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

今天是正月十四,一则消息映入眼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星期五(2月3日)发布通知,二月六日起,全面恢复大陆与港澳人员往来。取消经粤港陆路口岸出入境预约通关安排,不设通关人员限额。自香港、澳门入境人员,如七天内无外国或其他境外地区旅居史,无需凭行前冠病病毒感染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入境。”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

其实疫情前,内地与港、澳、台的人员交流往来年年增加,每年中文的新词也就日益增多。台湾的“作秀”、香港的“埋军”、大陆的“打的”,早已各地流行。最流行时尚的就是“粉丝”一词。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2)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之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那种从者如云纷至沓来的声势。“粉丝”当然是多数,只有三五人甚至三五十人,怎能叫作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糾缠而善攀附,所以欲理还乱。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3)

与粉丝相对的,是知音。

粉丝,是为成名錦上添花;知音,是为寂寞雪中送炭。尽管杜甫说过,“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但真有知音出现,来肯定自己的价值,这寂寞的寸心还是欣慰的。知音的出现,多在天才成名之前。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母亲是畅销小说作家,母子两人很不和谐,而歌德很早就告诉做母亲的,说她的孩子有一天会名满天下。有些知音,要等天才死后才出现。莎士比亚死后七年,生前与他争雄的本.约翰逊,写了一首长诗悼念他,肯定他是英国之宝。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4)

上面的情节说了这么多,表明外来语词汇融入到本地文化中“势在必行”,但是准确利用“音译、意译”,把我们的词语准确翻译成国外友人能看懂明白的语句,也绝非易事。就说“菜名”的翻译,就有很多趣事。

菜名翻译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实用翻译,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精彩万分的中菜菜牌妥妥贴贴地翻成英文,令英语顾客可正确无误地选择并享用心仪的中式菜肴。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5)

中式菜肴通过不同的命名方法,将菜肴的声、色、味和背后的典故清楚带出。有平铺直叙的像“菜心炒牛肉”“清蒸石斑鱼”等,亦有引人入胜的铺陈像“灯影牛肉”“炝虎尾”“蚂蚁上树”等。因应不同的命名方法,翻译员亦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例如“形式对等”“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等来应对。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6)

例如“清蒸石斑”可直接翻译成“Steamed Grouper”,但如果把“蚂蚁上树”音译成“Ma Yi Shang Shu”或按菜式内容翻成“Saute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则原先设计“蚂蚁上树”这个精彩菜名的心血可谓付诸东流,如果翻成“Ants Climbing Up Trees”再加上“Saute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就可保留中文原名那种活灵活现的特色,更吸引外国食家的兴趣。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7)

外国食家看到“Ants Climbing Up Trees”这种菜名时,大概就如广东人看到江浙菜菜名中的“醉转弯”“红烧划水”“火方响铃”“炝虎尾”和“赛螃蟹”等菜名一样都有跃跃欲尝的冲动罢。

香港是世界知名的美食天堂,全球美食大多可在香港找到。同时作为东西交汇点,香港亦是全球老饕品尝中国各地名菜的最理想地点。要将中国名菜推向世界,准确生动的菜牌翻译实不可少。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8)

中国的城市当中,香港较为西化,平均英语水平亦较佳,中菜名称西译的质量亦应不俗,可惜某家餐馆因节省成本,没有聘用专业翻译员来翻译菜牌,而弄出把“牛柏叶”翻成“Albert Yip”和把“手打墨鱼丸”翻成“Mexican Hand Fighting Fish”这种国际笑话级的“神译”。这其实是不恰当使用网上翻译的不理想结果。此外亦有不少人以Kongish来翻译菜名,因而出现“啫啫鸡煲”(Sizzling Chicken Pot)翻成“JJ Chicken Pot”而“口水鸡”亦由“Mouth Watering Spicy Chicken”变成“Saliva Chicken”。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9)

此外,网络传闻,在某大学餐厅也找到不可思议的翻译,某大学餐厅把“炸鸡髀薯条”译成“Fried Chicken Leg with French”变成了“炸鸡髀配法国人”。

还有新闻报道,某餐馆把“牛仔髀配黑椒汁”写成“牛仔脾配黑椒汁”,随之翻成“Cowboys Spleen with Black Pepper Sauce”,即是“放牧人的脾脏配黑椒汁”。问题首先是出在中文把牛仔“髀”误写成牛仔“脾”,而“脾”就是“spleen”,所以不能尽怪机器。在香港,把“髀”误写成“脾”是十分常见的。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0)

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神翻译主要源于网上电脑翻译的不当使用,普罗大众都以为只须把中文输入,再按一个键,就可得到正确无误的英文翻译,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绝对不可靠。

看过了这些有趣的“神译”,让笔者通过几个名菜的译名,来进一步探讨一下菜名英译这个有趣的话题。

“佛跳墙”这个命名,对原料和做法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单听其名,已令人垂涎三尺,急不及待要去尝尝这道令佛祖也动了凡心,要破戒跳出庙墙,一试其味的美食。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1)

对内地人来说,“佛跳墙”这个菜名,一看即产生共鸣,因为大家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但一旦要把“佛跳墙”翻成英语,文化底蕴就成为最大的障碍。

“佛跳墙”有好几种英译。

音译 Fo Tiao Qiang

直译 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

“神译”God Use VPN

先说说“God Use VPN”这个“神译”。将“God Use VPN”再倒翻成中文,就会变成“神也用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又叫翻墙软件,“God Use VPN”即“神也翻墙”。没有在互联网年代的内地生活过的人,大概不会明白何谓“翻墙”,更不会明白VPN是翻墙软件。把“佛跳墙”翻成“神也翻墙”“God Use VPN”可说是“神译”,但似乎是在意于戏谑或带“诙谐”,多于老老实实作为一个菜名的翻译,但创意亦值得欣赏。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2)

再看看音译“Fo Tiao Qiang”,音译从来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往往亦不是最理想的办法。菜名音译的最大弊病在于食物内容和烹调方法的资料一切欠奉,往往十分依赖随后的附注加以说明。要凭三个对外国人而言毫无意义的单音字,引起其对这道菜的兴趣恐怕不易。

“佛跳墙”这道菜,笔者认为翻成“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会较为合适。首先在菜牌看到这道菜名,一定会引起食家的好奇,从而有兴趣看清楚随附的说明文字,便会知道“佛跳墙”是用多种上佳的山珍海味和鲜肉炖制而成,从而增加点选这道菜式的机会。不会因为看到“Fo Tiao Qiang”三个不知所云的单音字而错过了这道闽南名菜。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3)

“爆浆濑尿牛丸”这种街坊小吃随着周星驰执导并主演的电影《食神》而掀起热潮。一种简单的食物加了“爆浆”的元素,令翻译变得有趣。

电影的字幕把“爆浆濑尿牛丸”译成“Explosive Pissing Beef Balls”即“爆炸(或火爆)濑尿牛丸”。

译者特别强调“爆炸(或火爆)”“explosive”与“濑尿”“pissing”。其实周星驰的电影往往强调“无厘头”,所以在翻译字幕时也符合“无厘头”风格,故此亦无须深究。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4)

要做好翻译,首先要了解食物的制作。“爆浆濑尿牛丸”的做法是把濑尿虾(Mantis Shrimps)熬煮成浆,再行凝固,其后切成粒状,于制作牛丸时放入其中,烹煮后,虾浆再变为液体,食时涌喷而出,故名“爆浆濑尿牛丸”。

坊间有把它译成“Pissing Beef Balls”“Bursting Beef Balls”或“Stuffed Beef Balls”,三者都有不足之处,把“pissing”一字加入菜名,除了不雅更有倒人胃口之虞。再者,西方老饕对“濑尿虾”“Mantis Shrimps”也不陌生,翻成“Pissing Shrimps”,反而令人不知所指。如果翻成“Beef Balls Squirting with Juice of Mantis Shrimps”会否更能引起兴趣和食欲呢?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5)

香港近年兴起一道叫“捞起”的贺年菜,在广东方言,“捞”有很多不同意思,“捞”是讨生活,而“捞起”是生活得不错之意。据说“捞起”这道菜源自东南亚新马一带,也称“捞生”,与会的人围在一起,一人一筷,齐齐动手翻动盘内的鱼生丝、蔬果丝,混合酱汁,一边喊“捞起”,寓意来年捞得风生水起。配合这道喜气洋洋的互动菜式,菜名翻译也应富有动感和寓意吉祥。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6)

“捞起”坊间亦有多种不同的英译,例如“Lo Hei”“Yusheng”或“Prosperity Toss”。香港有连锁酒楼将其特别设计的“捞起”用Kongish称为“Come Lo”,谐音“襟捞”亦颇为有趣。但是无论把“捞起”音译成“Lo Hei”“Yusheng”或称为“Come Lo”,都很难表达捞得风生水起的这个意思。所以相对来说,“Prosperity Toss”是较理想的译名,一来“Prosperity”有风生水起的意思,“Toss”也富有动感,表达出菜式的互动成分,让人看后很想参与其中,共享美味。

中英菜名翻译研究的方向以及方法(菜名翻译闲论译者的技巧)(17)

从上面讨论可见,菜肴命名是一道菜肴成败关键之一,故此菜名翻译也不可掉以轻心。译者因应种种优美的中菜命名,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翻译手法,是乐趣,也是挑战。我们亦可体会到过分不当依赖网上翻译容易闹笑话。而且除了语文能力外,译者对翻译题材的认识亦十分重要。

把菜名译好,令国外客人更深入了解华夏文化,轻松地享受神州美食,不是轻松的事情。

《菜名打油诗》——佚名

君问归期未有期,红烧茄子油焖鸡。

秋高东篱采桑菊,犹记那盆水煮鱼。

一树梨花压海棠,青椒干煸溜肥肠。

曾经沧海难为水,鱼香肉丝配鸡腿。

相见时难别亦难,清蒸螃蟹别放盐。

在天愿作比翼鸟,今天就要吃虾饺。

问君能有几多愁,孜然铁板烧肥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