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射杀六大凶兽(一个被误读了2500多年的典故)

“惊弓之鸟”一个世人皆知的历史典故,却也是一个被误读了千年的典故。其乃出自于《战国策· 楚策四》,意指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原指以巧制胜,现以"惊弓之鸟"来形容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可就是这样一个流传千年的经典事例,近年来却有很多的学者对其产生异议,难道说只要拉空弦,就能让受惊之鸟空中坠落吗?真相没那么简单。

后羿射杀六大凶兽(一个被误读了2500多年的典故)(1)

我们首先回顾一下“惊弓之鸟”的故事情节。战国时期,魏国大臣、著名射手更羸(gēng léi)与魏王在高台上谈事,这时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便对魏王说:“我可以不射中鸟就能使鸟掉下来。”魏王表示怀疑,于是更羸就随意的向天空射了一箭,箭矢虽没有射中大雁,可大雁却从空中掉落了下来。事后,更羸向魏王解释了自己的这波神操作。

后羿射杀六大凶兽(一个被误读了2500多年的典故)(2)

2500多年来,相当多人误将文中的“虚发”翻译成“只拉弓不射箭”,但这样的理解根本就是错误的,针对其含义我们可以参考成语“箭无虚发”,其意思就是“射出的箭没有不射中目标的”,所以其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不射中目标”。

后羿射杀六大凶兽(一个被误读了2500多年的典故)(3)

除此之外,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关于弓箭’的基本常识:在古代,越优秀的弓越不允许无缘无故的空放,因为拉弓所需要的力量极大,只有箭矢才能把弓的能量带走。如果射手空放的话,那么弓弦所积蓄的巨大能量就会反作用于自身,轻者伤弓,重者伤人。而更羸作为一名专业的弓箭手,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又怎会犯下如此严重的错误呢 。因此,更羸不是放空弦,而是故意不射中目标,让受惊之鸟由此落地。

后羿射杀六大凶兽(一个被误读了2500多年的典故)(4)

当然,“惊弓之鸟”虽说出自史书《战国策》,但其真实性却遭到了学者的质疑,毕竟在那个年代想要找到一只缓慢飞行的受伤之鸟,基本上就不可能,更别说后续的一系列神操作了。可就是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如今课本上却还是将其解读为:更羸放空弦而惊落鸟,或许人们将一直误解下去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