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失事死里逃生几次(因飞机失事不幸逝世)

今天,鼎龙文化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沉痛公告,经“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确认,公司财务总监方芳于2022年3月21日因飞机失事不幸逝世,逝年三十岁。

对此,有网友在下方评论,认为“逝世”用词不妥,只能用“身故”“去世”。真的不妥吗?

飞机失事死里逃生几次(因飞机失事不幸逝世)(1)

飞机失事死里逃生几次(因飞机失事不幸逝世)(2)

逝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去世”。百度百科,解释为“去世,死亡,为褒义词,多用于对有一定社会威望或者有一定社会贡献的逝者的尊敬”。

身故,百度百科解释为“身亡,去世”。

去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成年人死去,逝世”;百度百科解释为“人死去”。

由这里解释可以知道,鼎龙文化发布的公告中用“逝世”用词是妥当的,表达了公司对逝者的尊重。

“逝世,去世,身故”都是表达人死亡的意思,只不过“逝世”多用于书面语,显得更加庄重。“身故”也多用于书面语,但基本不表达尊重之意。在保险条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般身故”“意外身故”这两个词,一般身故,多指由身体内在原由所引起的死亡,例如疾病身故,就是一般身故。意外身故,因外部原由、瞬间造成的事故,如车祸、被歹徒袭击、溺水等死亡的就属于意外身故。“去世”一般多用于口语,书面语也用。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关于死亡的说法就有好多种。

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对“死亡”有不同的叫法。天子(皇帝)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死为“不禄”;庶人死就叫“死”。到了清代,对于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曰“卒”。

根据人的年龄有不同的说法。婴儿之死叫“夭折”。不满20岁死亡的称“殇”,此又分为三类:8~11岁死者为“下殇”;12~15岁死者为“中殇”;16~19岁死者为“上殇”。但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者则不为“殇”。青壮年死者谓之“夭亡”,但于讣告上均写“疾终”。老年死者谓之“寿终”。如系家族最高长辈,男加“正寝”,女加“内寝”字样。所以后世“正寝”二字已成为死的代名词。

根据人的死因有不同的称谓。为某种事情舍命者谓之“殉”,如为职责因公而死谓之“殉职”;为国之死称“捐躯”;战争中死于阵地者谓之“阵亡”,现作“牺牲”;烈士之死称“就义”。死于外地谓之“客死”;死于非命谓之“凶死”。病榻之死称“断气”,突然病死称“暴亡”;遭遇祸难,遭受迫害而死叫“罹难”等。

民间对死的敬称(礼貌用语)。有借道家的“仙逝”、“返真”、“登遐”者;有引用阴阳家“就本”、“星殒”者;一般称人死为“辞世”(与世长辞)、“过世”、“去世”、“逝世”,“作古”;在吊唁时见之于书面的一律称“千古”;灵牌、引魂幡上一律写“已故”。

根据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称谓。和尚死谓之“圆寂”、“示寂”;喇嘛死谓之“涅槃”;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教徒死谓之“归主”;回民伊斯兰教教徒死谓之“无常”等。

此外,方言、土语、俏皮话称死者有不同说法。如“见阎王爷去了”;“撂挑子了(言已放下人生重担)”,“嗝儿屁着凉了”、“翘辫子”、“踹腿”、“蹬腿儿”等。这些词多具有贬义,不能用在丧礼和其他正式场合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