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神秘消失的天才)

公元684年,大唐宰相裴炎给英国公徐敬业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青鹅”两字很快他就被下狱,十月,被斩杀于洛阳都亭驿这也间接导致了骆宾王的最终结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神秘消失的天才)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公元684年,大唐宰相裴炎给英国公徐敬业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青鹅”两字。很快他就被下狱,十月,被斩杀于洛阳都亭驿。这也间接导致了骆宾王的最终结局。

1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人。公元619年,生于一户贫穷的庶族家庭。祖父骆雪庄根据《易经》中“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这句话,为他取了名字,期盼他成为国家栋梁,辅佐君王。

七岁时,骆宾王写出了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咏鹅》;九岁时,他写下: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月亮,你既可亮如明镜,又为何要弯曲成钩呢?潜台词是:做最好的自己,就无需曲意逢迎他人!)

十岁那年,骆宾王和担任青州博昌县令的父亲团聚,过了几年好日子后,父亲突然去世,他在贫困落拓的生活中度过了早年岁月。

身为长子,骆宾王进京参加了科举,并很快遭到社会的毒打。

初唐科举,好家世和强靠山都比成绩更重要,无财、无势、无名的三无才子骆宾王落榜了。

永徽年间,骆宾王好不容易在道王李元庆府中做了九品录事(主要工作是写写公文)。

道王欣赏他,想提拔骆宾王,就让他按惯例写封自荐信,陈述才能。

骆宾王耻于自炫,写了封《自叙状》,大意是:要我和那些无耻之徒一样,靠自我吹嘘来升职加薪,我深以为耻,恕难从命。

在道王府五年后,骆宾王失业了。

麟德二年(665 年),骆宾王以一篇《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受到唐高宗李治提拔,进宫做了奉礼郎。

或许还太年轻,骆宾王也不免了贪图玩乐、斗鸡赌博,因此被贬谪。《唐诗三百首新注》有云:“早年落魄无行,好与博徒游。”

骆宾王重新选择人生方向,去西域从军。出塞的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更为他的诗歌增添了雄壮慷慨,后世边塞诗人岑参、高适无不受他的影响。

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2

后来,骆宾王被派到西蜀,成为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僚,平定蛮族叛乱的文檄多出于他的手。

一天,有个叫郭氏的女子哭哭啼啼来找骆宾王。

一问才知,她是好友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的相好,当初卢照邻被贬四川,郭氏陪他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离开蜀中前,卢照邻向她保证,以后一定会来接她。

当时怀有身孕的郭氏,就顶着压力,生下了孩子,后因生活艰苦,孩子还是夭折了。可卢照邻却再也没有出现。当郭氏听说骆宾王与卢照邻是朋友,就找上门来打探消息。

骆宾王听她说完,顿觉卢照邻做得不地道。大笔一挥,写了一篇《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痛诉卢照邻始乱终弃、不守承诺。

事实上,卢照邻寓居洛阳后,曾因作诗《长安古意》,得罪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被打入大牢。友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将卢照邻救出后,他又得了风疾,其间卢父去世,引发他病情恶化,一脚不能伸,一手不能动。卢照邻甚至事先为自己造好了坟墓,每天睡在墓中。

收到骆宾王的来信时,卢照邻躺在病床上,读到“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绿珠犹得石崇怜,飞燕曾经汉皇宠。 良人何处醉纵横,直如循默守空名”,想起郭氏度日如年,苦苦等候时,他泪如雨下;又想起自己信誓旦旦,却无法兑现时,他更是悲痛欲绝。

可他连自己也照顾不好,又拿什么去照顾郭氏呢?

最终没有回信的卢照邻,在不久后投水自杀。

除了郭氏外,骆宾王还曾为一名女道士打抱不平,长诗《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就是声讨始乱终弃渣男李荣的。

其中名句:

......

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

一心一意无穷已, 投漆投胶非足拟。

只将羞涩当风流,持此相怜保终始。

相怜相念倍相亲,一生一代一双人。

.......

3

仪凤三年(678年),骆宾王调任武功主簿、长安主簿、侍御史,官居六品。侍御史负责“纠察百官,推鞠狱讼”。目睹了达官贵人的纸醉金迷、骄奢淫逸,骆宾王的一首《帝京篇》长横空出世,流传千古。

......王侯贵人多近臣,朝游北里暮南邻。

陆贾分金将宴喜,陈遵投辖正留宾。

......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

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

......当时一旦擅豪华,自言千载长骄奢。

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

一个侠肝义胆的文人,其实并不适合做官,尤其是在王侯将相,世家权贵众多的初唐。

骆宾王就像一个异类,屡屡上书针砭时弊,揭露朝廷和地方的不法之事;武则天临朝称制,他也多次上书讽刺,因而被诬告入狱。

那是骆宾王的至暗时刻,他在潮湿阴暗的监牢里,悲愤难明,写下了《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坐了一年多牢狱后,调露二年(680年),骆宾王被赦免,贬为浙江临海县丞,他弃官出游,作诗明志:“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五十多岁的骆宾王折腾了大半辈子,起落浮沉,却依然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写出了《于易水送人》: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边别友人,想起荆轲很自然。但此诗舍弃了朋友交往、别情依依等常见内容,犹如利剑破空,直入史事。借怀古以慨今,把古时荆轲的易水壮别,和此刻的易水送人融为一体。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以“水犹寒”三字为甚,读之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仿佛风声萧萧,悲歌萦耳,使人奋发。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不满,很快,他就干出了一生最大的事---造反。

4

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中宗,大肆诛杀李唐宗室,朝野上下笼罩着一派恐怖气氛。

这年九月,徐敬业(即李敬业,名将李勣之孙)于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

骆宾王毅然前往,他被任为艺文令,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还配了一首诗: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没多久,檄文就传到了武则天手中。

开篇就是历数了武则天的滔天罪行: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

从低微的出身到委身太宗、高宗的混乱私生活,从陷害王皇后到杀戮亲人的灭绝人性,再到谋权篡位的野心,引经据典,无所不用其极,怎么狠怎么来。

但武则天不为所动,直到读了“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这雄文让她惊叹,再读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认为可抵十万雄兵:“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

骆宾王的檄文,引来了众多豪杰响应,很快就聚集了十万大军。

可惜,批判的武器,终究无法代替武器的批判。随后武则天派遣了30万官兵前往镇压。

说回裴炎被抓,群臣激愤不解,武则天在朝堂上出示截获的密信,并道:“‘青’字可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裴炎欲在十二月于城中为内应,迎接徐敬业入城。”群臣这才恍然大悟。

起初,唐军多次交战失利,领军的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打算撤退。监军魏元忠和行军管记刘知柔献计:顺风纵火。

李孝逸从之,率唐军全线出击,并顺风放火,焚烧叛军营寨。徐敬业军因而大败,被斩首七千人,溺死者更是不可胜数。

徐敬业轻骑逃入江都,带妻子投奔润州,准备逃往高句丽。

十一月十八日,徐敬业率残部乘船出海,受阻于大风。部将王那相突然发难,杀徐敬业、徐敬猷,向唐军投降,余党唐之奇、魏思温均遭擒杀,骆宾王不知所踪。

5

骆宾王的结局,历来存在争议。

《资治通鉴》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投江而死;《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孟棨《本事诗》则说他潜伏当了个深藏功与名的扫地僧;野史中甚至记载了,诗人宋之问在杭州和骆宾王邂逅,《灵隐寺》一诗中“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两句,就是他指点的。

没有人知道他的去向,南通和义乌都有骆宾王墓,却只是衣冠冢。

骆宾王出身贫寒,却凭一己之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对得起自己的名字: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诗圣杜甫曾在《戏为六绝句》中说: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王杨卢骆的诗,在当时宫体诗流行的环境下,总被一些守旧文人取笑是轻薄的。但这些文人在历史长河中微不足道,等到他们的身名全消失了,四杰的诗名却依然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无论在道王府,还是西域战场或长安朝廷、浙江县衙、扬州义军中,骆宾王都选择了从心而活。

他又岂会不知,抱道王大腿能升官发财;拍武则天马屁有锦绣前程?

纵使历经沧桑,骆宾王还是没忘小时的志向: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他忠于自我,对的,支持,不对的,就反抗。人生苦短,总有些东西,值得毕生坚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