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上文(道德经复字的上下文)

从两个字讲起,“复”,或者“覆”复通覆,覆盖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道德经的上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道德经的上文(道德经复字的上下文)

道德经的上文

从两个字讲起,“复”,或者“覆”。复通覆,覆盖也。

在文言的世界里,复与反相对,正与奇相对。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里面的“复”字,很容易解成“恢复”,这样解不通顺。请注意,“作”与“归”是相对的。“作”代表生长,“归”代表回到起点。

生长的过程就是一层覆盖一层,拿人的大脑进化史来说,爬虫脑,哺乳脑,皮质脑大体叠加了三层,这样的叠加结构算一个经典例子。房子怎么建起来的?打地基,砌砖,一层一层。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也是“作而复”的过程。

举个例子,入冬了,很多地方都会下雪。雪下得大了,就会把万物变个样子。等积雪消融,又露出其本来的样子。

所以这句话是两层意思,一、我观察万物的生长,新的形态覆盖旧有的形态。二、我又观察到万物的各种繁荣(各复),消退而回归到他的根上。各复/归/其根,这样断句,才符合语境。

我这样讲有依据吗?

《鬼谷子》里有一句,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复的本义,是覆盖,引申义为多化、重复。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正被覆盖成了奇,善被覆盖变成妖。如果把“复”字解成恢复,不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为”字是动词,同“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天下本来对美丽与丑陋有一个分别标准,当人们都往美的标准里挤的时候,之前的“美”就被覆盖了,于是变成了丑。按老子的思想:不尚美,使民不争为美。而社会的美的标准,一直在变迁。标准即“正”。

纵观几千年来社会人文的变迁,国家的正统一直在变。以前是“天地君亲师”,现在是“为人民服务”,这些都是国家的根,或者讲基因。

人的根,是后代。现代的讲法是基因,宏观的讲是生育繁殖、是婴儿。老子讲“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又讲“子孙以祭祀不缀”。庄子讲“脂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素书》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

生是复,死是反。叶是复,根是反。可以这样仿句:反奇为正,反妖为善。当然,有一个现成的词“拨乱反正”,没人讲“拨乱复正”吧。

现代科学的思路,基本都是先猜想,提出一个理论,然后去验证。这种验证推演,就是“观复”。

马末都有一个“观复博物馆”,这个观复可能取自《道德经》,但意思变了。

城市建设中,马路修了又挖,挖了又修,一直在覆盖,因为没有找到其根。

中国近代讲“复兴”,这个复是指恢复繁荣的大国景象。从老子之道来说,复不复兴,不是根本。根本在于:无数个体的人。就是说,个体的人能把日子过好,有奔头少怨气,这才是国家的基因,国家昌盛只是一个附带的结果。

所以有: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从这一点,你会发现,“为人民服务”其实是一种延续。而西方国家的“私有至上”,本质上是一样的根,只是走的路不一样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