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

食物,普通而又珍贵,不仅仅是因为食物可以让人活命,还因为它背后还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明。中国人自古很重视食物的多样性,比如谷类,商代就有很多种,如粟、黍、麦、稻等等。粟甲骨文字形: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1)

,本义是粟实下垂,就是小米。小米是古人最常吃的一种谷物,也是重要的储备粮食。黍,是一种粘性很强的谷物,也就是今天的大黄米: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2)

《诗经·王风·黍离》里有写:“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的就是摇曳多姿的大黄米在田间成熟的样子。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3)

商朝人“贵黍贱粟”,黍通常为高级贵族食用,粟则是平民的主要食粮。另一种重要的食物,是长着麦芒的麦子:麦。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4)

有趣的是,麦在甲骨文和金文里,也写作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5)

,本来也是小麦的意思。商朝虽然已经有了小麦,但并未普及,直到汉代,才成为中国人的主流食物。《诗经•周颂•思文》写:“贻我来牟(大麦)”,“就是赠送我小麦、大麦的意思。的甲骨文,也和上面几个字很相像: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6)

这个字,上有穗叶,下有茎根,泛指各种谷物。还有米: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7)

有人说这中间的横线是稻杆,有人说横线是脱粒的工具,似乎都有些道理。无论怎样这个字,都是某种去皮的谷物。早在8200年前的湖南就有种植大米的记录,但当时只局限于南方的一小片区域。这个字,也和古代的谷物有关: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8)

金文的香,上面是下垂的禾苗,下面是一个口字形。有解释说,香下面的口字形是甘,表示小米饭在口中散发出香味。但我感觉这更像是一种献祭的仪式:把最好、最饱满的谷子,放在祝告的器物里,称为香。后来才引申为香甜的意思。后来人用烧香来祭祀祖先神灵,和这个推测还是有几分相通的。另一个特殊的字,和谷物的收获有关: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9)

年的甲骨文是一个人背着禾,表示庄稼丰收的意思。年最早的含义和民间传说的“年兽”并无关系,只是粮食收获时的一件庆祝活动。由于禾谷大多一年一熟,所以后来被引申为一个时间上的概念。从古至今,农民都用“丰年”、“荒年”来表示一年庄家的收成情况,因为年的本义,就是收获庄稼。人背着禾是年,那用手抓着禾呢?是

甲骨文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粮食)(10)

甲骨文的秉,就是一只手抓着一把禾的样子,后来引申为手执、抓住、掌握,变得更加抽象,如秉持、秉正。秉往往也和王朝、官员的权力有关,《三国志》里写:“共秉朝政。”从,这些和时间、王权有关的字,根源都在那一束谷子上,可见中国人真的是“以食为天”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