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

参加工作时,厂里有三十多名铜匠师傅,工闲之时常听他们讲说,旧日铜匠行当趣闻旧事:铜匠是在众多老行当中技术含量较高,铁匠师傅做的是粗活儿,炉火里求财,拼的是体力,但他们不太讲究工作场面的整洁,而铜匠师傅则不然,铜匠师傅个个手勤,常常把自己做出的器物擦拭得干干净净,光鉴照人。一件新的铜器皿经过匠人的擦拭,便有了几分灵气,几分可爱。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

铜匠不同于铁匠,铁匠打铁的活儿累,铜匠是手工活儿,敲敲打打,磨磨蹭蹭,没有太大的体力活儿。与铁匠相比,铜匠没有大锤、大錾子,铜匠师傅的工具一般较精巧,无非是敲敲打打,从来没有抡起膀子耍大锤的机会。铜匠师傅焊接、修补、打磨之类的技术活儿较多,他的箱柜里多的是铜条和锡焊条。

铜匠,用铜板或黄铜板制造各种器件(如铜壶、铜锅、铜管及各种配件)和修理各种铜器的人;也指从事铜材制作物件的人· 铜匠在旧日手工匠作行当"九佬十八匠"里占有重要一席。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2)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3)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4)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5)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6)

铜匠有“生铜匠”、“熟铜匠”两类。所谓“生铜匠”,就是以浇铸铜器为主,比如铜壶、铜炉、铜钟、铜面盆、铜香炉、铜脚炉、铜烛台、铜勺铲子、铜灯台之类的浇铸铜器,当匠人挑担来到街巷,四下找块空地,支起风箱,生起炭火,一字摆开模具,化铜浇铸,边加工边销售。“熟铜匠”则是以加工小型铜件和维修器皿为主。在漫长的农耕时期,铜匠师傅四海为家,漂泊流离,流动经营。有些匠人住在镇子上,他们有固定的小门面,匠人不铸铜或很少浇铸,主要从事小件器物的制作和维修加工,比如箱柜上的铜角铜花,抽屉上的铜拉手,马桶上的铜箍、铜环,都是他们信手拈来的小技巧。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7)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8)

铜匠作业,之所以称之为"打制"或"打",是因为铜匠并不炼铜,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

有些铜匠师傅开炉铸铜,主要用于修补器皿上不易缝补的裂缝或不规则的漏洞;有些铜制物件儿长期搁置不用,便铜锈斑斑,甚至出现腐蚀洞,铜匠师傅便先行敲打腐蚀斑痕,细心缝补。经过铜匠师傅的一番打理,一件铜器就会修旧如新,再经过匠人的擦拭,光洁的铜面就会呈现出一层亮光。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9)

乡村的小户人家不追求美观,只讲究结实耐用,因此,贫寒之家使用铜制品的就少,大户人家多使用铜器,且擦拭的铮亮鉴人。农耕时代的庄稼户打发闺女娶媳妇时,家中有些积蓄的人家,往往会在嫁妆上配上几个铜包角,或是打制几把铜锁,陪送闺女一个铜洗脸盆,因为这些铜饰件都装饰在显眼处,让人一望而知主人的心情。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0)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1)

旧时,铜制品消费大户当然是官宦富绅之家,尤其是一些官场新贵,他们一般讲究阔气和排场,新宅院落成之日,必定在大门上安装铜质、虎头带环的圆形门扣儿。只见门楼高耸,两扇大门威武雄壮,远远望去,一派森然威严气势。富豪之家用铜制门扣儿,一是彰显身份和地位,二是炫耀财富和权势,三是用虎头做门扣儿可以辟邪保平安。一般来说,铜匠师傅最喜欢接手大户人家做门扣儿生意,揽下一桩大户人家的做门楣的活路,便是毕生向同行炫耀的资本。而且,大户人家出手阔绰,酬金断不会少。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2)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3)

其实,乡村间的铜匠师傅大多还是修理小件铜器居多,缝缝补补,敲敲打打,无非挣一份辛苦钱,绝无一夜暴富的可能。一些手艺精道的铜匠师傅活路较宽,啥样的器皿,啥样的物件儿都能做。但是,铜匠师傅从来不接手制作铜制乐器,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行规,铜乐器是铜乐器匠人的看家本领,铜匠师傅从来不染指铜制乐器的制作,按行业规矩和分工来说,祖师爷对后世徒弟有分工,跨行做活儿,便是抢了别人的饭碗,会被同行耻笑的。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4)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5)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6)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7)

铜匠按营业方式分,是制造和修理各种铜器的行当。有两种:

一种是没有作坊店铺的铜匠,通常就是挑一副铜匠的挑子,铜匠担子的两头各挑一个小柜子,一头是一个小炉子,另一头是一只风箱。风箱上面支一个木架,木架上挂着铜脸盆、锅铲、铜勺等居家过日子的小器皿以及修理铜器的小工具。早晨出门,走街串乡,铜匠师傅手持由五块铜片串成的"铜串子",铜串子既是游方铜匠的行当招牌,那叮铃铃的铜串声,也算是铜匠行当的特色吆喝。听到这铜串声,有那需要的,就将脑壳探出门来,招呼一声:"换个脸盆吧!"或者"给铜瓢接个把咧"。

一般来说,游方铜匠,打制的多是居家过日子的小器皿,且以修修补补为主。到了人多的地方,手一抖,铜串子抖开了,一阵丁零零的清脆响声;手再一抖,铜串子立马收成一叠铜片。那做派就像舞台上表演曲艺节目的演员。铜串子就是铜匠招揽生意的道具,听到这丁零零的铜片响声,人们就知道铜匠来了。有的拿出废铜烂锡兑换小铜器,有的拿出破损的铜器要求修补。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8)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19)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20)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21)

担子一歇,先做兑换的生意。按照废铜烂锡的分量,换一把锅铲或者一把铜勺、一个铜盘。兑换的人离开后,铜匠师傅便开始做修补的活计。他支起火炉和风箱,生炭火,拉风箱,用坩埚熔化锡水。在铜器破损的地方,将坩埚里熔化的锡水一遍又一遍地镀上。冷却后若有不光滑的地方,再用锉刀锉一锉。修补好的铜壶、铜盆、汤婆子,还要放上一些水,试一试渗不渗水,直到滴水不漏,才算修补成功。给铜锁配一把钥匙,或者给铜壶换个把手,这些活计不需要火炉和风箱了。铜匠师傅手拿钳子、锉刀、榔头等小工具,或钳,或挫,或敲敲打打,每一道工序都倾注心血,一丝不苟。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22)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23)

十堰十大老铜匠 记忆里的老行当一铜匠(24)

另一种是有店铺作坊的铜匠,一般都有自己的炉子,如加工铜烟壶,铜唢呐嘴,制铜杯铜器具,需要熔化各种铜原料。经营就有规模了,打制物件,往往是成批量的,那生意做得好的,还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客户。

如今,乡村的街巷已经湮灭了铜匠师傅的身影,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那串铜片晃动的清脆声响已经寂静无声,惟有学校里的那个铜铃依然悠悠地响彻在乡村的上空,呼唤着逝去的远古岁月。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图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侵权即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