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哪几天买书最好,线上买书有优惠

众所周知,每年的“双11”有个外号叫做“剁手节”,指的是它总能在不知不觉间掏空你的钱包,冲动消费后面对巨额的消费账单,不少市民悔恨不已但是近几年,随着社会消费观的改变,消费者对待“双11”的热情正在回归冷静而在书迷聚集的图书市场,山西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市民非常喜欢成摞成摞地往家囤书,把“双11”变成了“囤书节”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双11哪几天买书最好,线上买书有优惠?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双11哪几天买书最好,线上买书有优惠

双11哪几天买书最好,线上买书有优惠

众所周知,每年的“双11”有个外号叫做“剁手节”,指的是它总能在不知不觉间掏空你的钱包,冲动消费后面对巨额的消费账单,不少市民悔恨不已。但是近几年,随着社会消费观的改变,消费者对待“双11”的热情正在回归冷静。而在书迷聚集的图书市场,山西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很多市民非常喜欢成摞成摞地往家囤书,把“双11”变成了“囤书节”。  

11月1日至3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访了市民、主流售书网站和新华书店,相关工作人员建议,购买图书也应该理性消费,不要囤了很多书却不看,造成浪费。  

“捆绑”销售多囤点儿才能享优惠  

“双11”之际,网上琳琅满目的折扣商品是不是让你挑花了眼?在图书消费市场也是如此,11月3日,“双11”还没到来,山西晚报记者就在包括淘宝、京东、当当等网站看到,各种与“双11购书指南”相关的消息已经层出不穷。有的推出五折包邮,有的推出满300元减50元、满105减15元等优惠活动。  

“怎么买书才能更划算”“2022年双11最强购书攻略”……稍微留意,就能发现不少诸如此类的话题。  

遇到“双11”,买书下单倒变成了一门“学问”。爱阅读的工作族张先生告诉记者,一本书虽然不贵,但是买得多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而且这几年,书籍尤其是古籍类的一直在涨价,“大多数商品都是‘捆绑’销售,比如说图书,买三件、五件才有折扣,不多囤点儿实在凑不够,也就享受不到优惠。”  

怎么买?在哪儿买?买多少?计算好的话,能省下一大笔钱。“有些优惠活动跨店是不能共享的,还有一些优惠券需要积累到一定金额或者买够多少本书才可以用。”最让人吃惊的是,部分书籍若想要体验到折扣价,还要注意分类。“图书不是可以分为外国文学、经典文学、人文社科等类别吗?有的优惠活动跨图书类别了,也是不能共享的。”张先生说。  

为此,他会特意在“双11”下单前,关注一些做“购书攻略”的博主,提前准备好购书清单,“去年‘双11’,我买了将近20本书,实付金额400元出头,比原价便宜了260元。”  

不过,也有市民后悔囤书。郭女士平时就爱读书,加上儿子上初二了,学校也要求阅读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反正书又坏不了,放着慢慢看呗。”她说,去年“双11”期间,她趁着优惠买了三四套名著,每套在10本至15本不等,还是大部头,价格1000多元,优惠了近300元。不过,一年过去了,他们娘儿俩加起来,也才读了不到四分之一。  

“我准备挑出来两套,挂在二手书网店上卖掉。”郭女士说。  

学生读物和儿童文学类“冲”出重围  

那么,读者在“双11”最喜欢“囤”哪类书?山西晚报记者对11月1日至3日京东平台和当当网的图书销售榜进行了观察,发现儿童文学类别下的图书成为了榜单上的“常客”。多名商家表示,目前“双11”才开始,整体图书数据还没出,但是学生读物和儿童文学类的图书很受读者欢迎。  

这类图书的热销,背后其实是儿童经济和亲子消费愈发受到市场关注的表现。山西晚报记者注意到,多家线上书店,围绕儿童文学类图书持续发力,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除满299减50和20元优惠券等常规手段外,还增加了一些限时优惠。  

家住太原市解放路的李女士说,她在“双11”很少网购,但是却给孩子买了不少书,“想让他爱上阅读吧。”李女士的孩子10岁,在她看来,是最适合培养“阅读”爱好的阶段,“而且像儿童绘本这种书,画过一遍就不能再用了。”所以这个“双11”,她一口气购入了5套丛书,大多是一些能让小朋友涂涂画画的绘本,“囤着用,能用一两个月。”她说。  

读者应根据自己需求理性消费  

11月3日,山西晚报记者咨询了太原市新华书店的一位值班经理,他表示,目前,书店暂时没有跟“双11”相关的促销活动,他们一般都是在读书节等日子做一些促销。  

说起很多市民愿意在网上大量囤书的事,他表示,首先,读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出发,理性消费,网购书时也应该选择一些口碑好的书店,毕竟网上一些书商提供的图书良莠不齐。新华书店也有自己的网上书城,大家可以搜索“太原市新华书店”“山西省新华书店”网上购书。  

其次,对购买的书籍要有一个阅读计划,除用于收藏或者工具书外,不要一味地购买而很少看,这样它们就成了家中的装饰品。如果你是租房居住,后期搬家过程中,它们还会成为额外的负担。“买书一时爽,可是买后不读又后悔,这种行为要不得。”  

此外,这位经理还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太原的人均读书量还是偏低的,大量囤书的市民总体来说是少数。不过,儿童读物、教辅类图书销售量相对较高,市民还是比较舍得在孩子身上多投入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个人的年龄、喜好、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等不同,喜欢的图书也不同。除非是工作、学习必需,否则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阅读一些不感兴趣的题材,也不要一时兴起,买了整套整套的经典名著而成为摆设。

山西晚报记者 宋俊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