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

秋蟹味美营养高,即将迎来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很多肉类食物,螃蟹是很多家庭必备之选,螃蟹吃起来非常美味,而且含有营养成分,非常丰富,但是关于吃螃蟹的禁忌,我们还是要提前了解,不要拿自己健康开玩笑。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1)

螃蟹中的营养

100g蟹肉中含蛋白质14g,脂肪2.6g,碳水化合物0.7g,钙141mg,磷191mg,铁0.8mg,维生素A、B1、B2;还含有烟酸、胆固醇、甲壳素和10多种游离氨基酸。

今天才知道,螃蟹不能随便吃,为了健康,这5类人,切莫贪嘴

一:伤风发热者

如果摄入螃蟹过多,会诱发风寒积冷等问题。简单分析:伤风感冒,发热腹痛腹泻者,更应该注重饮食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而且吃进人体之后更容易加重咳嗽症状,让感冒问题难以痊愈。建议这类人最好避而远之,不要拿自己健康开玩笑。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2)

二: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螃蟹富含蛋白质,大量摄入之后,会促进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分泌,加重胃肠道,肝胆胰腺的负担,过量摄入很可能诱发胃肠炎,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病症。

所以,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最好避免或少吃,正常人也不能一次性摄入过多螃蟹,否则很容易导致脾胃虚寒症状加重。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3)

三、婴幼儿

蟹肉蟹膏含有大量蛋白质与其他肉类食物相比不太容易消化,并且很容易引发人体出现过敏情况。

婴幼儿本身体质就非常虚弱,过敏体质,哮喘,容易腹泻的婴幼儿,更应该控制摄入量,最好不要吃。家长朋友们一定要重视,不能让孩子任性妄为。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4)

四:存在“三高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

螃蟹本身含有较多脂肪和胆固醇物质,特别是蟹黄摄入人体之后,很容易增加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患病风险,建议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炎等疾病的人群还是少吃。

另外,螃蟹中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痛风发作期的病人不要食用;痛风潜在发作期的患者“限量”食用。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5)

五、怀孕的人

如果是怀孕期间,更应该控制螃蟹摄入量,因为螃蟹属于寒性食物,吃多了就可能会导致体寒问题,也可能会引发宫缩,对于孕妇以及当然也不是不能吃,控制好摄入量即可。

螃蟹中有4个部位,最好丢掉:

1、蟹腮:

蟹腮是很多人都知道不能吃的螃蟹不为这是因为螃蟹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是需要呼吸的,他们呼吸所用的地方就是蟹腮。蟹腮既可以帮助螃蟹呼吸,但这个部位也是用来过滤水里面的杂质等有害物质的,在这个地方可能会有泥土、沙子等成分。这个部位如果能清洗干净最好,不然只能丢掉了。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6)

2、蟹肠:

蟹肠在螃蟹的三角区域,这个部分也有很多螃蟹的排泄物,一旦摄入人体就可能会导致健康受到损伤,而且其中可能会含有一定寄生虫物质,如果不能彻底消灭也会增加病变风险。

3、蟹胃:

蟹胃在螃蟹的三角区域,其中有个骨质的地方,类似于一个小包,就是螃蟹的胃部了,这个地方也是不建议大家吃的。

4、蟹心:

蟹心是螃蟹的六角板部位,如果是有蟹黄的螃蟹,蟹心的部位就是在蟹黄的中间,可以看到,不要轻易地下嘴了。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7)

挑螃蟹四要点

第一:掂重量。

在同样大小的情况下,较重的那只说明肉更多、黄(膏)更满。具体的方法也很简单,找一只大小合适比较重的螃蟹为标准,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挑选重量差不多的。

第二:辨活力。

有活力的螃蟹说明新鲜而且健康,现在市场上螃蟹都是很好的。主要就是怕螃蟹活动过多消耗自己的重量和掉腿,这种情况只要轻轻触碰蟹眼就可以了,有活力的蟹眼能够快速把突出的眼睛多闪开。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8)

第三:看颜色。

看颜色分两步:一是蟹壳要青、蟹腹要白,不能发黑;二是蟹尾部要发红或发黄,并且高高翘起(蟹壳部分与蟹脐的根部要分离开、有满涨的感觉),说明螃蟹很好。

第四:捏软硬。

用手捏一下螃蟹的腿,如果感觉很软就说明这只螃蟹是很空的、没什么肉,蟹膏蟹黄也不可能很满。而如果蟹腿很坚硬则说明这是一只“健壮”的螃蟹。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9)

网络上传言“茄子和螃蟹都属于寒性的食物,两者一同食用必然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腹泻等问题的出现”。

其实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其中并未提及食用量和注意人群,首先并不能说任何人吃了茄子和螃蟹都会出现胃肠食物中毒的表现。

其次任何反应都应该考虑反应物数量的关系,对于正常人每日进食的茄子和螃蟹而言,本身使用量都是有限的。

特殊人群本身存在“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它是具有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以及大便性状异常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螃蟹吃多了不能吃啥(螃蟹不能随便吃)(10)

无论吃了什么,都有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泻等问题,因此来怀疑两种食物搭配产生的“危害”,并不科学,这也是“食物相克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特殊人群需要特殊对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