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跟着时代走路的相声艺术(小先生以创新鉴证传统相声的过去与未来)

这才是跟着时代走路的相声艺术(小先生以创新鉴证传统相声的过去与未来)(1)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很多传统的文艺形式都不可避免的走向消亡,这其中最让人痛惜的就是喜剧,我们所曾为之痴迷的那些穿着长袍马袿,勤勉而又睿智的相声演员越来越少,相声不再关怀底层,小品不再针砭时弊,电影不再剑锋犀利,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穿着晚礼燕尾、中文夹着英文、黑口毒舌却自诩高雅的节目。

所以,在这个没有心只有肾的喜剧环境里,能看到一个像《小先生》这样传统精神与创新意识的节目,对于所有喜欢喜剧的观众来说,都是一件非常值得振奋和炫耀的事情,必须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小先生》的出现,首先是在传统喜剧艺术已经没落时代里,挺立起传统喜剧的文化风骨,它有相声的形式,长袍、折扇,方桌、木椅,一块幕布,简单的灯光,营造出清风明月纸墨书香的民国氛围,把大家带回了经典时空,在这回归传统的喜剧舞台,而创作者高晓攀则化身民国小先生,和学生们就谈天说地,从人情世故说到一日三餐,从北冥有鱼讲到花前月下,方寸之间浓缩大千世界。

百无一用是书生,春鸟秋虫自作声,这是中国喜剧在黄金时代最擅长的题材,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所感所想,去折射出时代脉搏与家国情怀,通过表演者的自嘲式的嬉笑怒骂,表达对真善美的渴求,不畏强权的骨气,这样的喜剧可让人发出由心的共鸣,会心一笑或者短暂的捧腹,过后还能感觉有一点人生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相声,有现实的质感,也有文艺的坚持。

而在这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小先生》却绝非墨守陈规,作为新派相声的代表人物,高晓攀给这个段子加入了很多新元素,包括内容上的创新,当下网络时代的词汇,现代婚恋话题,如流行歌曲的融入,都有体现,虽然都是全新的元素,但与传统的内容融合得特别好,尤其是小先生和学生的对话,节奏明快,言之有物,几乎每一句话都有能让观众有所领会。另一个创新是形式上的创新,包括通过手工操作,把幕布变成一块小型的舞台,雨伞、鲜花、步枪等道具,营造出了浓浓的时代感,同时很多新奇的构思,也增添了几分喜感。

相声发源自清朝,经过十几代艺人的传承,曾经给大众百姓在劳累之余带来笑声和快乐,也曾在抗战期间表现出顽强的气节,也曾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普及,成为全民性的娱乐文化,一百多年来,相声艺人们星火传承,留下了“满腹文章穷不怕,五车书史落地贫”这样的传世箴言。

近些年来,一些新兴的相声演员或团体经过自身的努力,使相声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在商业上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他们的作品仍然死啃传统的形式,在创新方面一直乏善可陈。而在传统渐渐消亡,低俗渐渐占据主流的相声时代,师从常宝华先生的高晓攀创立了嘻哈包袱铺,走出了一条新的创作之路,那就是坚持传统的文艺初心,加入全新的内容元素和表现手法,让人们又看到相声复兴的希望。

这才是跟着时代走路的相声艺术(小先生以创新鉴证传统相声的过去与未来)(2)

诚然,现在谈复兴还为时尚早,时代发展的规律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但是我们知道,无论什么年代,传统依旧是传统,传统的没落并非本身缺乏生命力,而是没有得到适合的继承和发扬,未来不管喜剧或相声的潮流怎么变化,人们还是需要有营养、接地气的作品,而不是下三路的屎尿屁。

而《小先生》显然就是一部有营养和内涵的作品,以前民国题材的相声也有很多,例如相声瓦舍的《相声说垮鬼子们》,也是通过舞台时空的变化,把家国情仇和命运离合都放在笑声里,让人笑过以后,别有一番滋味。

从高晓攀的《小先生》的演出效果,观众们不吝言词的喜爱,我们看到了传统相声的过去与未来,过去是说有经典的影子,而未来,我们可以大胆地设想,相声的未来很可能从《小先生》开始翻起新的一页,希望高晓攀能在这条创作路上继续坚守初心,让我们曾经深爱的传统相声和喜剧走得更高更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