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

公元403年,周天子分封韩赵魏为新的诸侯国,宣告了一个新的时代——战国的到来!

和春秋的“义战”不同,战国时期,诸侯间的灭国兼并战大规模展开,为了让自身在战争中取得主动,各国相继进行变法,同时国际间的纵横战略开始争相涌现。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1)

战国形势

战国后期,秦国日益强大,东方六国为寻自保,纷纷采取“合纵”之策,以齐国为合纵的盟主,对抗秦国。

然而,最终六国还是无法抵挡秦军的步伐。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建立大秦王朝。

那么,为何齐国的合纵最终败北?

1、“合纵”本就是一个一推就倒的脆弱同盟

齐国的合纵之所以最终败给秦国,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合纵的致命缺陷所导致。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2)

长平之战

何意?

“合纵”是苏秦的得意之作,是将东方六国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对抗日益强大的秦国。但“合纵终归是几个国家的集合,而非一个统一的力量,而且各个国家心怀鬼胎,都有自己的小算盘,所以大部队还没行动,就被秦国轻而易举地各个击破了。

典型例子就是今日的欧洲,即使欧盟经济在强大,世界影响力再大,在美国面前,欧洲永远都是小弟的角色,因为分裂,足以让美国各个击破。

同样,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兴兵讨伐董卓失败,根源也是内部的不团结。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3)

欧洲

所以合纵战略从一开始,就有巨大漏洞。看似六国合力,结成同盟,但六国相互间犬牙交错,领土纠纷不断,比如燕赵,赵齐、齐楚等,根本就无法真正形成一个铁板一块的强大同盟。

而一旦秦国的威胁减小,六国内部矛盾就会立刻显现,联盟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而事实上,在苏秦在齐国遇刺身亡后,合纵也基本就宣告破产了。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4)

2、秦国的连横战略更有杀伤力

秦国之所以能笑到最后,在于秦国在合纵之后很快就找到了克制六国合纵的战略并成功付诸实施,这一战略,就是连横。

连横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秦国面对的东方六国进行甄别分类,并制定了不同的策略,即“远交近攻”。

比如针对接壤的赵魏韩楚四国,秦国不来虚的,直接开干,大量夺取对方的土地,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压缩对手的生存空间。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5)

通过战争,秦国击败魏国,夺取了河西地;向南占领了巴蜀,再逼迫楚国国都东迁;长平大战消灭了赵国46万有生力量,赵国元气大伤。而秦国则在不断出击中迅速膨胀壮大。

而对于秦国没有领土接壤的齐燕两国,秦国以外交手段,许以各种好处加以孤立,尤其是齐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富裕的国家,在面对赵魏韩楚四国与秦国死磕时,坚持隔岸观火见死不救,最终被灭。

连横将东方六国的阴暗面暴露无遗,杀伤力远远大于“合纵”,最终帮助秦国统一天下。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6)

3、商鞅变法让秦国迅速膨胀

秦国立国稍晚,本国贵族势力不强,因此改革最为彻底。

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强大的战争机器,军功奖励机制让秦国越战越强,和东方六国形成鲜明对比。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7)

4、倾斜的地势让秦国得天独厚

秦国的地形相对于东方六国有着天然的优势。

函谷关一闭,所有东方六国军队都不能攻入,而秦国却可以自函谷关肆意出击,而败仗后再退守函谷关,这是秦国得以最大限度保全力量。

关中地区比山东地区地势更高,秦国向东进攻基本俯冲而下,而六国攻秦则需要逆势而上。

最重要的是:秦国无后顾之忧,在独霸西戎、消灭义渠后,秦国后方更加安全,特别是占据了巴蜀,后勤能力更上一层楼。

历史上有几次多国合纵对抗秦国(合纵连横)(8)

所以秦始皇最终能够一扫六合,统一天下!

欢迎关注“静Yes”,读史使人明智,期待与君一起探讨精彩的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