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新媒体从哪里入手(聊聊新媒体工作的那些事)

日记一则4/12:

1.2019年12月1日~2022年12月1日,这三年,我们错过了什么?如果没有疫情,我们又本该在哪里做些什么?

——如果就新媒体工作这块小范围的话,用相对比较积极点、阳光点的一面去回看这三年:正因这场全球灾难来临,逼得我们个人很多技能都是主动自学和试错实践,工作节奏再也不敢像2020之前“磨磨唧唧”,写公众号文章的人硬着头皮要学摄影学剪辑,搞平面设计的人迫不得已要学运营学编辑学直播,一些原本搞幕后创作、死活不肯露脸的同事在无可奈何下接受了“短视频幕前工作”,从最初的“畏畏缩缩”到最后“十足网红劲”。

当然,这背后更是大环境逼得那些原本在线下生意做得盆满钵满的传统企业开始重视线上新媒体。要知道2019年,还有多少企业主把“短视频平台” “直播”视为可有可无的状态。

2.代运营团队和品牌自运营团队,我有这样的观点:

代运营=代“孕”营?你给钱对方,孩子不在你自己管教下,对方帮你寄养(孩子),并承诺一年半载会把你孩子养得肥肥白白,当然要看钱买奶粉伙食,贵有贵养法,便宜有便宜养法。

自运营=家婆带孩子?你同样要每个月交家用,但不同的是,个人对你负责还是团队对你负责。一种情况是你家婆家公可能经验不足,但孩子是在你眼皮底下,与你共同抚养成长;另一种情况是你家婆家公经验足够,不过你觉得外面机构人力物力资源更庞大更专业,对孩子的成长会更快速更健康。

但无论选择代运营、自运营,要做成1个“有血有肉”的新媒体账号和养好1个孩子一样,背后的人是绝对要付出真感情的,要把这个号要视如己出,而品牌正好是构成企业与消费者情感的纽带。

3.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很多传统中小企业老板基本是把新媒体人当作写企业内刊的那班人,而没有太意识到一点:新媒体的主力是致力于解决企业品牌、公关、营销、用户经营等问题。

4.上个月,好怕被广州疫情封控,所以提前去超市囤了好多方便面,白象方便面这个牌子还是人生中第一次买。

我想表达的是:品牌传播起到的销售作用真的是无比大,小时候因为电视广告把康师傅当“奢侈品”,出来工作后因为一个同事随口一句“日本仔的面条泡很久都不会肿”,就开始尝试买“合味道即食面”,今年网上刷到太多白象的事迹,街上看到产品身影也逐渐多了起来,本质上决定自己下单都是那消费者从众心理,人云亦云跟风节奏。

公牛开关插座质量好不好,鬼知道?普罗大众居家用户,又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哪来那么多时间精力去深挖产品的参数,只不过你公牛10年前就铺天盖地砸广告店招牌,心里就默认了这品牌信誉。

5.新接手一个前任运营的账号,花时间去研究——找出过往作品点击量、评论量或者转发量高的,抓取上选题的关键词,分析出爆款的逻辑和规律,那随着调查多了,就渐渐开始知道这个账号的目标用户更喜欢看什么,做出来的就更容易传播。

6.集中全部注意力,单点突破往往能够确保短期内的竞争优势。企业和人的发展都一样,哪怕其他方面做得并不优秀,但一定要先打好自己最亮、最擅长、最容易成功的那张牌。

7.醒醒吧,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大部分人做自媒体创业的,还没在企业打工赚得多,尤其是单干的,半年都熬不过。那些很多“割韭菜”教程,都是把自己包装得很厉害,“什么狗屁资质的导师将自身经验归纳总结开发了一整套新媒体创业课程,某一套课程已成功帮助了上千名付费学员完成新媒体创业这件事,实现了人生的巨大改变。”——ta真有那么牛,这吊毛会天天花时间,想着赚你那课程费?

8.新媒体的任何创意都要基于综合目标用户、主题产品特点、市场环境、表达场景等多方面的考量。

9.做企业新媒体内容,感觉来来去去都是要围绕两派人的利益平衡点,左派是要内容直接尽快带来肉眼可见的订单、招商,类似叫卖式的销售作用;右派是要内容得到更广的传播,最好产品和品牌都火出圈,用户看到不一定要买,但一定要有证明到占领用户心智的依据。

10.上了35岁,想要历练成企业里“尚有剩余价值”的职场人,1 N=1个核心能力 N个辅助技能是走不开的,没有前面的1,后面再多N只是打杂的,你可以是2 N,但如果都是N,那就很难在竞争市场里生存下去。

能让人活下来的,好像并不是梦想,而是口袋里的余粮。加油吧,新媒体打工人,今年一定要好好活下来呀!晚安!

转行新媒体从哪里入手(聊聊新媒体工作的那些事)(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