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诡异的背景音乐(关于近代历史上的)

各位大宝贝们,这是一篇非常严肃的文章,请一定认真对待...

历史最诡异的背景音乐(关于近代历史上的)(1)

是的,今天要探究的不可描述的事情,咳咳,不是苍老师昂,嗯,对,不黄不色,一本正经哟☞历史上流传的那些杀人音乐。

音乐可以杀人,在许多人看来,这无非是个谣言。但你听我讲完昂,或许你就不认为我在瞎BB了-.-~

世界音乐史上流传有三大禁曲,诶,有人会问啦,什么是禁曲昂?诶,就是官方不让你听的曲子嘛。

让波儿one:《忏魂曲》

作曲者相传为美国人,据说曲子写完时,作曲者就自杀了。该曲本是一首宗教曲(另外一首很有名的宗教曲,《卡农》,几乎是地球人都听过,没听过的外星人也可以去听一下哦,嘿嘿),用以表达宗教徒的“赎罪”的情感(西方宗教徒(基督教)认为自己生下来就有罪,要做好多事情以实现自我救赎)。但许多宗教徒在听完这首曲子后,“赎罪”之情泛滥而一发不可收拾,纷纷选择自杀以结束自己“罪恶”的一生。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宗教徒确实是有“赎罪”思想的,但他们决不向往“自杀”,因为在他们的宗教思想里:他们生命的起止是由上帝决定,上帝没亲口告诉他们的话,一般人还是会老老实实的活着,该干嘛干嘛。这首音乐的旋律和歌词都消极得不可思议,它将死亡描述成是“上帝的邀请”,有强烈地引诱宗教徒自杀的倾向。数以千计的宗教徒在听罢该曲之后,以不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让波儿3:《黑色星期五》

法国音乐大师们(并非由一人写成)的作品,世界禁曲之首,这首曲子产生自1932年,存世13年。相传听过这首曲子的人没有一个人能笑得出来,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精神分裂;许多演奏过该曲的吉他手、键盘手(钢琴家)因此“封手”,另有数以百计的人因此自杀。 传闻的真实性已不可考,有人怀疑是当时的乐商为促销而捏造的谣言。

神秘主义:《黑色星期天》

历史最诡异的背景音乐(关于近代历史上的)(2)

这是一首争论较大的,十分诡异的曲子。一些人将《黑色星期五》与《黑色星期天》相混淆,其实这是两首不同的曲子。《黑色星期天》的作者是一名自学钢琴的作曲家,Rezso Seress,匈牙利人,他立志在巴黎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可能是因为他钢琴弹得不怎么样,一直并未成名。当他与女友分手时,在极度悲伤、感怀际遇的情况下,抓住灵感,“即兴”创作了这一“魔曲”,时长大概在40分钟左右(也有人考证说在10分钟左右),主要为钢琴伴奏。据传,上世纪30年代,许多投河自尽的匈牙利人手中都握有《黑色星期天》的曲谱;在柏林,一位年轻的店员上吊自杀,他脚下飘落有一张《黑色星期天》的手抄谱;罗马街上的一位报童,在听到乞丐哼唱《黑色星期天》的曲调时,从一座桥上跳河自杀。频发的因为听过该首曲子而自杀的案件引起了官方的重视,官方通过各种手段禁播、销毁这首曲子。原曲作者在年近七十时跳楼自杀。作者最初在出版这首曲子时曾屡遭碰壁,一位不愿意出版该曲的厂商说:“(It is not that the song is sad, there is a sort of terrible compelling despair about it. I don't think it would do anyone any good to hear a song like that(并非因为它是一个忧伤的调子,而是因为该曲之中流露出的那种魄人心魂的绝望情绪,我以为这对任何听者均无益处).”这首曲子在辗转几周后得以出版,并迅速成为年度最畅销歌曲。然而这首曲子广泛流传后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离奇悲惨的故事。上世纪30到60年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时局动荡、经济萧条),自杀案件时候发生,这不足以为奇;但令人惊奇的是,许多自杀者在临死前总与《黑色星期天》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据当时媒体报道,一位绅士走出夜总会时便饮弹自尽,而在此之前,他刚请乐队为他演奏过《黑色星期天》;在纽约,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打字员与人聊天时得知《黑色星期天》如何如何让人伤感,出于好奇回家听了这首歌的唱片,第二天人们发现她在房间中采用煤气中毒的方式自杀,她在遗书中请求,葬礼上为其播放《黑色星期天》;在另一个传闻中,当《黑色星期天》成为畅销曲目后,Rezso Seress联系到前女友,想要复合并结婚, 结果这个女孩第二天便自杀了,其遗体边的纸条上写着“Gloomy Sunday(黑色星期天)”。由于这一首曲子巨大的杀伤力,其原版几乎已经绝迹,如今能听到的,都是盗版,听起来也会有悲伤的感觉,但远不足以提供给人去见上帝的动力了。引用别人的观点“有人说,听过该首曲子听完也没有什么,这就属于吹牛不打草稿了;事实上,听过原曲的人,70%都非正常死亡了;另外的百分之30%,属于耳聋、音痴患者。”

历史最诡异的背景音乐(关于近代历史上的)(3)

关于“杀人”的音乐,官方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的。姑且谈谈我的看法,极少数音乐会有“杀人”的毒副作用,我认为是可信的。一方面,杀人音乐几乎都是小调式的歌。大调式的歌曲一般欢快、明亮,小调式的歌曲一般缠绵、忧郁。比如C大调的《情非得已》(庾澄庆),给人欢快的感觉,至少听过不会想哭;例如降a小调的《江南》(林俊杰),给人缠绵忧郁的感觉,至少听过不会想笑。音乐容易引起人情感上的波动,悲伤的歌曲自然容易让人意志消沉,那些所谓的杀人音乐通过极度悲伤的旋律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辅以消极的歌词给以人们心理暗示。在缠绵、哀怨、忧郁的旋律中,听者联系到自身的不幸的经历,进而产生了自杀倾向。另一方面,物理杀伤因素。音乐的本质是声音,声音的本质是物体的振动,也就是说,任何音乐作品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发声具有几个基本的性质,其性质之一是频率,单位是Hz(赫兹)。物体每秒周期性振动的次数就叫做频率。常人的听力范围在16Hz-2.4万Hz;低于人耳最低频率的是次声波,高于人耳频率的是超声波。音乐上用到的频率最为广泛的是钢琴的频率,钢琴共88键,频率最低为27Hz,最高为4100Hz。那么,杀人音乐跟这个有关系吗?当然有,不然我也就不那么辛苦的码这么多字咯。钢琴在正常情况下产生不了次生波和超声波,但在不正常的情况下,它能够产生次声波。次声波人是听不见的,但一旦出现在人的大脑周围时,又恰好和人身体内部的某个神经、某根血管或者其他身体组织产生共振时,你就会感觉到不舒服。比如,常见的晕车、晕船现象;再比如,19世纪初,一队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法国昂热市一座大桥。快走到桥中间时,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且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丧生。后经调查,事故原因是士兵踏步的频率与桥梁固有振动频率产生共振。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一架钢琴是有办法让一幢三十层的大楼倒塌的。那么,回到这里的杀人音乐。这里所谓的杀人音乐是用钢琴伴奏的(有人说是交响乐,那不是重点),钢琴最低音的频率在27Hz,这并不属于次声,理论情况下,钢琴不可能产生次声;但在杀人音乐的所表现出的旋律中,确确实实表现出了次声(这可以用机器检测),而那些次声极有可能与我们身体某个部位(某个零件)的振动频率相同(后果比较严重,这种后果可能是持续性的,因为次声很可能已经破坏了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那么,在极端悲伤的旋律环境中,加之身体受到外界次声的干扰而自我感觉极度不适应, 以自杀而寻求解脱也便解释得清了。

当然啦,如果我买中了9千万,再让我听杀人音乐,嘿嘿嘿,我才不怕!

历史最诡异的背景音乐(关于近代历史上的)(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