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老北京城(北京城从这里建起)

探秘元大都:北京城从这里建起

真正的老北京城(北京城从这里建起)(1)

麻 辣 风 趣 聊 历 史丨财 经 视 角 说 蒙 元

一位国际知名旅行大V在他的游记中这样描写一座城市:“全城的设计都用直线规划。大体上,所有街道全是笔直走向,直达城根。一个人若登城站在城门上,朝正前方远望,便可看见对面城墙的城门。城内公共街道两侧,有各种各样的商店和货摊……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特别是印度的商品,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 对这座城市,他发出这样的由衷赞美:“全城地面规划有如棋盘,其美善之极,未可宣言!”这位大V就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这座城市就是北京城的前身——元大都。今天,《那些年》就带您一起去探寻元大都的秘密。

政治之都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首都,而忽必烈却先后建起了两座都城:元上都元大都

蒙古部落在草原争雄时期,并没有固定的都城,都是随帐而居。1235年,窝阔台汗建都和林,取其中央之便以控制蒙古帝国的广大疆域。到了忽必烈称汗之后,他将自己在1256年所建的开平城定为上都。上都地处交通要冲,北接和林,南通中原,便于经营统治。之后,因为政务和进一步南攻的需要,忽必烈征集群臣意见后,在1264年改燕京为中都。自此,忽必烈有了两个都城。

之所以选择燕京,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极佳,“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而且曾经是辽朝的南京和金朝的中都所在地。但是早在1215年成吉思汗攻下这座城市的时候,它就在战火中变得残破不堪了。几十年过去,这里更是一片萧条。是耗费巨资对旧城进行修缮?还是另起炉灶修筑新城?最后,忽必烈接受大臣刘秉忠的建议,放弃中都旧城,在郊外另建新城,仍称“中都”。1267年,中都城开始兴建。1272年,忽必烈下诏将“中都”更名为“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意为“大汗之居处”。



真正的老北京城(北京城从这里建起)(2)

元中都历时9年才建设完成。但是忽必烈仍然保留了元上都,并正式确立两都巡幸制度。上都靠北,适合夏季办公,又能迎合草原民族的“四时游猎,冬夏捺钵”的生活习俗;大都靠南,冬季更为舒服,还能照顾到治理南方的需要。所以,元朝的大汗就像候鸟一般往返于两地之间,“未暑而北,先寒而南”:初春时,从大都出发,北上来到上都,停留半年处理国事、避暑狩猎;初秋刚至,从上都南下,回到大都,处理国事外加猫冬。从忽必烈开始,元朝的皇帝大都如此,年年往复。

从塞北草原到幽燕之地,从被立为都城到政治功能越来越强,元大都逐渐成为元朝的政治中心。

文化之都

每个城市都有独具一格的文化和风姿,元大都更是如此。从建城开始,元大都就被赋予了文化特征。

城市设计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平地起建一座新城,找个靠谱的设计团队很重要。绘制元大都城市建设蓝图的总设计师就是刘秉忠。史书中说他于书无所不读,尤邃于《易经》,天文、地理、律历全都精通。忽必烈一朝,刘秉忠的设计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他几乎一手包办了元朝的官制、官服、典礼仪式、典章制度的制定。在受命设计元大都时,他以《周礼·考工记》中建设都城之法进行规划布局,又用《易经》作为指导。

真正的老北京城(北京城从这里建起)(3)

(根据《考工记》的规制,元大都被设计为内城、外城、宫城三重。外城略呈矩形,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座城门,北面则为两座城门。这十一座城门的命名,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周易》64卦的爻辞或彖传、象传。)

水源,是盘活城市的利器,也是一个城市的灵气所在。给元大都“加水”的重任就交给了郭守敬。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也不负众望,通过合理规划河湖水系,让元大都的用水排水都十分便利,为元大都的整体设计加分不少。

另外,元大都的设计思路虽然来自儒家经典,但却不拘泥于此,因为它还讲究中西合璧、兼收并蓄。元大都的设计团队中还有蒙古人、色目人、尼泊尔人等,他们都把自己的风格融进了都城的建设中。主持修建宫殿的是来自阿拉伯的亦黑迭儿,他建设的宫殿有异域风情,也有中原风格,“混搭”之下,竟然能够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史书中赞其“金殿耀日,玉宇连云,千门万户,穹宏深邃,如登金马,历玉阶,灿烂壮丽,未有过其右者”

真正的老北京城(北京城从这里建起)(4)

所以,在元大都你可以看到各种元素的碰撞:它依照《周礼》而建,有中原文化的底蕴,又融合了外来建筑风格。建筑之中有设计师的哲学思辨,还有科学家的精密测算。这些元素的完美融合才最终建成了这座多彩瑰丽但又独具一格的元大都。

而这种兼收并蓄、宽容开放的风格也延续到之后的文化发展中。在元大都,许多杰出的文人、书画大咖、表演艺术家汇聚于此,于是元杂剧、书画等文化在这里兴盛。元大都也逐渐具有了强大的文化向心力。

经济之都

毫无疑问,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超级城市之一。

蒙元统治者历来重视商业的发展,对商品交换依赖很大。因此,盘活贸易也成了元大都需要承担的重要职能。

这一点,在元大都的城市规划上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汉唐以来的都城大都实行里坊制进行管理,“里”为封闭的居住区,“坊”为定时开闭的商业区。到了宋朝,里坊的界限被打破,而元大都在修建时承袭了宋朝的城市样态。《析津志》记载,元将大都街道分为50坊,坊以街道为界线,虽有坊门,但无坊墙。坊墙被破除,城市实现了完全开放,交通要道旁商户大量出现,不仅城市面貌为之一新,商业也因此更加自由和繁荣。据史籍记载,元大都城内外的商业行市达30余种。其中,米市、面市、缎子市、皮帽市、帽子市、珠子市、珍宝市、柴炭市、铁器市等等一应俱全。

真正的老北京城(北京城从这里建起)(5)

此外,围绕元大都,还形成了环城经济圈。《马可·波罗游记》中这样写到:“此汗八里大城之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城也。”

元大都的日渐繁盛不仅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人前来贸易,也让世界各地的商人纷至沓来。元朝的海运、河运和驿站十分发达,因此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都十分顺畅。作为丝绸之路的枢纽,元大都成了商人的福地。他们或是进行自由贸易,或是进行朝贡贸易,带着奇珍异宝而来,也满载货物而归。

元大都到底有多富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元大都的描述在欧洲引起了巨大轰动,有人对这个富庶的东方之都无限神往,有人却怀疑这繁华盛景都是他凭空杜撰出来的。据说,在马可·波罗临终前,神父要求他承认书中都是虚言,然而马可·波罗却说:“我所说的连我看到的一半还不到。”

元大都的前生今世

元大都建成后的几百年中,伴随着王朝更替,在它的基础上又经过了几次增建,形成了今天的北京城。

元大都往日的辉煌灿烂似乎已经消失殆尽,只能从史料中窥见一二。但是,在今天的北京城中,如果细心查找,还是能够找到元大都存在过的痕迹:城北的元大都遗址,从元大都建立起保存至今的妙应寺中的白塔,老城区的胡同,方方整整的四合院……

时值深秋时节,北京城又迎来了最美的时光。老舍先生在名篇《北平之秋》中这样写到:“北平之秋就是人间的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或许,700多年前,马可波罗盛赞元大都的时候,看到的也是这番美景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