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关于对比人的名言(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的第一篇章为梁惠王篇,就是讲述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就是梁惠王篇的第三章。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

孟子关于对比人的名言(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1)

这一篇章的意思就是,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非常尽心竭力!河内发生了饥荒,就把河内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再把粮食运送到河东。对比河东百姓发生灾难的时候,看看邻国的君王主办政事,没有一个像我这么尽心尽力的。邻国的百姓却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战鼓咚咚敲响,开始激烈的战斗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跑了百步才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当然不行。他只不过是少逃跑了五十米,但是他也同样是在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多了

孟子关于对比人的名言(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2)

这一篇章中孟子主要提及的道理就是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而梁惠王存在的问题就是对于尽心尽力的问题,一件事情没有成功,梁惠王考虑的并不是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靠他人作为借口来推脱自己的责任。自己认为尽力了,仅仅只是在自欺欺人罢了,并且梁惠王因为邻国作为借口,而真的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尽力了。

孟子关于对比人的名言(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3)

而梁惠王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去与他人进行对比,并且是与比自己差的人进行对比。不要去评判他人,在我们做一件事时,就要想到如何将自己做到最好,我们该做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你做到最好了,就自然会有结果,而不是你做得比别人好了,就会有结果。你在与他人相比时,心里想的并不是这件事的好坏,而是与他人相比时,你更好的地方。那么无论是什么事情,你都一定会有比他人好的地方,但是你并不会察觉到比他人差的地方,那么最终还是在自欺欺人。所以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有着自我检讨的意识,只要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反思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有意义。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荆轲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因为蔺相如获得大功而官职超过自己而感到不满,认为自己带兵打仗立下大功,而蔺相如只是靠嘴上的功夫,于是决定要当众羞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一直逃避与廉颇见面,当别人问他是不是害怕廉颇时,他说:面对秦王我都不怕怎么可能会害怕廉颇,只是因为我们有二人存在,所以敌国才会忌惮,我们不能相斗。廉颇知道后非常羞愧,褪去衣裳,披上荆棘,到蔺相如面前请罪。

孟子关于对比人的名言(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4)

廉颇之所以会嫉妒蔺相如就是因为廉颇去与蔺相如比较,并且只发现自己的优势,并没有发现蔺相如强于自己的地方。但是后来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及时反省自己。但是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廉颇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么对于廉颇来说最终的结果可能廉颇非但自己无法成功,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安危。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时,一定要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不是去与他人进行对比,以五十步笑百步是毫无意义的。

孟子关于对比人的名言(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5)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并且还是大家非常容易犯的错误。我们常常因为受到的区别而感到不满,但是我们通常遇到这样情况时,并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通过与他人对比来逃避自己的错误。就像是我们上学的时候或是上班的时候被老师或是上级批评时,我们总会去对比其他没有被批评的人,想着他人不足于自己的地方。最终一直抱怨不公,而不会反思自己,从而一直得不到提升。我们要多反思自己的过错,不要以五十步笑百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