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乐昌有什么景点(带你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

韶关乐昌市位于广东省与湖南省的交界处。这里是广东省最北处,也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这使得乐昌市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每年四季都会吸引不少游客过来缅怀历史,追忆那些已经过去的历史痕迹。今天,小编就大家一起来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

一、应山古村

韶关乐昌有什么景点(带你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1)

应山古村,位于广东省乐昌市,村中全为白姓人家,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古村有600年的历史,因为这里曾经是乐昌的必经之路。村落主要建筑以清朝为主,古建筑排列整齐,建筑风格独特,以青砖瓦房为主,路面全部石板铺垫,屋梁雕刻精美,顶墙彩绘有人物花鸟图案画,栩栩如生,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好,目前还保留部分明国时期的名牌号。

应山古村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因昔日南北走向的乐宜古道和东西走向的湖广古道在村口重合,从而成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有意思的是,它不同于南雄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有百家姓氏,而这里则只有一个大家族白姓。据说白氏祖先原籍湖南长沙,因先祖宋元丰年间考中进士,官拜通直大夫而授广西玉林州知事。卸任归里后途经黄圃,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传至白氏第十三世后南迁岭南,在这里建起了应山村。

韶关乐昌有什么景点(带你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2)

应山村建村时间较早,据黄圃《白氏族谱》记载,在明朝永乐五年丁亥岁(1407年)是乐昌白氏璧公第十三世孙如素(思谦之侄子)在该地开基创村的。经两代人之后,分别扩建了上下两排房屋,初具人村规模,因为独得地理条件的优越,加上社会的安定,人财并旺,家兴村大。万历年间(1573——1578年)开始,大兴土木,建房扩村,同时人丁向外移居,首次出现鼎盛时期,这是应山村到后来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大规模出现的根本原因。再发展到清康熙——乾隆年间(约1660——1780年),在此段历史时期应山村已崛起为白氏在乐昌乡间中的最大人村之一。总人口达七百人,据族谱有关记载:乐岸公一家就有三十多口人。此时村子大兴土木,在重新扩建的同时,又一次人口向外移居,留住村里的人家,多数是家底殷实富裕的,人力充足,财气盛大,在黄圃各地大置田地,购买山岭寮场,公益事业大大发展,扩路建亭,玉环大拱桥(1766年创建)及凤翼亭(1792年创建)就在这段时间兴建的,从这些事实表明了应山村大发展。

韶关乐昌有什么景点(带你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3)

如今的应山古村坐南朝北,背依凤凰山,前临卢溪河,山清水秀,村前是一片肥美的油沙地。村里至今仍保存着成片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它占地约36000多平方米,前低后高,前窄后宽,整体虽不很规则,但基本上是按前后九排,每排九幢来排列的。其中有几幢独立的则被村民称为“单脚屋”。古民居一色的青砖黛瓦,青石条屋角和硬山屋顶,厅堂式二层结构,前有天窗天井,后有屏墙,左右厢房,而门前瓦椽均有不少精美的石刻、木雕、壁画等装饰工艺。村前屋后的街巷,也全部由石板铺设。

韶关乐昌有什么景点(带你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4)

二、朱家紫阳书院

韶关乐昌有什么景点(带你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5)

紫阳书院屹立在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河滩南畔,是当地较大宗祠。此书院于20世纪40年代初建,50年代改为朱氏宗祠。坐南向北,俯视涓流潺潺的辽水,背倚苍翠如黛的仙人顶。

据说,“紫阳”为“朱子之学”,大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曾在皖紫阳山苦读,后朱熹将其作“听事堂”,称“紫阳书堂”,朱氏以此为书院名,旨在倡导先祖学道。

祠堂长约30米、宽15米、面积1716平方米,巍峨耸立。主建筑拴在祠内中轴线上,分前楼—中厅—上房,两侧为厢房、套间,上下二层,共34间。前楼二层墙脊弧形拱翘,逐层递减,且面饰浮雕,两边雕蛟龙。正脊浪纹曲线绕成,自然流畅。角翘飞禽,气势非凡。墙顶牙纹,方柱檐,下设平箕。门额嵌“紫阳书院”匾,顶正中竖镶“梯凤阁”石匾。上房(后厅)与中厅装饰同出一辙,柱角蹲1头石雕小狮,玲珑可爱;下部浮刻对联“沛国家风高日月,考亭世第寿山河”,其寓意深远。后壁置木雕神龛,悬“孝思堂”匾。

整座建筑古朴端正,精湛装饰,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精品。虽然现在沧桑斑驳,仍厚重凝重,意蕴悠长。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对面山墓群

韶关乐昌有什么景点(带你认识韶关乐昌市的那些古韵美景)(6)

对面山墓群位于乐昌市城西南1公里处的河南乡大拱坪村后。1987~1988年发掘。清理墓葬202座,是迄今为止广东清理古墓葬数量最多的墓地。对面山是一处高约30~40米的低丘陵山地,西北距武江边上的洲仔秦汉城址仅1公里。墓葬分布在东西长400米、南北宽250米的范围内,可分为四期。其中一至三期墓均为竖穴土坑。人骨与葬具均腐朽无存。

第一期,属于前段的有6座,墓葬形制有带腰坑墓(Ⅰ型)、窄长坑墓(Ⅲ型)、长方形坑墓(Ⅳ型)。典型器物主要是陶器瓮、缶,陶器拍印组合纹,以夔纹为特征。铸饰勾连雷纹的铜戈也归入本段。大致属于春秋时期,最晚不迟于战国早期。属于后段的有17座。墓葬形制有二层台墓(Ⅱ型)和Ⅲ型、Ⅳ型墓;主要随葬品有铜器鼎、匕首、矛、斧、削;铁器锸、斧;陶器瓿、鼎、罐、小盒、碗、杯等。铜器鼎、矛、斧均是战国时期所流行型式,饰重方格交叉纹陶罐,是战国时期的典型器。年代为战国时期。

第二期,属于前段的有53座。墓葬形制有Ⅱ型、Ⅲ型、Ⅳ型和带墓道刀形墓(Ⅴ型)、带墓道凸字形墓(Ⅵ型)。主要器物是铜器鼎、剑、匕首、矛、戈、斧、削、半两钱;铁器锸、斧、刮刀;陶器瓮、瓿、釜、带把釜、鼎、甑、罐、四耳罐、直身罐、盒、小盒、三足盒、碗、圈足碗、盆、杯、灯等。年代在秦至西汉前期。属于后段有77座。墓葬形制有Ⅲ型、Ⅳ型、Ⅵ型;主要器物是铜器镜、五铢钱、‘大泉五十’钱;陶器瓮、釜、鼎、甗、甑、罐、双耳罐、四耳罐、五联罐、直身罐、罈、簋、盒、碗、盆、魁、壶、匏壶、灯、灶、囷、仓等。其中一一六号墓出土陶罐刻铭一组文字“初元五年十月甲申郴黄稚君所为囗囗与苏囗路药器令稚君药万岁令子路藏药千岁为子孙所宜囗囗”共40余个,至为珍贵。“初元五年”为公元前44年。本段年代为西汉后期,即汉武帝灭南越国时起,至新莽灭亡时止。

第三期,属于前段有25座。墓葬形制有Ⅲ型、Ⅳ型、Ⅵ型,但Ⅲ型墓仅为个别,多数是Ⅳ型墓。主要器物是铜镜;铁剑;陶器瓮、釜、三足釜、鼎、甗、薰炉、罐、双耳罐、四耳罐、直身罐、簋、盒、小盒、碗、圈足碗、魁、酒樽、壶、温壶、瓶、灯、井、囷、仓、屋等。年代为东汉前期,属于后段有13座。墓葬形制仅见Ⅳ型。主要器物有铜镜;铁器刀、锸;陶器瓮、釜、三足釜、鼎、薰炉、双耳罐、四耳罐、直身罐、簋、圈足碗、魁、卮、酒樽、壶、瓶、灶、井、屋等。年代为东汉后期。

第四期为晋至唐时期的砖室墓。主要形制是单室长方形券顶,但南朝有双室并列合葬墓。随葬品主要为青瓷器,有四耳罐、碗、盘、碟、盏,还有陶釜、滑石猪、铁剪、刀等。此外,唐墓出有开元铜钱,一座南朝墓有“永明五年”(487年)的砖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