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

近日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建设如火如荼

穗莞深城际铁路、深江铁路等

在建重大交通项目迎来重要进展

均涉及到海底隧道建设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1)

国内最长城际铁路海底隧道来了

据深圳市轨道办消息,8月31日,穗莞深城际铁路深圳机场至前海段“深湾二号”盾构机顺利通过二次始发验收,标志着该城际铁路深圳机场—西乡站左线隧道完成始发。至此,国内最长城际铁路海底盾构隧道,进入盾构双线掘进新阶段。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2)

(穗莞深城际机前段线路示意图)

穗莞深城际机前段起于已开通的穗深城际深圳机场站,终至前海站。深圳机场站为既有运营车站,施工单位投入两台直径为9.14米泥水平衡盾构机,采用分体始发掘进施工。本次完成分体始发的“深湾二号”盾构机长123米,总重1300吨,独头掘进长度达4.5公里,是全线控制性节点工程。

其中,需下穿3.1公里的西湾海域,这是全线掘进距离最长、唯一下穿海域的隧道。盾构掘进将面临长距离、大埋深、高水压、地质复杂等一系列施工难题。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3)

分体掘进期间,“深湾二号”盾构主机和两节临时台车位于井下,大量的管线与井下临时台车延伸续接。管线数量大、种类多,分体掘进的效率低、风险高、难度大。施工单位主动创新管路延伸装置,协调规避双线交叉作业,安全高效完成了双线240米的分体始发掘进,创造了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分体始发快速转整体的优异成绩。

穗莞深城际机前段全长15.2公里

预计2024年建成

穗莞深城际机前段经宝安区航城、西乡、新安街道至前海综合交通枢纽,全长15.2公里。全线地下敷设,共设3座车站为西乡、宝安、前海。该工程设计时速160公里,采用8辆编组的CRH6型动车组。

截至目前,全线已有两台盾构机从机场站成功始发。其中,西乡站开展管线改迁、给排水、交疏路面等前期工程施工,宝安站开始施工连续墙,前海站进行基坑土方开挖等项目施工。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4)

作为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广深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穗莞深城际机前段预计2024年建成。可与在建的穗莞深、琶洲支线、佛莞、莞惠等城际互联互通,未来,将实现广州、东莞、深圳西部地区与深圳中心城区及沿线重要片区快速通达,既承担着沿线地区的城际客流,也承担着深圳市内部组团间的通勤客流。线路开通后,对进一步提升穗莞深城际铁路功能,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城际网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江铁路建设迎重要进展

海底115米将跑高铁

近日,应用于我国最深水下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的“大湾区号”盾构机在顺德成功下线,下一步将拆装运往南沙施工现场,推动珠江口隧道建设开启加速度,预计11月份将进入海底施工阶段。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5)

深江铁路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线路正线长116公里,途经深圳、广州、东莞、中山、江门5个地市。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6)

由于线路需要跨过广州、东莞之间的珠江入海口,地质十分复杂,设计方案几经比选,最终由公铁两用大桥改为隧道下穿。

珠江口隧道全长13.6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中铁隧道局承担了其中9.175公里的施工任务,水下最大埋深115米,是我国水下隧道的最深纪录;最大水压1.06兆帕,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担10.6公斤的压力,强度超过10个标准大气压,为世界之最。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7)

深江铁路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

此外,涂装“醒狮”图案的大直径盾构机“深江1号”也于日前正式下线,将参与新建深圳至江门铁路珠江口隧道工程建设,这也是中国首条海底高铁隧道工程。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8)

据中国铁路消息,深江铁路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打通沿海通道,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半小时生活圈、经济圈,辐射带动粤东粤西,与珠三角区域协调发展。

搭乘城际铁路穿越海底

在超百米深的海底乘坐高铁

......

这些场景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互联互通的提速

深圳人今后出行更方便了

海底高铁每小时1000公里 期待最深115米坐高铁穿越海底(9)

综合: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深圳市轨道办

来源: 第一现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