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170天后(6.29论语学习)

6.29《论语》学习 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注:"辟"通“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学习170天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学习170天后(6.29论语学习)

论语学习170天后

6.29《论语》学习

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注:"辟"通“避”。

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其次辟言:规避不友好的工作氛围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吧!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也许以后想法还会有变化。自己能选择能把握的,咱清晰的把握住处理好,不过活着就一定会碰到不合适的人不合适的事儿,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态度情绪就好了。《论语》中有著名的君子四辟:“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君子四辟放在现在,对我们的启发其实是选择就职公司的标准。 首先,要规避不好的行业选择一个好的公司;然后选择一个好的领导,规避总是甩脸色、无法好好沟通的上司;接着规避不友好的工作环境,比如同事之间冷言冷语,总搞小动作,背后插刀,这样的公司人心不齐,自己也难以享受在公司的工作,更难以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 一切都如意是可遇不可求的,用真诚去打动别人,用实力保护好自己。

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2.子击磬于卫:孔子的难处

谁没有难处呢?圣人也不例外,这才是人生啊!孔子在卫国击磬奏乐,一个荷蒉(挑着草筐)的丈人从他身边路过,听出了孔子奏乐的旋律中折射了一颗孤独的内心。丈人安慰孔子:“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其意思是劝孔子既然别人都不理解他,那就不要再执著于此,随大流便罢了。如果环境清明那就也保持洁身自好,环境污浊时便同世人一起同流合污。 丈人得出的结论十分果决,但孔子却难以随着丈人的思路走。因为他是孔子,他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心始终是入世的,忧国忧民的。尽管世人不理解他,不支持他,尽管他选择的路十分难走,但他却仍然在自己的路上坚持着。这就是孔子的难处,圣人的难处。高处不胜寒,越是圣人越难遇到知音孤独感也就越强。其实我们普通人也常常有这种感觉,旁人不理解我们,我们渴望别人的理解,这也是人们焦虑忧郁的一个原因吧。这时要么忍受孤独,要么就敞开心扉和信任的人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