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

梅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第六中学)

摘要: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高考试题如何体现数学文化呢?以10道有关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为例,从古今中外四个方面谈了高考试题的数学文化背景.

关键词:数学高考;数学文化;文化背景

1952年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就指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当使学生注意:数学在文化史上的巨大价值.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更是把“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十项基本理念之一,强调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要求把数学文化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高中数学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追求高分成了教师的最大职责和学生的主要任务,对以知识为载体,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形成批判意识,培养理性精神等缺乏认识和实践.曾有学者指出,我们长期以来不仅没有认识到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甚至不了解数学是一种文化,这种状况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

所幸,这种状况近年来已经有所改变,不少传播数学文化的高考试题应运而生,数学文化因这些高考试题而渐入高中数学课堂,这些试题也因传播数学文化而成为经典试题.在众多的经典试题中,湖北卷的数学文化题更显超凡脱俗和出类拔萃,此类试题以数学文化为命题背景,着重对数学知识、能力、思想和方法的考查,立境深远,构思精巧,内涵丰富。现列举部分湖北高考数学文化题加以分析,重在揭示试题背后的数学文化,以期抛砖引玉.

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1)

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2)

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3)

二、以古代中国数学文化为背景

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4)

【赏析】例4~例6分别以《九章算术》、《数书九章》和《算数书》为背景,相应考查球的体积公式、圆台的体积公式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数学知识.《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传世数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数书九章》成书于1247年9月,是对《九章算术》的继承和发展,它概括了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高峰.《算数书》成书于公元前186年以前,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数学著作,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秦和先秦的数学成就,为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的《九章算术》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而且开创了我国古代数学重应用的特色,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开始初步形成.三年三道试题,介绍三部数学名著,让《九章算术》、《数书九章》和《算数书》等数学名著一时间家喻户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试题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试题的本身.

三、以现代中国数学文化为背景

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5)

例8(2009年湖北卷·理13)如图5,卫星和地面之间的电视信号沿直线传播,电视信号能够传送到达的地面区域,称为这个卫星的覆盖区域.为了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发射了“中星九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它离地球表面的距离约为36000km.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则“中星九号”覆盖区域内的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的最大值约_____为km.(结果中保留反余弦的符号).

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6)

四、以现代外国数学文化为背景

超级有意思的高考数学题:赏析别具一格的高考数学文化题(7)

【赏析】例9和例10都是以角谷猜想为背景,分别考查分段数列和程序框图等数学知识.

这个猜想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被提出来的.在西方,它常被称为西拉古斯(Syracuse)猜想,因为据说这个猜想首先是在美国的西拉古斯大学研究的;而在东方,这个猜想由将它带到日本的美籍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Shizuo Kakutani)的名字命名,被称做角谷猜想.

这是一个形式很简单的问题.要理解这个问题,所需要的知识不会超过小学三年级的水平.所以,每个数学爱好者都可以来碰碰运气,试试能不能证明它.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已经有“无数的”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尝试过了,而且其中不乏数学天才和世界上一流的数学家,他们都没有成功. 虽然角谷猜想尚未得到证明,但它对培养数学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在高考、竞赛,甚至公务员考试中多次出现.

除了上面列举的10道例题外,湖北卷中的数学文化题还有:2010年理科第15题:三种平均数的几何表示;2011年理科第15题:斐波那契数列的几何模型;2012年理科第13题:回文数;2012年理科第14题:黄金双曲线;2013年文科第17题:格点多边形的面积;2014年理科第13题:数字黑洞等.以上试题情境交融、知能并重,背景涉及古今中外,视角触及天边眼前,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意韵,流淌着鲜活的数学思想,是精心打造的亮点之处和匠心独运的创新之举.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试题营造的数学氛围中,感受数学的思维方式,体验数学的理性精神,用数学的观点认识世界、观察社会、思考问题.同时,体现出高考数学以问题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为主线,在平凡中进行科学探究,在朴实中传播数学文化的命题意图.这些试题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已远远超出了试题本身.

期盼通过高考试题,使数学文化在高中课堂开花结果,使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深深地铭刻于学生的头脑之中,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 梅磊.湖北高考试题背后的数学文化[J].数学通讯(学生版),2012(11-12):104-106.

[2] 梅磊.形数三进高考 魅力涛声依旧[J].中学数学杂志,2013(11):55-5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