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旧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

北阙,皇宫北面的望楼。后作为朝廷的代称。上书,向皇帝写信陈述政见。敝庐,破旧的茅屋。诗人谦称自己的家园。二句言决意不再求仕。不才,诗人谦称自己。疏,疏远。二句写自己因无才而被明主闲弃,因多病而被故旧疏远。委婉地表示了对朝廷不用人才,故人不加援引的怨愤。青阳,春天。典出《尔雅释天》。岁除,年终。二句慨叹白发催人老,年终春近。永怀,长久地思虑。二句言夜间辗转反侧不能入睡,窗上映着月光下松树的虚影。

译:

从今后不到北阙向朝廷上书,

还是回家乡到那简陋的茅庐。

本无才自然要遭到圣主抛弃,

因多病与故旧也是来往稀疏。

白发催人一天天变得更衰老,

春天即将来临一年快要逝去。

长久的忧思愁得人难以入睡,

月移松影映上寒窗一片空虚。

评: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一首名作,曾被选入著名的选本《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还有一个故事,据《新唐书孟浩然传》:孟游京师,王维邀入内署。玄宗至,问其诗。浩然自诵所作,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唐摭言》卷十一也有类似记载。然据当代专家考证,从王维出仕的时间来看,这故事并不可信(王达津《王维孟浩然选集》)。

开元十六年(728)孟浩然40岁,长安应试落第,虽有王维,张九龄为之延誉,仍然未果,此诗首联,即以自怨自艾的语气抒发了他的失意幽思。求仕不成而归敝庐实非所愿,是不得已也。

颔联回述失意的缘由,正话反说,感情十分复杂。孟浩然抱负甚大,颇工词赋,而称不才者,含有才不被人识,良马未遇伯乐之意。可见明主也不甚明,诗句中有埋怨之意。但是明主也含有谀美之意,反映他求仕之心尚未灭绝,仍希望皇上用他。这句写得有怨悱,有自怜,有哀伤,有恳请,含意十分微妙复杂。多病暗示自己途穷,故人疏写出世态炎凉,因故人疏而致明主不识自己,这三层意思,最后一层才是主旨。

颈联写宦途渺茫,功名未就,人已老而时易逝,心中的忧虑和焦急。白发,青阳皆无情之物,曰催曰逼者,真切地表现出诗人汲汲求仕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尾联以景结情,写出诗人焦虑难堪的情态。松月夜窗虚,写景实是抒情。迷濛空寂的夜景,正衬出内心的落寞惆怅。虚字语涉双关,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全部包括无余。

这首诗语言看似直白显豁,实则含意丰富,句句语涉数意,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艺术风格悠远深厚。

最后说一点诗外话。清代纪昀把此诗颔联“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略加改动,就成了一副讽刺庸医的对联。

上联,不明财主弃

下联,多故病人疏

上联是说,由于医生不明医道医术差,所以有钱人就抛弃了他;下联是说,由于医生常常把病人治死了,所以就很少有人找他看病了。

纪昀是清代才子,善作对,他改的对联也很有意思。

附图: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1)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2)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3)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4)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5)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6)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7)

古稀不负好时光七律(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