以上。经过长途跋涉,考察队终于找到了一处由两侧山体相对形成的狭窄通道,仿佛是大山被劈开了一道裂缝。穿过这条通道,视线突然变得“豁然开朗”,地势也陡然变低,最低处竟然真的有一个村落!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4)

经过走访调查,队员们发现这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村寨,村民衣着朴素,生活方式简单。村寨周边不仅有充沛的水源,还有丰茂的植被、成群的牛羊以及大面积的梯田,景色秀丽,堪称现实版的“世外桃源”。

驻守上千年,“石匣子”为何成了“聚宝盆”?

村民介绍,这个村子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藏语中被称为“扎尕那”,意思就是被石头包围的“箱子”——这正是考察组要寻找的“石匣子”村!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5)

扎尕那民风淳朴,至今保留着农耕、畜牧、狩猎、樵采等生产活动。环顾四周,巍峨的山体形成了屏障效应,阻断了四周的冷空气,在“石匣子”内形成了一个局部性的温暖小气候,相对宜居,为建立村落提供了可能性。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6)

潮湿是扎尕那的显著特点,由于海拔高,因此气候严寒,生活设施、交通网络也不如外界便利,医疗、教育资源更是匮乏。令人费解的是,当地居民却并不愿意往外地搬迁,而是在此地驻守、定居了上千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7)

原来,扎尕那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能够聚集财富的地方。用当地人的话讲,“扎尕那是一个能装宝贝的箱子,金子、银子、天珠等应有尽有”。说到这里,有一位藏民大哥还从家中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银元宝,用一白布包裹,银体表面已经发黑,重约2公斤。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8)

藏民大哥表示,这枚元宝是祖上留下来的,村里家家户户以前都有十几二十几个,但现在不多了,很多人都卖掉了。那么问题来了,“石匣子”被大山包围,环境封闭,村里的大量元宝究竟从何而来?

这还要从秦岭山脉说起。秦岭是我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高大绵长的山脉在冬季阻挡着南下的寒潮,夏季又阻挡了北上的湿润海风,是天然的气候屏障。秦岭东西纵深400~500km,南北宽度100~150km,在历史上是阻碍南北贸易与文化交流的巨大障碍。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9)

同时,秦岭还是我国户外安全事故的多发地,部分山区被列为人类禁区。据统计,2012~2017年夏季期间,在秦岭“鳌太线”丧命、失踪的驴友多达46人,陕西省在2018年还发布了禁止穿越“鳌太线”的通告。究其原因,秦岭变幻莫测的天气,突如其来的降雨、降温随时可能化身致命杀手,风险绝对不容低估!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10)

再说回“石匣子”。“石匣子”在构造上有一个特殊之处——南北两侧各有一条进出口通道,把崇山峻岭纵向切开,是天然的过路通道。

据史料记载,这条山谷在古代曾扮演着商贸通道的角色,是贯通南北的交通要塞。前文提到,秦岭的阻隔导致南北往来受阻,“石匣子”的天然廊道自然就成了绝佳的贸易路线,史称“洮叠古道”。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11)

扎尕那恰恰是这条古道上必经的村落,南来北往的商人、马帮在此停留休整,这正是扎尕那的“财富密码”!村民为往来的商人们提供茶水和住所,从中获取丰厚的报偿,久而久之就攒下了大量金银元宝,简直就是天然的“聚宝盆”。

一枚2公斤左右的银元宝,价值多少?

黄金白银是世界通用的货币,保值率高,购买金银也成了当今社会投资理财的一种热门方式。那么,银元宝的价格与哪些因素有关?一枚2公斤重的银元宝大概能值多少钱呢?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12)

银元宝是民间的俗称,正式的称谓是银锭。银锭的价格与面值大小有关,清代时分为五两、十两、五十两3种,五两以下为称为碎银,用于找零补差价。一般来说,面值越大就越值钱,但有时也要参考品种,品种越稀缺就越值钱,稀有的银锭十两就能卖到3~5万元。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13)

如果带有铭文,银锭价格还能再翻几番。我国山西省某次拍卖会上曾拍过一枚带有铭文的银锭,上面标注有“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平遥县 郭荣忠”的字样,面值为五十两,拍卖价达4.4万元。另外,与朝代财税政策相关的银锭一般都很值钱,明代景泰五年秋粮折银五十两银锭曾拍卖出22万元的高价,价格翻了十多倍。

扎尕那村民所持有的银锭,其面值应该也是五十两(古代一两是37.3克,五十两白银重1875克),一枚到底值多少钱?这还要参考年份、铭文等信息,具体价格不好确定。按照国际行情来看,一克纯银的价格并不算高,2021年1月2日伦敦银售价为23.3美元/盎司,约合5.2元/克。据此计算,五十两银锭的价格大约在一万元左右。

石老丢失的石头在哪里(甘肃一村庄驻守)(14)

不过,考虑到年代、铭文等因素,古代流传下来的银锭还有额外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买卖双方在定价时更灵活,还有涨价增值的余地。因此,五十两银锭卖到数万元甚至是十多万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总结

“石匣子”其实是秦岭山脉边缘地带的一个山间谷地,南北各有一条峡谷廊道,历史上曾是我国南北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扎尕那凭借着绝佳的地缘优势,成为了聚敛财富的中继站,在古代是名副其实的富甲之地。

随着商道的衰落,扎尕那的财源逐渐消失,村民依靠原始的农牧生产维持生计。由于这里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目前已被开发成了旅游景区,吸引着众多的国内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去探访,生态旅游或将成为当地新的财富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