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为何被后人所推崇(不是记忆中的唐雎)

春秋战国时期,安陵是附属于魏的小国,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嬴政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他派人对安陵君说,愿意拿秦国500里的地盘跟他换只有50里的安陵国国土。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

当年,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于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这些事据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而秦王又故伎重演。

唐雎为何被后人所推崇(不是记忆中的唐雎)(1)

这是大家从小耳熟能详的故事,可是小编却有几点疑问。

1、基本情节合理吗?作为一方域仅五十里之小国,当天下板荡之际,只能成为臣服大国强国的附庸,事实上是很难作为一个“国家”独立存在的。以秦王横扫六合之兵威,弹丸之地旦夕可下,何须自讨没趣,进行一番外交斗争呢?

2、唐雎当时多大岁数?“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西出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唐雎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至于此,甚苦矣。”这便是《战国策》所载唐雎首次使秦事。当时唐雎“九十余岁”,自称“老臣”,秦王则以“丈人”呼之。照此推衍,唐雎十年后说信陵君,十五年后说春申君,已过百岁,至为安陵君使秦而面见秦王嬴政,上距说秦昭王四十余载,唐雎已为一百三十余岁之老朽!百岁老人面折廷争折冲樽俎,而令秦王惊惶失态俯首听命,这只能是编排出来的一幕滑稽剧。

唐雎为何被后人所推崇(不是记忆中的唐雎)(2)

3、唐雎的剑哪来的?根据当时的法律,使臣上殿禁止携带武器。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5-221年间,秦王早已有过前车之鉴: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荆轲视死如归、大义凛然。难道是秦王狂傲到了极点,任由使者携剑以示气度?那唐雎该不会用的秦王之剑吧?秦法规定“群臣、使臣不得持尺兵”,秦王不在此列。但即便接见,也只能殿下侍候。当然也不排除秦王想羞辱唐雎,故跟他对立而坐。但是,无论唐雎有没有接近秦王,拔出秦王之剑也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唐雎的这把“剑”不是藏匿而来,也不是操持而入,更不是取之于人,乃是人们同情弱小的心灵之剑,是从天而降的一把“正义之剑”!

因此,《唐雎不辱使命》事出虚妄,当可定论。不仅违背了历史的真实,作为文学作品,也违背了生活的真实。当代学者缪文远先生在《战国策考辨》一书中断定,是章出自秦末汉初纵横家之“拟托”。朱东润先生也认为:“本文情节当出于虚构,不能视为真实的历史记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