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

百年百将96:谭震林

作者:相忘于江湖

都是解放期间的"战神",东野的林总和华野的粟司令谁更厉害?

这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电视剧《大决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战例: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与淮海战役决战碾庄,林总和粟司令都是5个纵队攻坚10万敌军。锦州从廓清外围到拿下主城用了6天半时间,可是围歼碾庄的黄百韬却整整12天。

锦州战役歼敌10万,敌军伤亡2.4万东野伤亡2万,而辽沈战役全部伤亡6.9万人。碾庄围歼战,华野歼敌10万,敌军伤亡6万华野伤亡6万,而淮海战役全部伤亡12万人。

实际上,碾庄围歼战与锦州攻坚战虽然有一些相似,但背后更多的还是不同。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锦州三大集团指挥员分别是韩先楚、邓华、段苏权,可是碾庄战役指挥员前期是粟裕、陈士榘,后期围歼黄百韬的指挥官却换成了谭震林和王建安。

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1)

粟裕在淮海战役前线

淮海战役的酝酿、发起、过程与辽沈战役相比,突发事件更多。

1948年9月24日,华野仅用8天就拿下12万人驻守的大城市济南。

此时辽沈战役早已发起,粟裕也向主席建议发动一场大的歼灭战,战场设在淮阴、淮安和海州,所以称"淮海战役"。这一方案得到中野刘伯承等人赞同,主席也完全同意。

徐州敌军沿着陇海铁路摆出一字长蛇阵:西面商丘、砀山邱清泉2兵团,徐州以东碾庄、曹八集李弥13兵团,东边新安镇、运河车站黄百韬7兵团。徐州有刘汝明兵团,海州李延年第九绥靖区,贾汪冯治安第三绥靖区,徐州以南宿县还有孙元良兵团。

刘伯承看到此阵型,调笑蒋氏:这个人信奉耶稣,先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了。

而粟裕和远在西柏坡的主席,则反复斟酌选定第一个刀下之鬼:黄百韬!

黄百韬有幸成为第一个倒霉蛋,就是因为远离徐州便于分割。陇海线以北是山东解放区,以南有苏北解放区,后勤保障没问题。从战略选择上,干掉黄伯韬等于砍掉"蠢猪"刘峙一条胳膊,同时调动邱清泉、李弥,便于我军在运动中寻机歼敌。

主席和粟裕选定黄伯韬兵团,定于1948年11月8日发起攻击。

距离总攻还有几天时间,粟裕突然发现黄百韬有西撤迹象。但是,刘峙为了嫡系44军和大量私产,严令黄百韬等44军赶来一起撤退。而粟裕临机决断,提前2天发起进攻。

黄百韬在新安镇等了44军2天,却没有在运河上架设浮桥。

1946年11月8日,贾汪的张克侠59军2个师和何基沣77军1个半师共2.3万人战场起义,华野周志坚13纵迅速通过防区抢占曹八集,关上了黄百韬兵团西撤的大门。

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2)

何基沣与张克侠

但是黄百韬毕竟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将军,立即下令就地抢修工事。

此时,愚蠢的刘峙没有命令李弥向东突击曹八集解救黄百韬,反而下令李弥兵团快速西撤徐州。黄百韬有如此"猪队友"想不灭亡都难。11月11日,华野5个纵队终于合拢了包围圈。

华野参加攻击的有5个纵队:陶勇4纵、王必成6纵、张仁初8纵、聂凤智9纵、周志坚13纵,总兵力此外还有陈锐霆的特种兵纵队,主要是80大炮和几辆坦克。

西面阻援的有10纵宋时轮、刘培善统一指挥7、10、11纵阻击邱清泉、李弥兵团。苏北兵团员韦国清、吉洛指挥2、12纵、鲁中南纵队和中野11纵准备截断援敌退路。

但是,让粟裕没想到的是碾庄真是一个砸不烂的"铁豌豆"和"硬核桃"。

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3)

这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常闹水灾,老百姓房屋都有两三米土台子,村子四周有围墙和外壕,还有很多水塘、洼地,加上之前是李弥的防区,构建了地堡群、交通壕、散兵坑,黄百韬加以改造成了坚固工事。这下子,遭遇战的华野吃了大亏。

11月11日晚,王必成6纵17师率先出战,苦战一夜收效甚微。

12日,华野"五虎将"同时出战:陶勇4纵攻击强敌25军,王必成6纵、周志坚13纵攻击100军,张仁初8纵攻击另一强敌64军,聂凤智9纵攻击44军。一连三天进展不大。敌军还空投了一个通讯科少校科长降落在碾庄,黄百韬大呼"天助我也"!

邱清泉、李弥两兵团16万人也在蒋校长催促下猛攻,就连"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宋时轮和3个纵队也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刘峙还搞了个"庆祝"仪式,一帮记者蜂拥而至。

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4)

刘峙

一向沉稳持重的粟裕在电话里批评周志坚:下去整顿一下再打。后来粟裕回忆:上至主席,下至我们,一开始对黄百韬战斗力都估计不足,我们碰上钉子,又不敢向主席叫苦,只有豁出命去打。

1948年11月14日晚,粟裕紧急召集5个纵队司令、陈锐霆、谭震林、王建安等人开会,会上有人提出,黄百韬每隔5米就有一挺机关枪,硬攻损失太大。粟裕决定发挥土工作业的传统优势,

由于陈士榘指挥5个纵队有难度,粟裕决定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

而华野代司令兼代政委粟裕,则按照主席的电报指示亲临苏北兵团吉洛处统一指挥阻援。

为什么谭震林比陈士榘更能压得住阵脚?因为"谭老板"资格老得多。

陈士榘,1909年4月出生于湖北。秋收起义后上了井冈山,是红一军团的老人,红军时期任红34师参谋长、红4师参谋长,最高军职红30军代军长。

抗战时期,陈士榘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参谋长,晋西支队司令员,115师参谋长,滨海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时期,任兼山东军区参谋长、参谋长。

碾庄战役发起时,陈士榘指挥6、9在南路,配合粟裕、张震北路4、8、13纵,一起将黄百韬包了饺子。但是统一指挥5个纵队,对身为华野参谋长的陈士榘有些勉为其难。

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一直在养伤,同时提防青岛美军协助敌军登陆。山东兵团7、9、13纵都到了淮海,谭震林作为华野副政委和山东兵团政委,自然是压得住阵脚。

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5)

谭震林,1902年出生于湖南攸县。红军时期,曾任红12军政委,福建军区司令员。主力红军长征后,与张鼎丞、邓子恢在闽西南坚持游击战争。1940年,谭震林乔装成大老板,奉命南下苏州,在敌后组建机构,谭震林不辱使命,后来人人称之"谭老板"。

抗战时期任新四军2、3支队副司令员,6师师长兼政委,2师政委,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淮海战役发起时任山东兵团政委,后来任"刘、陈、邓、粟、谭"总前委,妥妥的大将资格。

11月15日,谭震林提出"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

这是"吃柿子先捡软的捏",先打弱敌44军和100军,最后解决强敌25军、64军。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野武器装备与东野还有很大差距,打锦州苏静炮纵有600多门大口径火炮,而陈锐霆炮纵只有80几门,炮弹也不充足。这是华野攻击黄百韬屡屡受阻的主要原因,辽沈战役结束后,炮弹就可以源源不断从大连运到山东半岛。

另外,碾庄与锦州不同,开阔的平原地区更有利于敌军机械化部队展开。这也是造成华野伤亡巨大的原因之一。当然,攻锦的东野刘震、韩先楚、邓华都是上将级别,而碾庄华野5个纵队司令清一色开国中将,指挥能力还是有一些差距的。

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6)

1948年11月17日,美记者航拍的碾庄战场

"谭老板"一出山,攻坚"五虎将"迅速进入角色,但是围歼黄百韬4个军仍然持续一个星期,直到22日黄昏,黄百韬和64军残部突围无望,在聂凤智9纵和陶勇4纵合击下全部被歼。黄百韬中弹身亡,敌军伤亡6万多人余部4万投降,而华野伤亡也高达6万。

此时"猪将"刘峙才醍醐灌顶:黄兵团覆没,所谓徐蚌会战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粟裕听到胜利的消息顿时昏了过去,七天七夜没合眼的"战神"一觉昏睡了一天一夜。

谭震林一出山就迅速进入角色,保证了全歼黄百韬集团,这就是解放军与敌军最大的不同:在解放军这个体系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同时让团队的力量变得更强。

攻打黄维的陈士榘重炮团(华野34)(7)

淮海战役总前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