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

前言

美国的蒂姆·伯顿可以说是目前好莱坞还不能完全满足大众口味的一位导演。在伯顿的工作中,他展现了丰富的创造性,影片并非伯顿为赢利而进行的工业化生产,它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想法、体验和情绪。

而且,因为伯顿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他对忧伤的哥特式和绚丽的神话式的热爱,他的影片不管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表达方式上,都带着一种很强的陌生化美学特征。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1)

一、论题思维的异化

任何一部影片,其内部的主题都是关于人类的情绪与思维。只不过,伯顿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更多的是从一个荒唐而扭曲的角度。

因为童年的不幸,伯顿对这个世界上各种扭曲、丑恶的东西,以及角色们心中的伤痛和矛盾,都非常的敏感。

但是,在面对消极因素时,并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也没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反而通过营造奇异的环境来突破人们的审美观,增加了人们对影片的感知与领悟的困难,延长了影片整体的美学魅力,使伯顿这个“异类”群体与“非异类”群体的沟通达到了高潮。

就拿《大鱼》来说吧,这是一部充满温暖情感的电影。《大鱼》是伯顿受其父亲之死的激励而创作出来的,它充满了家庭的温情,既是对其父亲的缅怀,又是对身为人子的负罪感。

《大鱼》采用了两种叙述方式,一种是讲述爱德华少年时代的传说,一种是讲述威尔对真实生活的看法。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2)

作为一个爱好自由的人,爱德华在自己的故乡也有过不少精彩的事情,比如带队夺冠,比如成为一名消防队员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甚至还在周游世界的时候,还认识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人物,比如马戏团的主人,比如一对孪生兄弟。

有一次,爱德华在他的孩子出世的时候,因为碰到一条大鱼,导致他的婚戒丢失,后来爱德华才姗姗来迟地把它找回来。

因为爱德华一直在谈论他的那些离奇的故事,威尔对此很是厌恶,于是就和他的爸爸分手了。直到他的最后一句话,威尔才明白,他用一种最纯粹、最真诚的语气,诉说着自己这段诡异的人生。

影片并没有表现出简单的父女之情,也没有强调抚养孩子的艰辛,反而让影片变得更加真实,融入了一种“相信童话”、保留天真、给予人们失落已久的温馨的思想。

而另一部电影,则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将这一家人之间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大鱼》相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题材更加宽泛,不再局限于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情,而是更多地表现出伯顿对这个世界的嘲弄。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3)

主角查理与威利·旺卡,作为两个朱古力厂的老板,形成鲜明的反差:王家与王家决裂,王家虽有巨额财产,但仍形单影只;至于查理一家7个人,因为极度贫穷,只能住在一个歪歪扭扭的屋子里。

他们的爷爷奶奶,乔治兄妹,乔治娜,还有约瑟芬,一共有三百八十一岁了。

乔治娜是个老年痴呆症患者,祖安和约瑟芬则是卧病在床长达五年之久,但他们却一直在互相帮助,虽然贫困,却从未剥夺过他们的幸福与亲情,这一点,让旺卡很是佩服。

在这部影片中,除了对家庭和谐的赞美之外,我们还能看到一丝波顿对有钱人的消极看法。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4)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一书中共有5名儿童得到了一张“幸运金”,他们可以凭此进入“万卡”的“朱古力”公司,参加“朱古”公司的竞技场,为“王家”而战。五个子女中,维奥莉特和奥古斯塔斯是对查理最大的羞辱和嘲讽,因为他们的强大,让他们从小就不懂得尊敬别人。

他们在巧克力厂里受到的教育最多。而平时对家长百依百顺的顽童维鲁卡,却被一只爱吃核桃的小白兔给逮住了,结果被一只小白兔当做烂核桃丢到了垃圾桶里。

伯顿在影片中力图向人们传递如下真理:首先,人们不能丧失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与仁慈,不能贪婪,不能专横;第二点,虽然毕奇先生和他的妻子并不富有,但他们的善良和坚强的性格使他们成为了查理最宝贵的财富。

二、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异化

小说中的角色陌生化是小说创作中的一种外在形态,是小说创作中作者对小说创作的一种异想天开的想象。

而站在观众的立场上,人在欣赏的时候,感觉很容易就会出现疲劳的情况,所以人会对陌生的、新鲜的事物产生一种期待。

就像心理学者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反复出现的事物很难吸引到注意力。在人的思想陷入了固定的、机械的感知觉定式中的时候,非传统的美学对象的出现可以给予人巨大的刺激,使人的感觉和精神得到了充实和满足。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5)

蒂姆·伯顿的作品中,角色的性格都被彻底地改变了,与大众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但却可以让人体会到那些“怪人”的情感和欲望,并产生共鸣。可以说,没有了陌生人,就没有了同情心。

首先,就是一种扭曲,一种夸张,这种扭曲,是最直接的。《剪刀手爱德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其实就是一部关于“美人和野兽”的故事,只不过爱德华的性格要比“野兽”更加古怪一些,因为在迪士尼里,被改造成野兽的男人,会在漂亮女人的爱情召唤下,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最后走向一段美好的婚姻。

爱德华原本是一位发明者制造出来的一台机械人,但是随着发明者的死亡,爱德华的身体和精神都出现了缺陷,一方面是因为他长了一对会把人吓走,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太过孤单,根本不懂得如何和人交流,只能在城堡里度过余生。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6)

不只是双手,就连爱德华的头发,面孔等等,也全都是一成不变的。但事实上,爱德华是一个非常和蔼、非常友善的人,他想要融入到人类的世界中去。

其次就是明显的“以丑为美”,将丑陋和邪恶的形象塑造成美丽和善良,而对于那些被伯顿认为是美丽和善良的形象,他会将这些形象从外表上剥离出来,让观众看到他们内心的邪恶、虚伪和自私。

比如,在动画电影《僵尸新娘》里,骷髅,僵尸,幽灵这些本来给人以恐怖,肮脏,或者是邪恶的印象,现在却变成了真实,善良,美丽的象征。

这位已死的女丧尸深情地盼望着她的爱人的来临,与年轻的人类维克多相识之后,她与其它死者一道,为维克多带去了快乐与激动。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7)

当维克多不得不面对一个两世之间的抉择时,丧尸新娘悄悄地退出了舞台,维克多成功地迎娶了一位名为维多利亚的人类少女。

同样的,伯顿也参加了《圣诞夜惊魂》这部电影,他不是导演,也不是编剧。在这部影片中,万圣镇里的妖魔鬼怪,在万圣节的时候,都会跑到这里来吓人,但实际上,这些妖魔鬼怪都是很单纯、很善良的。

在杰克的带领下,妖魔鬼怪们不再吓唬人了,他们真心实意地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过个美好的圣诞节,于是,他们开始为人类制作圣诞礼物,希望能带给大家快乐。

但结果却是,它们的善良,只会被世人所误解。

在影片中,“鬼”们的天真和勤奋,显然打破了传统。就算是一年一次的恐怖活动,也是厉鬼们事先准备好的,分工明确,经过长时间的排练,它们越是专业,就越是让人厌恶。在“以丑为美”的观念中,人们对妖魔鬼怪产生了怜悯之心,对“不领情”之人产生了反感。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8)

三、叙事气氛的异化

蒂姆·伯顿善于对场景、环境等进行创意处理,尽量让读者获得新鲜的感觉,甚至一个本来毫无特色的剧情,在他对周遭环境的改变中,也会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让读者在特定的叙述中感受到一种全新的情绪。而这些处理更多地表现为对哥特音乐的使用。

正如前面提到过的,伯顿的主要特点就是他喜欢哥特风格的艺术。哥特风格是维多利亚时代流行的一种风格,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浪漫风格,贺拉斯·瓦尔浦尔将其视为古典浪漫风格和当代浪漫风格相融合的结果。

哥特小说的叙事气氛表现为可以带给人们无尽的恐惧和兴奋,比如杀人,比如复仇,包括偏向阴暗和消极的超凡事件。但是,伯顿在创作上也不是完全照搬哥特式的。

更确切地说,伯顿在影片中所表达的,是一种哥特情怀,一种他根据自己的美学喜好而重新塑造的歌特式。这就让伯顿的影片在叙事气氛上比哥特更具有一种异国情调。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9)

比如《文森特》,伯顿在讲述一个七岁的孤单少年的童年,并没有像迪士尼电影那样,讲述文森特的天真和善良,也没有讲述他在艰难困苦中成长起来的故事,相反,他将自己置身于两个不同的世界之中。

表面上,文森特早熟,乖巧,彬彬有礼,但实际上,在文森特的心中,却有着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在他的想象中,他就像爱伦·坡所写的那种杀人如麻的形象,杀人之后,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煎熬,所以才会去挖掘她的坟墓,希望能发现她的遗体。当他把妈妈的“坟墓”给掘出来之后,妈妈就把他关进了她的房间里。

在这种情形之下,文森特还在进行着自己的思想斗争,他把自己被关押的事情理解为是那个杀人犯在“末日之塔”进行了一次自我流放。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10)

这当然会让长期看着轻松,乐观的迪士尼电影的观众感到很奇怪,但是它的确反映了伯顿自己的孩提时代。

从小缺少双亲的伯顿,常常和爱伦·坡的小说一起玩耍,而坡的恐怖和黑暗的气氛早就对伯顿的美学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之后的《小科学怪人》里,伯顿再次把自己的“异化”写成了一部以《弗兰肯斯坦》为荣的古典黑色小说。类似的,比如《断头谷》。

当好莱坞的电影,都是以一种近乎于机械化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时候,蒂姆·伯顿,就是一个另类的导演,他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伯顿的这种特立独行,使得这部影片具有了一种完全的“陌生化”,从其内部的题材,到外部的角色设定,到故事情节的总体叙事气氛,无不显示出其独有的性格,使得影片具有一种别人很难复制的新颖与狭隘。

结尾部分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伯顿才能以一种另类的方式,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获得更多的成功。可以说,“陌生化”一方面满足了伯顿自己对艺术的坚持,另一方面又给这个世界的“森林”带来了种种奇异的、异乎寻常的美学幻想。

蒂姆伯顿第一部电影(伯顿影片中的异质美学特征)(11)

参考文献

1.伯顿歌德风格的影片

2.《僵尸新娘》与蒂姆·伯顿之谜

3.蒂姆·伯顿大冒险

4.在歌德幽灵下开出纯洁的童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