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最大胆的一句话(长安十二时辰四种人性)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胆的一句话(长安十二时辰四种人性)(1)

《长安十二时辰》连续火爆这些天,相信有一大批剧迷已经迫不及待地坐等更新了,上回更新到16集,然后两天没有动静着实让人心焦,再打开电视机看到20集新剧,简直高兴得蹦起来,放下一切手头工作,先追了再说。《长安》一共是48集的电视剧,刚开始真有点看电影的感觉,好不容易接受这是连续剧了,说好的25集又变成48集,总而言之,这部剧不管这么分集怎么播出,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

整部剧的剧情看过了也许会忘了,但其中反射出的人性却是难以忘记。高管的自私自利、崔器的中途叛变、元载的昭昭野心、甚至是李必的疑心重重。

特别有感触的一个画面,就是皇帝身边的郭公公来给李必传口信的那段。郭公公命令李必马上终止捉狼行动,立刻将郭小敬重新扣押牢中。李必当然不从,分辨道:狼卫确实还未除尽,他们还藏在长安某个角落,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跳出来谋害百姓。郭公公说这是何监的意思,如果不从,那一群大臣连同太子都要受到牵连。这时候李必回了一句,那长安的百姓怎么办?郭公公看了一眼李必,答曰:大鹏展翅九千里,它看不见地上的蝼蚁。忽然之间,就明白了,大唐由盛转衰的根由。

自古以来,民是一国之根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一个国家的高层再也不能施恩于底层,而是一味剥削压榨,迟早会有被推翻的一天。在和平时代,他们靠着百姓养活,但是到了危机时刻,国家存亡之际,他们却从不管百姓死活,这样的国家不亡才怪。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而唐朝的鼎盛时期就是从唐太宗到安史之乱这段时期。其实到了唐玄宗后期国家已经是内忧外患,百姓被各种税赋压得喘不过气,可是高层们还是沉浸在天朝第一大国的美梦中,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两唐玄宗本人更是一心享乐,罔顾百姓。这样的统治即使不能立刻消失,也会逐步走向灭亡。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胆的一句话(长安十二时辰四种人性)(2)

还有崔器背叛靖安司,在张小敬知道自己会被抓捕想要逃跑的时候,崔器挡住了他的去路。崔器虽然人脸上有些残疾,虽然人也有点傲慢,虽然之前去办公的时候有些懈怠,但总得来讲,人品还是说的过去的。当初他和张小敬并肩作战,简直不要太帅。然而了,就是这样一个算的上战友的人,说叛变就叛变了,原因何在?

是因为嫉妒。崔器和张小敬都是李必手下干将,然而长安十二时辰这一整天,李必眼里心中最信任最看重的人,是张小敬,而不是他崔器。这就是小人物和大人物之间的差距,其实很多时候小人物的付出并不比大人物少,他们吃了同样的苦受了同样的罪,只是因为天分不够或者运气不足,就不能得到同等待遇,这是一件挺让人郁闷的事儿。如果说这个人就是一个浪荡公子不求上进的人也就算了,偏偏还是一个建功立业心切的有志青年。再加上这个时候别人的怂恿,脑子一热就反了。

就像是你正在这里处处受到压制,心塞得不得了呢,忽然那边递过来一个又大又绿的橄榄枝,你说搁在平常人身上,那还不是一步三颠得跟了别人去,讲究什么同僚情分,要真是这样,当初你看不上我用别人的时候,咋不讲情分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走你!

《长安十二时辰》里有一个人物,他一出现就感觉这个人不简单,他就是元载。十几个肥胖的女子围城一圈,他独坐中间。她手下那个可爱的小胖女童说:“公子没钱买炭,用人取暖。”这个人那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大理寺评事”,从八品芝麻官,但这个小官不简单,他有野心,有非常大非常大的野心。从他和王韫秀的一番对话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其人注定不会久居人之下。

一开始,王韫秀一直在夸自己阿爷官职多高,而元载又多么卑贱。这其实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元载不依了。他啪的一巴掌扇到了王韫秀的脸上,极其认真得对她说了一番话:“自古以来功名苦后显,富贵险中求。我出身微末,虽是八品小官,那也是我吃过不知道过多少苦一点一滴挣来的,一点不输你父亲。”实不相瞒,当时他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忍不住为了鼓掌,简直太帅了。毫无疑问,他说出了多少没有背景全靠自己往上爬的寒门子弟的心声,那一刻,元载是伟岸高大的。王韫秀被带到元载的房间,闻到了香气,就说,这种香是你这种八品小官能熏得起的吗?元载又说了一句让人对他刮目相看的话,他说:要就要最好的,如果得不到最好的,宁可不要!

长安十二时辰最大胆的一句话(长安十二时辰四种人性)(3)

我想,这种再苦再难都不放弃自己的励志行为,也许是元载一生中最闪光的亮点了吧。其实一个人为了梦想偏激一点无所谓,但是后面的做法就是人品问题了。元载曾经问了一个问题,京城还有谁家的名媛没有嫁出去?老点了也行,甚至退婚的也凑合。这一句话,就让他七尺男儿之身再无容身之地。他的心思一目了然,就像通过姻亲给仕途开辟一条康庄大道,这样的男人最让女人看不起。元载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在王韫秀面前演了一出戏,一出英雄救美的戏,可恨的是,凶悍如王韫秀竟然傻乎乎的上当了。当很久以后,她发现自己并不是元载的心头所好,不过是通向官场的一个阶梯,不知作何感想?

最后来说一说李必,李必从家国大义上来讲,真的是无可挑剔,跟那些只知道索取俸禄却尸位素餐的人比起来,李必的呕心沥血简直让人感动到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缺陷——疑心极度严重。

或许是因为处在高位的人,都会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吧?从唐玄宗,到林九郎,再到李必,他们个个都城府极深,疑心很重。李必把张小敬从监狱里调出来之后,想用他办案。可是案情总是不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好像总有人比自己提前一步,所以李必就想一定有内鬼。可是内鬼是谁呢?他怀疑过张小敬,还怀疑过张宾,甚至到后来,还怀疑自己的老师何监,而事实上,这些人都在忠心耿耿得办事,真正的内鬼是一个不起眼的通传而已,他却怀疑到了最亲密的人头上,这份疑心真的是没救了吧?

试想一下,你正在为自己上司掏心掏肺得办事,忽然他来了一句,我能相信你吗?你会是什么感受?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这样,替你办事的人才能毫无顾忌,所向披靡,不是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